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离痛风有多远?

 涂鸦吧 2016-08-28

 从事健康传播10余年,思考健康20年,有一丝感悟,与诸君分享。个人是否健康的影响因素因素很多,决定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因素,其实只有那么几个:是否有足够自我意识,能做知己; 是否有足够边界管控能力,能做到知止: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此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是否有足够的意志,沿着知止的路径坚持下去。岂止健康如此,人生的方方面面,多是此类。关于健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健康、精神与价值取向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环境健康几个维度的表达。生理的健康遗传很重要,没有好的遗传,我们就必须做到知:知道自己最有可能得的疾病是什么,并养成针对性的生活方式,争取即使携带发病基因,也能做到不发病、晚发病、病得轻,尽量安然过一生。

作者:头条号 / 健康故事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离痛风有多远?

你离痛风有多远?

你离痛风有多远?

你离痛风有多远?

你离痛风有多远?

你离痛风有多远?

如果您感觉上面的图看起来比较累,看看下面的文字说明

你离痛风有多远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患痛风,只不过几率不同罢了。你离痛风有多远?自己算算吧……

以下三类因素8个方面,决定了你是否会被痛风找上门。

不可变因素

遗传

古代就已经观察到痛风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中有10%-25%都有家族史。有15%-25%的痛风患者,他的兄弟姐妹也患有高尿酸血症。

性别

痛风重男轻女,发病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20:1,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二十倍。

年龄

痛风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为什么是四十岁到五十岁以上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事业有成、应酬较多,生活条件优越,至少不用为饮食着急,为活着发愁了,往往都运动量也小了。所以他们往往都是体重超标,这个人群的发病率就自然而然的增高了。

可变因素

另外还有3个可控因素,体重、应酬活动的多少和饮食。有人发现52%的痛风患者是肥胖的。而应酬活动的多少与一个人的体重、饮食构成等密切相关,比如热量摄入过多,增加体重,酒类、糖类和高脂类食物摄入增加尿酸就容易升高,就容易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

————————————————————————————————————

上面的危险因素多与少可以评判你会不会患痛风的概率了。怎么应用?给你举个例子。

假如你自己的家族当中,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大爷大妈,只要跟你沾亲带故的,有人有高尿酸血症或者得了痛风,你就要经常去查一查尿酸的水平,给自己打个预防针,我有可能得痛风。这点确定了的话,大约有20%的概率你以后也会出现痛风。

再考虑性别。假如你是男性,又处在高危的家族当中,你比女性家庭成员患痛风的几率高二十倍,您刚才是25%,这会儿变成至少30%-50%的概率了。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当你的年龄处在40-50岁以上的时候,患痛风的几率就又增加了不少。这时如果你再体重超标、应酬较多、饮食不控制的话,基本上你就有80%的几率会患上痛风。如果你还有以下2点诱因,那么痛风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呢。

其它因素

相关疾病及药物

痛风的姊妹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你有没有?痛风不只是痛风,一旦你得了痛风,那么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就增加到了22%,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增加到了28%,所以10个痛风患者当中至少有2个是糖尿病,还有将近3个是高血压。如果你患有这些疾病,又在服用相关药物的话,比如:止痛药、降糖药、维生素B1等等这些使你尿酸排出减少的药物,你患有痛风的几率也是增加的。

其他

尿酸增高也有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出门被车撞了一下,一紧张尿酸上来了,有可能也会诱发痛风。

我该如何做?

接受不可改变的:前3条对你得不得痛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3条:遗传、性别和年龄是不可控的,你没办法去改变,只能接受。知道这些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我们:我有可能比别人更容易得痛风,所以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容易导致痛风的其他因素。有了这个意识,就比没有强。

改变可以改变的: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超重、肥胖、饮食无度、体力活动过少和应酬过多等这些内容。真的得了痛风,在日常饮食当中就肯定会去拒绝饮用酒精类饮料、拒绝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现在你知道自己患痛风的风险比别人高,你在日常生活中就尽量避免这些因素。我们可干的事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参加那些无谓的应酬呢?增加运动、合理饮食、维持标准体重,防患于未然,让容易患痛风的你,远离痛风。

健康故事荟为北京市康润普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搭建的以大健康为着眼点、零距离的健康观念、知识、技能的学习、沟通与咨询平台。 栏目定期针对特定受众,特定需求、延请特定领域专家,通过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开展视频直播,同时以音频、视频和文字与图像的形式,直接与专家对话,聆听专家的指导,达成个性化健康服务,实现交互式精准健康传播。 本栏目获得了广东健康教育中心大力支持;本栏目同步是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北京科委科普经费专项资助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医务工作者科普能力建设与交互式健康传播实践”的实践展示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