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桑蚕文化起源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6-08-31

中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意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想到传说中的黄帝元妃——嫘祖。“嫘祖”亦做“雷祖”。初见于《山海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据记载。嫘祖又名王凤,后世认为养蚕治丝是嫘祖的发明,有关这一传说的记载开始于后周。《通鉴外纪》说:“西陵之女嫘祖......教民育蚕。”唐人对嫘祖更推崇备至,几与黄帝相提并论。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嫘祖可以说是地位最为尊荣的女性之一。




   当然,嫘祖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未必实有其人,传说永远代替不了历史,把养蚕治丝这样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完成的复杂技术,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的发明,也不符合实际。然而嫘祖传说仍有其特殊的史料价值,那就是它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国已有五千余年的蚕丝历史,川北丘陵地区当为这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推论已经得到了不少历史资料的证。四川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桑树生长,近年在盐亭县发现了一些古一桑化石,充分证明早在远古时代,川北丘陵地区就有桑树存在,这就为养蚕治丝创造了必要条件。据《绵阳日报31 2 日一则报导,1 9 9 32,曾在盐亭县金鸡镇出土了一些蚕茧蚕蛾、成蚕等文物,虽尚未见到有关年代鉴定的报告,但有人已据其成型,推断是上古遗物。

事实上,古代蜀国文明是以蚕丝文化为标志的:,本意为蚕,故《说文》云:“ 蜀,葵中蚕也;《方舆胜览》记载了蜀开国时蚕业发展情况。降至后世,蜀地蚕丝业愈益发达,左思《蜀都赋》说成都“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杆相和”,蜀锦远销东吴北魏,为当时丝织物中的上品。盐亭作为传说中的螺祖故里,丝织品更名闻遐迩,方志载:“缥丝织绢,比户机声轧轧,所产甚饶,俗呼西陵绸,又名川北绸,远近商贾贸贩云集”。唐代创制的鹅溪绢,一度成为对朝廷的贡品。及至今天,植桑养蚕仍为该县乡民一大传统,在生活方式上,也保留着不少乡古遗风。




当然,说以盐亭为中心的川北丘陵地区具有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并不等于说这里的蚕桑文化出现最早。我国土地辽阔,宜桑宜蚕之地甚多,在山西、浙江等,都曾出土过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蚕丝文物,至于这些地区的蚕丝业与蜀地蚕桑文化有何关系,孰先孰后,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既然四川盐亭等川北丘陵地区蚕桑业源远流长,有关传说与历史记载颇有吻合之处,而螺祖又在我国古代农业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被祀为先蚕,故将这一地区视为中国桑蚕文化起源地之一,大概并不过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