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C 2016丨血脂究竟降到哪一步,才靠谱?

 曹娥江 2016-08-31


新指南认为,LDL-C降低越多,心血管风险下降越多。那么,LDL-C究竟应该控制在何等水平,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呢?


作者:朝家睦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在2011年指南之前的既往指南,包括NCEP ATPIII、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给出“血脂合适水平”的建议。由于国内外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显示,患有CVD的风险不仅取决于个体具有某一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更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数目,仅仅依靠血脂化验并不能真实反映被检者的血脂健康水平。故应根据CVD发病的综合危险决定血脂干预的强度。


因此,2011年指南取消“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强调根据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策略,并推荐SCORE评分系统评估10年间首次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纳入的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总胆固醇


此次ESC的新指南,同样强调ASCVD是多危险因素的产物,防治CVD应针对其总体心血管风险:风险越高,行动强度越大(the higher the risk, the more intense the action should be)。


基于大规模有代表性的欧洲队列研究证据,且由于SCORE评分更易于根据不同人群(种族/国家)进行校正,所以,新指南仍然推荐使用SCORE评分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原则是,对于确诊的CVD、T1DM或T2DM、CKD患者,自动归于极高危或高危,无需再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于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而对于其他人群,则使用SCORE评分进行风险评估。详见下表:



正是基于这样的风险分层,结合LDL-C水平,指南给予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LDL-C的治疗靶标及目标值


此前,2011年指南认为,CVD防治干预靶点多样,LDL-C是首要干预靶点(I,A);若其他血脂指标情况不明,可考虑将总胆固醇(TC)作为治疗靶点(Ⅱa,A)。


指南还认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载脂蛋白B(apoB)也是应考虑在内的调脂目标,对于合并混合型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尤应如此(Ⅱa,B),将non-HDL-C和apoB列为次要目标。同时,基于如何有效升高HDL-C及其治疗目标值均不明确,2011年指南不支持将其作为干预靶点。


此次,新指南同样认为,LDL-C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首要靶标,大量证据强调了降低LDL-C对防治CVD的重要作用。至于LDL-C的目标值,新指南专家组认为,仅仅根据RCT研究的结果或限制目前关于CV防治的可能性的潜在提示;应该协调来自不同方法得出的多种结果,这将有助于理解CVD潜在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新指南认为,LDL-C降低越多,心血管风险下降越多。不同于2013 AHA/ACC指南的取消LDL-C目标值,新指南认为,每个个体LDL-C对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不同,总的心血管风险必须个体化,这就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值,同时也可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因此,新指南专家组推荐,针对血脂管理应设定目标值,且该目标值应基于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只要患者属于极高危,则LDL-C应尽可能的降低。


附:新指南推荐目标值详见下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