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数以吨计的碎瓷片里,他们复原了一个传世官窑的平行世界

 昵称974066 2016-09-01



原创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浙江西湖美术馆

「 瓷 言 片 语 」

景德镇新出元明瓷器展



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三楼最近有个很特别的瓷器展。一进展厅,就听见观众的声音: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都碎了?


没错,这场展览的展品没有一件完整,皆是复原品及碎片,它们是专家在数以吨计的出土瓷片中遴选、修复的。

 

但恰是“碎”,彰显着它们非凡的身份——它们都出土自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这是目前最明确的明清时期皇家烧瓷专用地。熟悉南宋官窑的杭州人都知道,将烧制不合格或数量多余的瓷器就地打碎、掩埋,正是中国历史上皇家制瓷的做派。


展览名为「瓷言片语——景德镇新出元明瓷器展」的展,展出的180件复原品及碎片,涵盖了目前传世元至明正德年间官窑瓷的重要品类。相比如今我们看到的宫廷完整传世官窑瓷器,这些碎片的价值丝毫不逊色,甚至有可能揭示更多未知的信息。

         

对于想搞明白瓷器的人而言,这个展览是必看的特别提醒:即日至9月7日闭馆)


瓷言片语


展览里可以看到的复原品和碎片还包括:永乐时期“一代绝品”甜白瓷、釉里红梅瓶;专供宣德帝嬉戏的蟋蟀罐,可填补“空白期”之空的正统青花龙纹大缸,自然也少不了明一代堪称绝品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残片

       

这么一串名字看得人心跳,这些瓷器要是当时没被打烂,放到今天该值多少钱啊?


元青花鱼藻纹大罐残片


明永乐甜白釉锥花僧帽壶



明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元青花人物残片


一场持续30年的发掘
数以吨计的碎片


杭州人都知道,南宋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就是为皇帝烧的,到了元明清,景德镇成为三代官窑所在地。元代的历史有点短,到了明清两代,朱元璋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御窑的历史就这么开始了。



御窑 · 御器




“御窑”,皇家烧造御器之处,烧的器物叫“御器”。 在学术界里,御窑的概念和“官窑”又有那么点儿区别,但普通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专为皇帝烧,专供皇帝用的瓷器。

        

景德镇御窑厂是文献记载的、位置最明确的一处明清时期宫廷瓷器烧造窑场。从地理上,它指向的是现景德镇市中心的一处高岗,名为“珠山”。



景德镇古代窑址遗迹分布图&景德镇古窑遗存




珠山是如何被发现?这还要从一次偶然说起。

        

1982年春节前,景德镇市政工程处正在珠山区一带铺设地下电缆线,当时正在景德镇陶瓷馆工作的刘新园恰好路过,推土机作业之下,暴露了一条全是碎瓷片的地表层。凭借多年研究古陶瓷的敏感,刘新园立马反应过来这和景德镇其他到处可见的碎片并不相同,第一时间就跳进底层,大喊着制止工人们继续深挖。

        

正是这么偶然的一瞥,景德镇官窑遗址被揭开了面纱。考古人员勘查、鉴别之下,认为这里很可能就是景德镇御窑遗址。

        

从那之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珠山御窑厂遗址进行了十多次的考古清理发掘,先后发现元官窑、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时代官窑遗存多处,并清理出数以吨计官窑瓷片。

        

这些工作,持续了几十年。其价值,专家们是这么说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元明清官窑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陶瓷科技、经济、文化和宫廷史的重要物证,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

         

所以,能把这个展览放到杭州来做相当不易,这要感谢浙博陶瓷部主任沈琼华和众多专家们的努力。



铁料书“赵万初”铭板瓦(残) 明洪武(1368—1398)

2002年江西景德镇市珠山东门头御窑遗址出土


一丝差错整件打碎
秘不示人的宫廷严选制度


回到展览现场,西湖美术馆三楼的两间展厅空间不大,布展当天地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就是因为这次东西多,碎片也多。为了保证每一片碎片都不出差错,工作人员们趴在展柜前一遍一遍核对展品编号和数量。

         

你很难想象这些千千万万的残片是如何被修复成一件件相对完整的器物的,这是另外一个值得一写的故事。据说,数十年来,只有十几个人在从事这些碎片的修复与研究,他们如同“大海捞针”般,在几十、甚至上百吨的瓷片坑里摸索,将瓷片一片片拼凑起来

        

为什么御窑厂遗址里会有数量如此庞大的碎瓷?这源自于皇家严苛的制瓷制度。


展厅中有件元青花三爪龙纹梅瓶残片上,赫然保留了瓷器被打碎时留下的破洞,恰好砸在龙身上,延伸出长长的几道裂缝,似乎能想象窑工将其砸碎的场面。



青花三爪龙纹梅瓶残片  元(1271—1368)

2013年江西景德镇市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


瓷器上被打碎时留下的破洞


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复原中发现,这些被砸碎的瓷器,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小毛病,也就是俗话讲的“次品”,或是烧变形了,或是釉色不正,又或是纹饰画错——烧瓷本身就存在诸多变数——这些残次的,必须立马就地砸碎、掩埋。

          

如果宫里要求烧二十个,御窑厂里生产的数量一定更多,直到烧出符合条件的二十件进贡。有时,即便都烧造得完美,但只要数量超过宫中要求,同样会被销毁,为的就是绝不让这些御用器物样式流入民间。

        

独立展柜中的一件明正统年间青花龙纹大缸,体量庞大,吸引了不少观众目光。因为体大壁厚,遗憾烧制未能完成。据《明史》记载,这种大缸原本是打算放在谨身、奉天、华盖三大殿,可惜失败了,最后只能以铜缸代替,留下这件带有裂痕的龙缸遗物。


它见证的是御窑厂从明代始的一套极为严格的拣选制度。遇到节庆等大事,宫里会下旨传达烧造哪些物件,从图样到器型,都是宫里画好、规定好的,得按标准来,打不得一丝折扣。


所以,这些被修复的残破品几乎都能和故宫里的传世瓷器一一对上号,因为年代可靠,成了非常好的鉴定传世明清官窑瓷器的标准件。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故宫博物院一直参与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近年来他们在宫里也发现了不少填埋坑,还在做发掘——当年物件在宫里不慎被打碎,就在宫里直接填埋,这让不少稀罕的瓷片也露面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御用瓷器多有流失,被掩埋在地下的碎片品种更为齐全,还出土了一些以往传世品或考古资料里不曾见的样式。





元卵白釉堆塑龙纹盖碗


元蓝地金彩瓷砚盒


元釉里红白地缠枝莲纹大碗


元釉里红转心靶盏


明·洪武


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


明洪武釉里红白地缠枝莲纹大碗


明·永乐


明永乐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爵


明永乐红釉僧帽壶


明永乐黑釉刻铭文双耳簋式炉


明·宣德


明宣德青花菊纹大盖罐


明宣德青花卷草纹烛台


明宣德青花龙纹僧帽壶


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


明·正统



正统青花龙纹大缸


从忽必烈开始
几代官窑演变


景德镇御窑的登峰造极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初设、兴盛再到鼎盛,前后经历了六百余年。

        

展览展出了元代官方用瓷代表“枢府瓷”和备受世人瞩目的元青花。策展人江屿特别提到其中四片元青花人物残片,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传世品,但跟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相似——这件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由这些小小瓷片出发,也许可解开诸多密码。

        

这些元瓷也可看作御窑厂为何设在景德镇的最早追溯——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1278年与景德镇设立了一个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


明以后,朱元璋在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世称洪武官窑,也正是明官窑的设置,标志着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展出的块“赵万初”铭板瓦就可作为御窑制度的佐证。


还有一个信息,是沈琼华主任提示的,明代早期,浙江龙泉窑也同样为宫廷烧造瓷器,后来却逐步衰落。展览中的几件景德镇仿龙泉窑的青釉瓷,几可乱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龙泉窑的市场。所以有理由怀疑,景德镇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提高的模仿能力,是龙泉窑衰落的原因之一。



明成化景德镇仿龙泉窑青瓷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