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

 thchen0103 2016-09-04

反思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后,反思性教学便应运而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的认知能力有着广泛而科学的功能性作用。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知识,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学智慧的养成,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有助于教师的内隐知识显性化。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我反思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样还是一种途径和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具有自省性、反观性、研究性、实践性与过程性。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

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反思意识才能把反思真正贯彻到教学中,意识得到贯彻才有可能促进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师的成长。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反思行动越来越迅速,教学实践信息反馈变得及时、专业,教师在意识强化的过程中成长。反思意识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最初的无意识就会转化成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观念和思维方式。当反思意识转化成习惯、观念和思维方式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就具备及时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连续性。

教师要学会课后备课。课后备课,即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教案,使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得到更进一步的改进和明确。课后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曾被一些人认为是无效行为,甚至认为多此一举。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课后备课往往是最佳的教学反思行为。教学活动中和教学活动后的反思行为是及时有效的,改进后的教案,方向和目标可以进一步推进下一步的教学,不断积累的反思经验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前备课并不一定能充分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在反思和改进中才能让经验跟随实际,不断地跟进。学生主体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变更、教师思维的变化都需要用新鲜的思维充入最新的教学活动,而反思就是一个延续性的桥梁。

教师还需要不间断地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经验在时空中交错,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复杂的教学过程灵活地取舍反思内容。同时,日记的连续性可以让反思更为深化和专业,对于教师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可能还是教书匠,若他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他肯定会成长为一位名师。”可见教师的反思文字对教师成长为研究性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善于管理反思经验。管理反思经验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反思性经验得以延续。好的反思日记和经验就是一部教师个人成长史,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史,它能体现教育教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在不断接力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管理好的反思经验,广泛运用于年轻教师,可以促进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为更多更好的反思提供能量,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师整体专业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