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学生在“动”中自主地获得知识

 我心飞扬695 2016-08-30


如何让学生在“动”中自主地获得知识


  
  巧设悬念激发思维动力
  
  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思维动力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的内容巧设悬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蒸发》一课时,我先用毛笔蘸上酒精在黑板上画了一副简笔画———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让学生观察“小鸟”有什么变化。经过短短几分钟,“小鸟”“飞”走了。我问:“小鸟怎么会不见了呢?”随即自然地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悬念,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巧用演示调动视觉观察
  
  巧妙利用视觉媒体进行演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如《热辐射》一课,我根据教材,运用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视觉观察中获得新知。当讲到太阳的热是怎样传到地球的这一问题时,我把课文中插图改为投影片,上课时,我利用这一画面生动的投影片进行演示,效果不错。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想象后发现:太阳的热传到地球上还有第三种传递方式———热辐射。这样演示,更容易调动学生视觉进行观察,引发观察欲望,提高观察效果。
  
  诱导动口培养口述能力
  
  多让学生动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学中,我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口述自己的设计方法。这样,在一次次地口头、综合归纳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放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照着教师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这种做法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和教师,而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思维。实验后师生要共同讨论、小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手设计实验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参与学习,是自然教学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交替进行参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动”中获得新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