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源于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遵循养生的三大原则“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即饮食起居符合自然规律、保持平和的心态、随时调整身体的失衡,来调动自身免疫系统的潜能,达到保持和恢复身心健康之目的。 养生调理过程中需要顾客配合养生师共同探索保持或恢复身心平衡的方法,同时需明确以下几方面事宜: 一、坚持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年分四季二十四节气,一天同样也分四季二十四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一年也是一天中阳气变化的四种形态。人的心态、饮食、行为只有与阳气的变化和谐才会健康。 (一)“惊蛰”起,“立冬”睡 早上宜于寅时(3-5点)起床,凌晨5点是一天的“惊蛰”,万物复苏。“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5点前起床,做适当的运动,阳气才能生发。否则,人的阳气会匮乏,久则易病。 寅时不起则会使得阳气生发不利,人易头昏沉、烦闷、腰膝酸软等。早起活动后如觉困倦,可再睡回笼觉。 21点是一天的“立冬”。冬主藏,人应进入“冬眠”状态休养生息。老年人、儿童以及身体虚弱者,宜在20点前睡觉以养肝胆之气。日冬睡眠犹如为人体“充电”,晚睡甚至冬不入眠做剧烈运动,就会破坏阳气的潜藏,易耗伤阳气,使人体出现亏空,久则气血匮乏损害健康。 如果长时间晚睡晚起,既耗损了阳气又扼杀了阳气,久之必酿成病。 肝气不足、身体虚弱者应做到“惊蛰”起,“立冬”睡。 许多人因工作等原因做不到按上述时间起、卧,但是一定要知道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应尽量向其靠拢。 (二)饮食要促进身体健康,并于气候变化相应。 中医时令养生师会根据时令气候情况,以及顾客身体情况,对每位养生调理的顾客进行饮食叮嘱,嘱咐什么可以多食,什么不可以食用。个别顾客会叮嘱饮食量,等等。 1.病症食忌,是根据疾病性质来讲究“忌口”。 (1)如气盛、血热者,应忌食温热性食物、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2)气虚、寒凉者应忌食生冷、寒凉性的东西,气虚者不能食用萝卜。 (3)脾胃虚寒者要忌食生冷、硬的食物。 生冷指所有生水果、生蔬菜(生黄瓜、生西红柿、蘸酱菜等)、生肉(半生)、凉拌菜、生水(纯净水、矿泉水等)、饮料等。 冷指冷饮、冰镇饮料、凉饭(菜)、冰镇啤酒、冰镇水果等。 硬指饭菜不软、烙饼、粗粮、黏食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4)过敏者、疮(青春痘)、疖、痈、肿、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大葱、小葱、洋葱)、姜、韭、蒜、胡椒、麻椒等。严重者猪头肉、驴肉、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鸡蛋、鹅肉、鹅蛋、鸭蛋、野鸡肉等发物都不能食用。 2.时令气候食忌,是根据时令气候来“忌口”。 如在气虚的时空,气虚的时令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只是程度不同,如原本气虚的人会更严重。平时气不亏的人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所以,此时人们应普遍不宜吃耗气伤阳的食物。 如在血热气盛的时空,本身血热气盛的人会更加燥热。此时,不宜吃辛温燥热的食物,否会加重燥热,雪上浇油,热上加热。原本不是太热的人,也不应过食热性食物。 3. 少儿、青少年不宜吃温热性食物 男孩16虚岁、女孩14虚岁之前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年龄段,故不宜吃温热性食物(鸡肉、羊肉、驴肉、狗肉、海虾、海参、带鱼、辣椒、小食品,精粉面所做的各种面食等)来加重气盛血热的情况。 否则易加重孩子的内热、使孩子出现盗汗、蹬被子、躁动、易怒、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感冒发烧等情况,严重者出现疾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4.虚弱、癌肿瘤、危重病人不宜吃荤食(指动物蛋白)。 人体需要有充足的阳气才能消化和气化动物蛋白,使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为人体所吸收利用。体弱者因气虚无力完成对动物蛋白的消化和气化,反而会导致其长时间滞留成为体内垃圾,同时又消耗了自身的阳气。 古代圣贤对“瘤”字的解释:留而不流积成瘤。意思是说停留而不流动,故在“留”字上加个“疒”字旁。荤物会增加津、液、血的粘稠度,使其不易流动,影响人体的康复。 铁棍垆土怀山药营养比较全面,除便于消化和吸收之外,还有健脾胃、润肺、养心、补肾的作用。癌症及危重病人在病情尚不稳定的阶段建议只吃怀山药(粉),待病情稳定后渐吃素食。 5.少食、清淡,有益健康 《黄帝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少补气,吃得多伤气;吃得味淡补气,吃得味厚伤气;食过饱伤气,味过厚伤血。 故人们日常饮食养生应忌过饱、清淡为宜。尤其晚餐宜半饱,晚餐吃得过饱宜引起心脏病,增加气盛血热从而影响睡眠。 另外,食量的多少取决于人体阳气的情况,气虚者,就要少食。 二、保持心态的平和 《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明群臣(十一脏腑)则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人的心态平和,则有利于保持和恢复健康;心态不平和,会导致脏腑失衡及疾病的产生。有病者若心态不平和,则难以康复。 三、运动: 1.运动时间:《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冬不按蹻”。 “春主动”、“春主生发”、“秋主收”,15点为一天的“立秋”,立秋后阳气开始收敛。因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所以,时令养生建议早起锻炼,下午3点以后不建议锻炼,尤其是在晚上9点以后到健身房锻炼,更会伤阳耗气,是违反自然的行为。 另外,15点,尤其是21点以后不能做任何刮痧、拔罐、足底、按摩的活动,这会扰阳、伤阳。 2.运动量:青年可以适当剧烈运动。中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剧烈运动。适合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剑,八段锦,慢走等。 时令养生师的叮嘱是根据时令气候、顾客身体情况,做出对顾客身心有利的嘱咐。很多顾客在见到时令养生师以前,不清楚当下的时令气候对人身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不知道自身的情况,所以,饮食、起居乃至情志就很随意。当养生师告诉您时令气候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对身体做出判断,尤其是接受时令养生调理的顾客,为了保持或尽快恢复身体的平衡,应当严格按照养生师的叮嘱去做。 附:常用食物属性表 一、寒性 1、蔬菜类:苦瓜、草菇、莲藕、荸荠、菜瓜、竹笋。 2、茶类:普洱茶、苦瓜茶、苦丁茶。 3、海产品:海带、紫菜、海藻、海螺、螃蟹、蛤蜊、牡蛎肉、蜗牛、田螺、螺蛳、蚌肉、蚬肉。 4、肉类:羊蹄、鸭血、马肉。 5、水果类:柿饼、冻柿子、猕猴桃、西瓜、香蕉、柚子、香瓜、洋桃、桑椹。 6、其他类:酱、盐、金银花、茅草根、芦根。 二、凉性 1、谷类:大麦、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芝麻油、荞麦、薏苡仁、小麦(皮寒肉热。皮和肉一同磨粉称为全麦面,性在微凉与平之间。小麦去皮磨为精白面后,变为热性)、绿豆。 2、干菜类:磨菇。 3、蔬菜类:茄子、冬瓜、丝瓜、黄瓜、白菜、芹菜、生菜、菠菜、油菜、莴苣、萝卜(气虚者忌用)。 4、水果类:梨、酸橙子、桔子、苹果、芒果、山竹、草莓、枇杷、罗汉果、火龙果。 5、肉蛋类:羊肝、牛蹄、鸭肉、鸭蛋、鸡蛋青(蛋白)。 三、平性 1、谷类:大米、玉米、红小豆、黑豆、黄豆、扁豆、白豆、蚕豆、花生、红薯、芝麻。 2、干果干菜类:白果、百合、木耳、白木耳。 3、水果干果类:葡萄、菠萝、栗子、生瓜子、生或煮花生、生榛子、生松子、生核桃。 4、蔬菜类:西红柿(番茄)、胡萝卜、香菇、平菇、喉头菇、葫芦、茼蒿、大头菜。 5、肉蛋奶类:猪肉、牛肉、牛肝、牛肚、牛奶、鸡蛋、羊肺。 6、水产品类:鲤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鲈鱼、海鳗鱼、鳖、海蜇。 7、其他类:山药、地瓜、枸杞、芋头、花生油。 四、温热性 1、谷面类:高梁米。精白面及其成品(方便面、饼干、面包、馒头、水饺、油饼、糕点等面食)。 2、调料类: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孜然、香菜、南瓜、茴香、 肉桂、豆油。 3、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桂圆、木瓜、榴莲、石榴。 4、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狗肉、鹿肉。 5、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6、燥热食物:烧烤、油炸食品(薯片、方便面等)、炒干果(如:炒瓜子、花生、榛子、栗子、松子、核桃)。 7、其他类:大枣、桂圆、人参、黄芪。 五、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辣椒、胡椒、大葱、大蒜、葱头、蒜苗、蒜苔、韭菜、洋葱、柿子椒。白酒、啤酒、红酒、葡萄酒、米酒、黄酒等等。 特别提示:男孩未满16虚岁和女孩未满14虚岁的不宜吃温、热性食物,因食用后会加重孩子内热的情况,引起蹬被、盗汗、入睡难、烦躁不安,重则感冒发烧等身体失衡,不利孩子身心健康。 |
|
来自: fyhlfrances >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