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故事】洞庭湖畔岳阳楼

 微暖如灯 2016-08-27


导读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洞庭湖素以“八百里洞庭湖”而著称,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洞庭天下水”之说。现在它的面积仅次于鄱阳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什么原因导致洞庭湖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缩小为第二淡水湖的呢?  



1
岳阳楼的古诗

在三国时期,周瑜曾担任吴国的水军都督,在洞庭湖督练水军。可是,还没练出个名堂,他就病逝了。周瑜去世后,吴国的国君孙权认命鲁肃为新都督,继续督练水军。鲁肃是个文官,可以说是对练兵打仗的事一窍不通。于是,在上任以后,他就找来几个周瑜的老部下商量军事。可是,他们都看不起鲁肃,谁也不愿意发言,而且还在背后议论说:“哼,一只脱了毛的山鸡,也想来管我们这群湖鸭子,真是自不量力。”鲁肃在听到传言之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训练水军的好方法。


鲁肃训练水军

鲁肃不仅虚心地向水军的官兵学习,而且还向当地的老渔翁请教。老渔翁们被他的诚意感动了,纷纷向他献计献策。他们说,周瑜训练水军重视“勇”,忽视了训“智”,鲁肃大人如果智勇兼顾,再造一些抗风、快速的战船,那训练出的水军一定会天下无敌。鲁肃觉得这些建议十分有道理,就从渔民中间挑选了三百名身强体壮、水性好的青年,日夜在洞庭湖中练兵,并且还建造了一种不仅抗风,而且速度还很快的新战船——“子母船”。

洞庭湖畔岳阳楼

一天早晨,洞庭湖湖面上的薄雾渐渐散去,一轮红日照的湖水金光灿灿。突然,湖的北面战鼓齐鸣,战旗招展,几十艘崭新的战船向吴军的水寨开来,只见在战船的军旗上写着斗大的“魏”字。一见有了敌情,鲁大人训练的新水军连个影子都看不见了,于是他们就更加神气了,暗自笑话鲁肃不中用。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工夫,“魏国”的船队已经冲过来,把吴国的战舰冲散了。周瑜那些老部下的许多战舰都被撞得漏了水,眼看就要沉了。他们觉得很奇怪:魏国的战船怎么会有如此神速?因为魏国的水军多是北方人,不会游泳,所以他们跳水逃命还有一线生机。没想到,还不到一个小时,这些跳水逃生的士兵就都像水鸭子一样被抓上船来。他们抬头一看,发现那面“魏”字旗下立着的大将,竟是鲁肃!原来,这是鲁肃率领他们所训练的水军进行的而一次实战演习。


鲁肃训练水军

周瑜的那些部下这才知道他们小看了鲁肃。后来,吴国水军新旧将领都很尊敬鲁肃,他们在洞庭湖岸边建造了一个“阅兵台”,每天请鲁大人到此指挥和检阅练兵。在唐代的时候,人们把阅兵楼扩建成一座楼阁,叫做南楼,又称岳阳楼。


鲁肃的“阅兵台”在唐代扩建改造后开始称“岳阳楼”



2
洞庭湖概况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跨我国的湖南、湖北两省组成。在湖中,有座叫君山的小岛,岛上有湘妃祠等古迹。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最大的特点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水天一色。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之中也是变化万千。有着天下第一楼之称的岳阳楼,就在洞庭湖畔。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等珍贵的河鲜。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珍品


后人为纪念湘妃修建的湘妃祠


晚霞中的岳阳楼 

洞庭湖湘莲

但现在的洞庭湖面临着萎缩的困境。

洞庭湖变迁图

主要原因:(1) 长江有多条水路与洞庭湖相同,洞庭湖作为一个天然的巨型水库,调节长江的水量。当长江涨水,江水倒灌入洞庭湖时,江水就把大量泥沙带入湖中,从而造成泥沙淤积,让洞庭湖部分湖区变成陆地。


洞庭湖泥沙淤积

(2)而人们在湖区不断地围湖造田、建堤,一点一点地使湖区面积不断减少。


围湖造田

面积变小后的洞庭湖,它调节洪水的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洞庭湖之困


生态环境恶化的洞庭湖

浑浊的洞庭湖水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教训,人们在利用湖泊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保护湖泊,如果任由泥沙淤积,不加节制地围湖造田,我们最终就会失去整个洞庭湖。不考虑后果的排放污水,洞庭湖水将永远失去美丽的“容颜”。



3
试题链接

【2009年山东文综卷】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

D.气候变干

【2009年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题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3.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5.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参考答案:1. A   2. D

3.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较高,新湖岸线海拔较低。(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4.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动;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5.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逝去的青春还有可追回的记忆,破坏的环境只有无止境的偿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