项目式学习(PBL)在有的学校风生水起,有的学校却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全校老师集体参与培训和实践,有的学校却只有个别老师形单影只、孤军奋战。
其实不管你属于以上哪一种,大家都从上篇文章中对PBL的步骤和优势有所了解。但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的知识理解广度和深度、学生的标准考试成绩、学生面向未来的素质能力这四个方面都更胜一筹的PBL,为什么却很难在学校大范围、大面积地展开呢? 学生在项目中自由无序、闲聊发呆的状态,看起来玩得很开心,可是他/她们到底get到了知识和技能吗?这种耗时不短、却又看似在聊天玩乐的学习画面,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项目,是否能提升学习成绩呢?
承担着对全班学生考试分数负责的重大责任,加上执行PBL耗时又费劲,再加上PBL的效果又非立竿见影。这仨加一块儿,老师的矛盾和压力陡然升高!吃力又不讨好,自然很难展开。
归根结底,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对PBL认识得不够清楚,从而产生的质疑和不信任堆成了巨大的障碍。那到底是什么挡在了通往PBL的光明大道上呢?
痛点1:学生在PBL中确实很嗨皮,可真的能学到知识吗? 解药:项目是不能独立于知识而存在的。没有哪个项目敢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可是没有涉及任何的学科知识哟!因此老师能否根据课标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能否在项目前期做充分合理的设计和准备,以及能否在学生项目的进展中恰如其分地协调管理从而吸引学生的全程参与,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三大法宝!
痛点2:一个项目需要覆盖多少课标才合适呢? 解药:一个项目不需同时涵盖很多课程目标,对知识的深度探究和理解才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我们只需选择一两个重点知识,深入研究和扩展。这重点可来自同一个章节或单元,也可跨越几个章节,甚至可以跨学科。
痛点3:设计教学目标不难,但自己未曾亲身经历过PBL,都不知道如何开始? 解药:对于中国的大部分老师来说,这确实痛到心坎里了。分享和学习是万灵丹!
http://www. http://www. http://www. 有了这个解药,你是不是感觉不再孤军奋战、孤立无助、无中生有了呢?
痛点4:如果没有发现其他老师愿意参与PBL的设计, 我一个人怎么开始呢? 解药:在学校能找队友一起开启一场运动是非常鼓舞士气的事!有时候只有你有勇气成为第一人,才会发现原来有人也愿意追随(参考文末视频:how to start a movement)!尤其当你决定尝试跨学科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激发你更大动力邀请更多老师一起参与设计、集体备课、开会反思。即使真没有其他人参与,一旦你尝试了一次完整的项目,你一定会觉得你为学生们的勇敢尝试和努力钻研是值得的。当你更有经验,也许就会有人开始效仿你、向你学习了。有朋友透露:老师们认为领导的支持最为关键。校长大人如果认可和支持,分分钟解决找不到同伴共同完成项目的烦恼。
痛点5:PBL在执行过程中,老师到底需要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设计项目和指导学生呢? 解药:老师们对学科知识的专业度肯定是毋庸置疑的,那除此之外一般还需要哪些能力呢?
当然以上5种能力其实是贯穿整个过程、综合运用的,不仅限于某一个环节。
痛点6: 全开放式选题、半开放选题,哪个更适合呢? 解药: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对PBL不是特别熟练、项目课时较少这几种情况,建议老师提前定好选题或半开放主题。不要让PBL成为一种负担,这样不仅老师累趴,学生也会感应到老师的状态,从而无法很好地体验项目学习的过程。等到你觉得自己对PBL有足够把握、学生也熟悉PBL的学习形式,就大胆尝试开放式选题吧!
痛点7: 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不同步调、不同能力,过程中不断出错显得很混乱,老师该如何干预和管理呢? 解药:做项目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犯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只要老师保证项目设计是合理的,学生没有完全走偏,都不要太过于担心,放轻松就好; 其次,老师不必充当专家,只需适时辅助和协调就好,干预太多只会减少学生本来可学习的内容。老师做好过程性评估,记录学生的成长是最好的陪伴; 最后,老师可以有针对地辅助进度慢的学生和小组,给一些差异化的辅导,多做示范并结合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同时多给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她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痛点8: 那如何才能做好过程性评估呢? 解药:过程性评价是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概念的过程,也有助于老师随时检验和优化教学指导。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观察、对话、小测验、考试、任务考核、小组报告、个人报告、街头访谈、实地测量、实验操作、作品纪录等。老师可以像小雷达一样,在不同时机捕捉不同的评估方式,即时反馈检验,提升学习效果,也有利于老师提升教学效果。由于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项目,评估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慢慢细化量规,从知识、技能、价值观多个维度,产出更专业的评估结果。
痛点9:老师的角色如何把握才能平衡学生的成长和成就? 解药:老师其实像家长有一样的心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孩子一遇到问题,老师/家长就急于帮孩子解决(我在营地工作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完全不管,学生会手足无措;如果完全干预,学生轻而易举的成功又丧失了本来的意义。 所以基本原则是:学生需要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项目负责,老师可以适时主导、激励、干预。学生需要有自主行动、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老师需要好好平衡和把握这个度,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作为老师,了解PBL的9大痛点和解药后,是不是有一种蠢蠢欲动要在下学期开始尝试的冲动呢?刚开始会发愁犯怵,不过一旦开始你就会惊喜发现:跟学生一样,老师也在不断学习中挑战和突破自己,get到新技巧灰常有成就感!
在国内,PBL在有的学校是主菜而非甜点(比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未来学院、中关村四小、重庆巴蜀小学),有的学校在某些课中结合PBL(比如北京中学的STEM课程、北京二十二中的创意电子灯牌项目),但很多学校还没开始。但未来的趋势告诉我们:更多学校将采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与真实生活连接、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真实问题、锻炼综合技能的教学方式。 再次感谢第三次读书会嘉宾任竹晞,嘉宾PPT请点这里。感谢我的朋友张净谊的一线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