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
任职时间:1526,任期:2个月
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
任职时间:1527-1529,任期:2年半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生于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祖籍云南安宁,明景泰年间,一清父杨景任化州(化州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于茂名市。)同知。景泰五年(1454年),一清诞生于州署。杨一清“博学善权变,尢通边事。”他先后三为陕西三边总制,累升太子太师、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晚年政见与璁、萼异被轧,不以恩礼终”。下图是云南安宁温泉,古称碧玉泉。在昆明西南安宁城西北7公里处,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汤”之所在。温泉正南一公里许,有杨阁村,是杨一清的故乡。
一清幼聪颖,7岁能文,以奇童蜚声四乡。11岁随父迁居巴陵(在岳阳)。杨一清幼时就很能写文章,以神童被推荐为翰林秀才。
14岁中举人,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中进士,被授为中书舍人。后历任山西按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在陕西8年,对边境的情况相当熟悉,后被调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下图是化州孔庙。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杨一清在刘大夏推荐下擢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原来,在朱元璋时,就以四川茶叶与西番换取健马作军用,但经办人常从中作弊,侵吞茶叶,换得的健马也逐渐减少。杨一清赴任后,加强了对茶叶的管理,西番健马才又大批而来。他又受命巡抚陕西,曾选卒练兵,筑平虏、红古二城,还罢免了贪鄙无能的边将,裁减了冗员,将边境整顿得井然有序。下图是杨一清像。

武宗即位后,鞑靼数万骑兵侵扰边境,杨一清智设疑兵把敌吓退。后他又受命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并进为右都御使。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安化王真反叛,一清总制军务,很快平定叛乱。在平乱中,一清劝宦官、监军张永剪除大权奸刘瑾,张永从一清计,乘献俘奏功之机,向武宗揭发刘瑾不法罪行。刘瑾因此被诛,朝野额手称庆。后杨一清任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赐金带。正德六年一清任吏部尚书,凡为刘瑾构陷者,均予以平反复职。“朝有所知,夕即登荐。”杨一清胸怀宽广,对贤能之士十分敬重,任吏部尚书后,他一方面恢复了被刘瑾诬陷的朝臣的官职,另一方面,发现了人才就立即任用。在他再度被委任为关中统帅后,又大胆提拔了许多有才干的裨将,不少人被升至大将,乃至封侯。他也先后被进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正德十年,他被召人内阁,授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参与机务,成为宰辅。次年八月,因受佞臣钱宁的诬告,再次辞相回乡。下图是杨一清像。

世宗早在为皇子时,就闻知杨一清与李东阳、刘大夏为楚地三杰。即位后,朝臣又纷纷推荐杨一清,因此,世宗十分重用杨一清。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进杨一清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并接替离任的费宏成为首辅。但时值张璁和桂萼弄权之际,杨一清遭到奸臣多方排挤。嘉靖八年,他辞去相职。杨景致仕后居州,晚年居丹徒。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发背疽而卒。他在致世宗的遗疏中,表示他是受诬陷而死的,死不瞑目。杨一清无子,死后世宗复其官,赠与太保,赐谥号为文襄。下图是岳阳楼,杨一清小时在岳阳楼边长大。

杨一清著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传世。《明史》称杨一清“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化州人敬其行,称他为邃公和文襄公,并于州署建景邃台,以志景仰。国人纪其功德,将他在镇江南山寺旁欣赏过,并撰文赞颂过的13棵古松,称为太傅松。下图是镇江金山寺木塔。
杨一清的墓地就在距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政府仅2公里的润州区卢湾村。因父亲死后葬于丹徒,便也落籍丹徒。据村民说上个世纪60年代,杨一清墓在清末时尚保存完好,墓的两侧还有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蚨相峙而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和石拱桥,但是今天牌坊和石桥已无从寻觅,石人也湮没在泥土草丛。下图是杨一清墓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