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99篇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天宇楼33 2016-09-02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

               ——探索牛河梁玉雕所凸现的史前天地与四神观

                  叶伟夫  沈阳行政学院  叶芃  辽宁工艺美术学院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玉神器的学术专著(摘要),发表于2007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主题线索是从考古发现的原始社会所凸现出雏形的四象意识、近而演绎的四兽图腾,到汉代所流行的四神之制。以民俗异化与原始宗教所呈现的远古时期祭祀礼制的发展脉络为纲要,涉及四神的形成与发展,另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归纳分类,试图论证四象玉神器雕磨的造型和原始祭祀的图腾崇拜的内在联系。全文约8000多字,图片约120余幅。详细全文请见该论坛的论文集。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论证纲要:本文运用美术考古学理论,采用宗教符号学方法,结合训估学,通过论证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典型的礼玉神兽,来探讨远古先民对宇宙天地方位观念的认识,对自然神灵的解读,对图腾崇拜的转换,对远古神话的考证,以及对中国文明溯源的贡献。具体地说:红山文化的四象雏形与远古天文图的关联研究、礼玉巫术启蒙与原始宗教的研究、四象雏形对于四神程式化的影响及其历代禷俗的研究,此外还包括礼玉的材质、形制、造型、样式等玉器本身的研究。本文侧重于文化层面的论理考证,归纳文化禷俗现象及其承传的探讨,均提供历史文献的载文以及文物图片说明。譬如,以红山文化范围内出现的几枚玉龙、玉虎、鸮燕和玉凤和玉龟这四象雏形为典型示范案例,来比对自然特征阶段的原始崇拜中出现的龙凤虎的形制;比对夏商周上古时期出现的四灵样式,比对汉代的四神造型。说明红山先民已经初具四象意识,礼玉神器是先民探索宇宙天体的巫术之艺术杰作(每件礼玉神灵之器都具有自身的母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禷俗文化并且薪传后世),也就是汉代四方神灵之制的滥觞。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原始社会岩画"狩猎图"中已有四象意识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原始社会的岩石雕磨的"星象图"

第一部分:自然灵性的初识与礼玉四象前的直观阶段

在与朝阳牛河梁邻近的赤峰敖汉旗城子山,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左右远古先民在岩石上雕磨的疑似天体星位图,极有可能是红山先民探求宇宙天地及其方位刻画的原始岩画之一。太阳是原始崇拜的主神。古老的先民认识到四季的更替以及四方的物象,都和太阳的出没有着直接的关系。结合西周甲骨为佐证,验证了这类八卦符号,发现了有关四方四神的刻画。就方位的神灵而言,是礼玉四神兽的自然特征阶段。在红山文化礼玉四神兽出现之前成为巫术寓意的必然过程,这个自然神信仰特征的表现阶段,称之为模拟性的巫术意识行为。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远古人类对于自然万象的理解就归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西周时《周易》的框架及其理论体系已经成形。姜寨遗址彩陶盆,可谓是远古先民探索八卦和四象的例证。半坡遗址四鹿纹盆在内壁画表示四陆。红山文化的四象雏形与史前方位及其方位神灵意识的认知有关。武丁时的牛胛骨上发现刻辞,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东、南、西、北四方名。卜辞中记载了殷商人对于四方神的解释,四方神是四神所掌控的。天文学家证明了此说正确。礼玉之制形成前,有一个以直观纯粹自然的或某些生物的特征来比照某种天神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与图腾信仰相掺杂,又与万物有灵的观念相混糅。人们是在低级水平上把自然特征的认识拘囿于朴素的感性形象内的阶段,也是模拟性的巫术意识行为阶段。这也就是红山文化牛河梁玉凤的造型酷像天鹅、燕鸮等生物性鸟类的原因,这是一种自然特征阶段的必然产物。

    原始的东方龙神。距今约8000年的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地面碎石摆砌的龙形堆塑。距今约6600年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用蚌壳摆砌的龙虎图案。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原始的日鸟兽神。距今约7400年白色陶罐上戳印有两只飞翔的神鸟凤(凰)、兽面纹和太阳图案。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双鸟朝阳象牙雕刻璜形器中的凤(凰)图案。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原始的西方虎神。仰韶文化中蚌壳摆砌的龙虎图案。三星堆文化中出现虎形金饰。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原始的水鳖神灵。红山文化的礼玉鳖、鼋就是生物性自然特征阶段的产物,亦即生物化的肖形艺术再现。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这是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对玉鳖)

第二部分:高古玉的鉴定与形制艺术的文化寓意

1原始社会玉器:是原始社会的玉类雕刻作品。这类玉器的共性是:玉器的雕刻体表以素面为主,偶尔可见线条而罕见装饰纹饰。圆润的雕磨艺术以及朴实无华的造型之美。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2奴隶社会玉器:是奴隶社会遗留下来的玉礼之器,亦即夏、商、周三代各历史阶段生产的玉雕作品。这一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玉器其共性是:轮廓外形随形就势、怪异多变。在装饰技法上崇尚阴刻纹饰,玉器体表除了阴刻的线条刻画之外兼刻减地阳起的谷纹。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3封建社会玉器:是那些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玉器雕刻艺术品,亦即战国至两汉时期各朝代所制造生产的各类玉雕作品。这段历史阶段所产生的玉雕艺术品数量最多、种类也最全。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的玉雕还带有浓厚的怪异兴趣,但已经趋向平民化的倾向。两汉时期的玉雕已经世俗化,其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作品纷纭各异、气象万千。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⑴玉龙,商代玉龙多为玦形团龙呈蟠卷状突出凶猛意向,开始脱离原始玉龙的纯朴和形制。趋向并突出表现装饰意味和纹饰特征。战国时期的龙纹呈蟠螭龙状,身体和腿爪似龙,而面部似兽。两汉时期玉龙眉竖内勾,眼眶略坠,鼻线细纹,身同战国,尾卷云纹,蟠螭三足。南北朝时期玉龙眼稍长弯,嘴腮凹槽,长角无角,腿短前一,蟠螭三足,尾云宽阔。宋代的蟠螭玉龙鼻下很宽的阴刻线来追求立体感。元代的蟠螭玉龙头额宽而高,大面积被毛发所掩盖。明代的蟠螭玉龙变化多端。清代的蟠螭玉龙特殊的蟠螭样式。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⑵玉凤,商代玉雕的凤鸟,造型呈现写意技法突出美感。陕西扶风西周墓发掘的两件玉鸟,两翅后翘,作凫卧之状。两凤鸟均有小孔可穿带。玉质乳白色半透明,雕刻精巧细腻。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⑶玉虎,商代“妇好墓”出土了玉雕写实的琥。商代的玉虎特点是周身雕刻纹饰,为古代“六瑞”之一。周代的玉虎制作要求较严,特别是用于祭祀的玉虎必须用白玉雕刻,即所谓纯粹的白玉琥。战国时期出土的玉虎据说是古人在大旱之时求雨所用的玉雕神器。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⑷玉鳖,如商代殷墟墓出土的巧色玉鳖一对。是根据玉料的材质特点、色彩、形状、纹理和造型特征,因材施艺,制成了精美的巧色玉雕,表现出了商代玉工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第1399篇 <wbr> <wbr>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1

  (这是阜新市查海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对玉鳖)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