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厘清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

 lirenhua 2016-09-02

  三、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与表述

  (一)当前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师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或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情境化的、可操作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诚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将课程目标照搬或完全等同于教学目标,有的甚至将课程目标的三维拆分为许多条教学目标。

  例如,《杠杆》一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知道什么是动力臂、阻力臂;

  (2)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杠杆历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杠杆图示,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上述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和操作基础,但是,课程目标所包含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就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为终身学习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就是学生学习的学会、会学和乐学三者的统一,学会、会学、乐学应成为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抓手”。第二,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不可拆开的,任何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何一个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三维目标结构金字塔,三者相互交融、支撑、整合,共同形成学生的学习素养。第三,不同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不是均等存在的。这意味着三维目标对学生学习素养的贡献不是等值的,一条教学目标中往往蕴含着三个维度,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而,着眼于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事实上,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少而精,方可能有效达成,当一堂课有许多个教学目标时,其实这个教师已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在有效的课堂时空中完成的学习量是有限的,所以不能走向“多多益善”的极端。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杠杆》的教学目标修改为:

  1.掌握杠杆,杠杆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了解杠杆历史和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规律。(此目标主要侧重学会,即学习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

  2.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此目标主要侧重会学,即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

  3.通过杠杆图示,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此目标主要侧重乐学,即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1.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对应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而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层面,其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比如,语文教学目标或数学教学目标,是由课程目标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整合而成的“语文学科素养”或“数学学科素养”,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或数学教学中时,与其相对应的语文或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由学会、会学、乐学整合而成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或“数学学习素养”。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学会:习惯、积累和了解。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诵读、查工具书、圈点勾画、看注释、做笔记、看“说明”和“目录”、阅读姿势等。积累,如积累字词、积累语文常识、积累篇章等。了解是对知识而言的,主要为了解表达方式、文学样式、语法知识等,通过训练加深理解,熟能生巧。

  ●会学:体验、感悟和揣摩。体验要求学生要有原始阅读的感受。感悟是建立在阅读体验之上的一种心理过程。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求,揣摩的内容有字词的精妙、句子的隐含意义、深刻含蓄的题旨、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揣摩是从体验走向感悟的必然过程。

  ●乐学:评价、鉴赏和探究。评价要求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优劣是非的判断,是阅读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结合。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6]鉴赏,就是对书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引起想象,留下无限的思维时空。探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探讨,寻求结论,学语文爱语文。

  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学会: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了解,指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指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要求学生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会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形成与发展。即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其过程性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经历(感受),即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二是体验(体会),即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三是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乐学:好奇心与求知欲、意志力与自信心、意志力与自信心、数学态度。即指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态度养成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好奇心与求知欲要求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意志力与自信心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数学观,即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数学态度,要求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