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念萱:电影蓝白红三部曲里,你最喜欢哪一部

 东方竹马 2016-08-29



文 | 陈念萱


“我有一件重要的东西要还给你,”挚爱丈夫车祸身亡,脖子上的十字架项链,被捡拾归还时,做为发妻,她说:“一点也不重要,没有任何事情会重要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最擅长的,是用美轮美奂的摄影画面,衬托绝望,当事人脸上,没有一丝丝要洒泪的表情。

用自由、平等与博爱的蓝白红法国国旗,隐喻或者摆脱人与人之间投射的想象,既是彼此的捆绑,亦为终极辩论的方向,导演在多灾多难的华沙出生,又游走于爱辩论的法国社会里,很难卸下事事皆哲学辩思的群体惯性,却并未转为口炮党,每场辩论都有具体的针对性。


也许是导演用纪录片的写实,完成了剧情片的哲学探讨,纵然处处狡辩,却又如此地真实不虚,你很难甩脱导演设下的辩论棋局,却永远不知道谁是赢家。在人生偶然与巧合的随机里,选择,变成捉迷藏。

蓝色,述说完美爱情的枷锁。白色,控诉有价码的爱情。红色,则直接裸裎爱情的背叛与虚假。然而,这所有的指控,都在一双悲悯的眼神里,幻化成人山人海的汪洋。


最终,导演放过了观众,一路惊悚到片尾,最后一分钟,大松口气地离开荧幕,犹有余力注意到电影配乐的抚慰。他把场景铺陈得如此惊悚,分秒紧扣,却要到片尾才知道,原来这不是恐怖片。

因为蓝水晶吊灯,她嫁给世界顶级音乐家,助他完成许多赢得名声地位的作品,而甘居无名氏隐藏在后,因为她始终认为丈夫爱自己,就够了,其他的一切,什么都不重要。


她是完美的妻子,就像丈夫对婚外情人说的:“妻子人好又靠谱,值得信赖,即便是你,也可以依赖她。”爱,就像她自己失去所有至亲后说的:“金钱、爱情、友谊都是陷阱!”


对于暗恋自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够,必须让他占据自己的肉体,以证明“让想象消失后的爱恋”的虚假,穿上衣服又留下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你以后不会再想我了。”

你还爱我吗?她又问了一次。爱,是枷锁还是解脱?

那杯热咖啡,如此随意地泄露了这女人的惯性体贴,像丈夫说的:“人好!”而不仅仅是埋没自己的才华,默默无闻地当枪手,日常习惯亦如是。即便是如此完美,仍无法阻止完美婚姻介入了第三者。导演的小细节与空镜头,让人着迷,彷佛跟着走进了人生的梦境。

导演还穿插一个短笛街头艺术家,演奏出熟悉的曲目,来抽丝剥茧地解析,到底一件伟大的作品,能融入多少人的心血?什么是抄袭?什么又是剽窃?创意又是什么?尤有甚者,导演还借由楼下的妓女,来对比完美爱情,却什么也不说地,解开你心中试图了解的“痛”在哪里。总会有人,以自己的不完美来心疼你的完美。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工作中


法国人用白色来代表平等,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白色来说爱情的对等关系。他总要用离奇的故事,让人直奔哲学议题,这回,白色呈现的是完美的背叛与反背叛。棋逢对手的爱情,是对等关系,而非霸凌。女人在他获得首奖时看上他,又在他受困于生活时嫌弃他,用极其残酷的方式驱离。


于是他返乡努力赚钱成巨富,却被不知情的前妻冷漠地挂断电话,一句问候也没有。然后,就是精心策划的绝地大反攻。最后一幕,彼此遥遥相对,自由的一方看着深陷牢狱的另一方,泪如雨下。

导演用另一段偶遇,当作一面对照的镜子,就像在蓝与红里,都有许多对照组的人物,看似无关,却强烈地勾引出立体思维的空间,不得不思考更宽阔的哲学辩思。在地铁里,男人用梳子吹奏波兰思乡曲,引来同乡的关注与救助,提供最快速的赚钱方式以摆脱困境,条件是帮助陌生人自杀。

走投无路的你,在对方出于自愿且付出高报酬下,会去谋杀陌生人吗?一无所有的你,也很想死,能够体会逡巡自杀的渴望与绝望,你杀人,是为了酬劳还是同理心?也许,你会认为,站在法律的角度都是杀人,有何分别?导演偏偏要出选择题,分项特别细,没有是非选项,而是一长串的申论答辩。


在死亡面前,你的底线在哪里?白色代表的平等心,是做为人的基本底线吗?我发现导演同年完成的第三部曲“红”完成了这个答案。

住在日本千叶的朋友问我:“蓝白红里,你最喜欢哪一部片?”我以为自己会回答:“都喜欢!”却下意识地回覆:“Rouge”,敲下这个字才意识到,是的,本以为都喜欢或选择大部份人都爱的“Bleu”,选完红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是“红”,未料朋友表示跟我一样。

电影《红》剧照


台北放映波兰大导演Krzysztof Kieslowski基耶斯洛夫斯基数位修复的作品,以纪念导演完成蓝白红三部曲后便离去的逝世二十周年。即便是十年前,我认为自己并没有看懂他的作品,看了十诫与双面维诺尼卡后,因着他的盛名,而吞咽下蓝白红,这回一口气看他生前在两年内完成的作品,内心的触痛像棒槌,一时哽咽得无法喘气,三言两语的家常,被他用得这样精致,像缝合手术那样严密,却忘了上麻药。


是的,他要的就是疼痛的感觉,这是治疗过程里很重要的一部份。

长期拍摄纪录片的基础,让他眼睛锐利,没有放过任何不起眼的小细节,而可能延伸出的大震撼。

在伦敦与日内瓦之间,兼差模特儿的大学生,爱恋着占有欲极强却又不愿付出的男人(怎么感觉像在讽刺英国人),意外撞伤有孕在身的母狗,找到外冷内热的狗主人,有窃听癖好的退休法官,于是,两人分享了窃听过程中,许多看似无关却又生活在周遭的人们,都活在彼此欺骗的情感漩涡里。


分享,是一种奇妙的情愫,超越了所有的藩篱,年龄、身份地位都不再是距离,只有当下无遮掩的交流。

电影《红》海报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下意识选择了Rouge,那幅猩红色的大广告,撑托着主人翁的惊诧与哀伤,对人生,她还需要面对许多的未知。最后,巨幅广告在风雨夜撤下,她的人生,历经劫难复返,此时受到惊吓的脸庞,竟没有了哀伤。

看完“红”才明白导演的卓越贡献,不仅仅是掌控影像的艺术造诣,那超越人生经历的哲学论述,让他闪开了所有人对神的迷恋与控诉,直指核心,偶然也好,巧遇也罢,在随机中,我们依然是自己的造物主。


只活了55年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因为作品,让我一直误以为他将度过百岁大寿,然而,岁月再也不重要了,超乎其上,时间,亦只是一场骗局而已。逝世二十周年,仿若昨日,再过百年,蓝白红仍将是经典。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