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斜土】那些说不尽的斜土光阴故事

 难忘乡音 2016-09-04

        半个世纪前的斜土,和它的名字一样,又斜又土。在上海方言中,斜和歪基本是一个意思,跟正常的不太一样,而且大多都是贬义词;“土”的引申义就更不用多言。这里最有名的是臭河浜,河浜上的桥是唯一的通行方式,而河浜尽头的港口看似热闹,却是灰尘的代名词。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浜被填了、桥被拆了,就连唯一保留的日晖港也不如往日健全,它们的消失是斜土发展中注定的趋势,但它们的名字却以各种形式保存了下来。诚然,当年的浜、桥、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受到无数居民的厌恶,但不得否认,这些“名存实亡”的设施和建筑,正是斜土半个多世纪社区文化的出发点。新年伊始,《斜土·社区晨报》寻求这些源头的琐碎记忆,为居民特别奉献那些过去的光阴故事。


 

  

    

出了名的龙须沟,斜土河浜的存在感更多的是在气味上。肇嘉浜被填得早,但那股味道却还没消除,因为斜土还有一另条与之“臭味相投”的河浜——
浜:水已消失 路在继续
        在外人眼里,肇嘉浜或许是这里最有名的臭河浜,但在斜土居民自己看来,现在被填成瑞金南路的龙须沟在当时才是“臭”名远扬。其实,这条臭河浜并没有名字,只不过这样的河流一般都称为龙须沟,所以大家也都这么叫了。
        这条龙须沟的历史使命终结在了1993年,和肇嘉浜一样,这条河浜也变成了一条林荫大道。这条名为瑞金南路的马路,继续着龙须沟贯通南北的作用。

 

斜土辖区内有两条以木桥为名的路,原本以为这里的“老土地”们对这两座桥感情颇深,没想到采访下来,居民们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它们——
桥:昔日名号 今朝仍存
        随着肇嘉浜被填,浜上的桥也随之一起拆除。所以,大木桥、小木桥和肇嘉浜一样,在斜土人的印象里是有限的。相比之下,龙须沟上的两座桥和这条臭河浜一起成为了斜土人三四十年的回忆。
        由于龙须沟属于日晖港河的分支,所以这两座桥也被称为“里日晖桥”,即平阴桥;“外日晖桥”,即康衢桥。1993年,这两座桥与龙须沟一起成为了历史。

        当时虽然河浜臭,但平阴桥两端却非常热闹,有粮油店、酱油店,还有橡胶厂、卫生材料厂、毛巾厂等。沿着平阴桥往西至斜土路,当时这一带有一个名为海霸王的浴室,用现在的话说,绝对属于“高大上”。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斜土路沿线的89路及733路依然保留着“平阴桥”的叫法。虽然站名已经换成了“斜土路瑞金南路”,但到站的广播里依然保留着这个近100年的名号。

 

浜被填了,桥被拆了,只剩下并不健全的港还在尽力保全最初的模样。随着徐汇滨江的开发,日晖港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了连接徐汇、南园滨江的纽带——
港:名为日晖 实为石灰

        斜土地区旧称“浜南”(肇嘉浜以南)。境内沟浜纵横,杂草丛生,菜地坟丘,错杂其间。河浜中较大者如肇嘉浜、大马港、小马港,浜水清澈,可通舟楫。居民占较大的有小木桥镇、潘家宅、赵家宅、东毛家宅、中毛家宅、王家宅、三家里、陶家堰等,住房多瓦平房或简房。贫困船民以船为家,货运车站码头云集,整日吞吐煤炭黄沙,烟雾弥漫,尘土飞扬,也正因为如此,常年运货的日晖港成了不折不扣的“石灰港”。(注:“日晖”和“石灰”在上海话中发音相同)

        在肇嘉浜路和瑞金南路同为臭河浜的岁月里,两条河流的交界处有一个肇嘉浜泵站,将污水经由龙须沟排放入日晖港。

        不过,随着世博会的召开,这座江边码头彻底成为历史,日晖港被整治成为景观河流,而它也成为了徐汇发展新高地源头。

        如今,日晖港的旧貌只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已经逝去的一个渺小的符号,模糊地弥留在上海人的淡淡地记忆中,催生的是城市的新生和繁荣,是时代的生活样式的变革和寻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