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首器,自古名之,皇室官绅,文人雅士,尊置案首,五次高潮,文逾他器,堪为国宝者,唯宣德铜炉。 吾赏宣炉,以文为鉴,以物为本,形色款质,全品为佳。宗古人之妙法,探宣炉之真谛,人物合一,修为仁德,和合而皆乐也。 宣德炉的历史,是六百年来中国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西方人称之为:“中国之文艺复兴”。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款式非常多,以下是集中常见款式的以及其铸造初衷: 陈巧生仿法盏炉 宣德三年,圣旨补铸赐给各处道观法盏。样式按照元朝法盏样式铸造 陈巧生仿冲天耳乳足炉 冲天耳乳足炉出自明朝《宣德彝器图谱》,为宣德炉经典炉型。视冲天耳可沟通天地,因而冲天耳炉被宣德皇帝放置在重要议政厅乾清宫内,并分赐诸王。 陈巧生仿鬲式炉 鬲式炉出自《宣德彝器图谱》,为三代青铜器中素圆鼎之变形。第一批鬲式炉由宣德皇帝朱瞻基钦定器形,是宣德炉中唯一文房用鼎式香炉。后世依样仿制,为宣德炉中仿制量最多之经典器形,亦是斋堂雅语最多之款式,可见后世文人对其青睐有加。 陈巧生仿戟耳炉 戟耳炉,原器出自《宣德彝器图谱》卷十三,形制仿宋瓷戟耳炉,炉耳多清丽柔美,此炉之曲线中有刚猛之气,虬劲之力,方中有柔之飘逸,柔中有方之坚定,炉身线条平缓以衬炉耳之变化,炉足内弧与炉耳上下呼应,娴雅悠远,体现“不过不及、不偏不倚”之中庸思想。 陈巧生仿蚰龙耳炉 蚰龙耳炉出自《宣德彝器图谱》,因其炉耳弯曲如蚰,故名蚰龙耳炉。蚰侹被古人视为地龙,俯伏潜心,取意潜心学习、潜心政事。被宣德皇帝放于玉清殿东西书房。《宣德彝器图谱》嘉其“形制大雅”“当为诸炉之冠”。 陈巧生仿狮首炉 狮首炉出自《宣德彝器图谱》,依照哥窑狮首大彝炉制作。敕赐五军都督府大都督、锦衣卫都指挥使、中都留守司。 宣炉名盛,诞生至今几六百年矣,多有仿制。以余所历,明中晚期、清早期所仿之炉,品质较高,佳器较多。清中之后,仿量虽大,然重利轻质,佳器极少。 宣炉之真,至今虽无定论,然亦有迹可觅。以余管见,且研且进,细酌微查,所见美器,当以清中以前之佳器,赏玩投资皆可矣。 - end -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给身边的好友,利益更多有缘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