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故事爸爸传授独家秘笈:怎样给不同年龄孩子读书

 自由翱翔-zyax 2016-09-04

受访人/张大光(台湾著名故事人)

张大光台湾第一位以“说故事”成功创业,引领风潮的故事人。他创办了全球第一家故事屋独特的绘本故事创编方式、讲授技巧与故事道具设计,使他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市立美术馆、麦当劳等机关企业,以及学校、说故事妈妈团体等社会组织的故事志工首席培训师,每年平均有130场以上演讲邀约。

著有《不教孩子,只说故事》《张爸爸教你陪孩子玩故事》《音乐魔法故事屋》等。

这位专业资深的讲故事爸爸,对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可是经验多多,一起来看看——

听、说、读、写的顺序也是孩子从小到大阅读成长的阶梯。从听开始,逐渐到说、到读、到写,是最自然,也是顺利让孩子爱上阅读的进阶方式。

2~5岁:讲故事,是宝宝最好的阅读启蒙

听故事是宝宝爱上阅读的方法。张大光说,也许,讲故事就是孩子'阅读'生活最初的一缕曙光,让他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故事的神奇。

聊来聊去收获多

张大光说,跟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孩子打断,每当此时,他必停下来陪孩子聊天。孩子问什么问题,他们就聊什么话题。所以,有时候一个故事要讲上15~20分钟。他发现,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仔细回想,原来跟孩子一来二去地聊天,实际上是不断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为孩子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孩子问,父母答,孩子听,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训练了他逻辑推理的能力呢!

不拿绘本当“圣经”

很多学者会认为,照书念能够让孩子体会文字的优美。根据张大光的经验,在小宝宝阶段,体会文字的优美还早了一些。他说:“就像我们听不懂台湾原住民唱的歌一样,除非歌曲配有特色表演来观看,不然肯定觉得无聊。”因此,给孩子讲故事也是一样的道理。讲故事的人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而孩子能够听懂故事为第一要点。如何讲才能让孩子能够听得懂呢?张大光特意为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点:

看图讲,更符合孩子的认知。张大光认真做过对比,他说,故事需要讲出来,而不是读出来,如果不是讲故事,而是读故事,就有可能与孩子的认知发展不匹配。有的图画书的文字与图画不一致,此时,孩子在看图,父母却在读文字,孩子会觉得父母念的东西可能跟自己看的图没有关系。

把自己当小孩,先看懂图,再按图结合文字讲故事。拿到绘本之后,父母需要先把自己当成小孩,不看字,只看图。张大光说自己第一次看书也会先看图,然后再看文字,如果发现文字与画面不符合,就会想:“如果我是作者,这个故事要怎么讲,怎么样的动作好玩,怎样重新编排情节。”比如,《爷爷的肉丸子汤》的结尾,他会跟小朋友说:“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个很爱很爱的人去了天堂,你千万不要一直难过一直难过,因为其实他会躲在你的这里。”当张大光配合“这里”加一个动作时,孩子都会回答:“心里。”

选择孩子读图就能看得懂的绘本。绘本有很多种,给2~5岁的孩子就适合选择一看图就看得懂,根本不用看字的那类绘本。父母可以用说故事的方式,把每一张图说给孩子听。他说,很有趣的是,父母用图讲故事时,孩子听完能够讲出来。但如果父母念完故事,孩子则不一定能够讲出来。

2岁之前,宝宝的阅读就是听大人说

即便孩子跑来跑去,也不等于他没听。他说:“儿子1岁时,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基本上都是,我讲我的,他跑他的。虽然好像他总是跑来跑去的,没有听。但过几天他会突然讲出前几天我给他讲的故事的内容。所以,我发现,孩子的耳朵其实是打开的。”到了养育女儿时,他常常选择跟女儿讲话,重复地讲话。他发现,只要1岁以前常常跟女儿讲话,孩子1岁10个月,最晚2岁就会坐在旁边听故事了。

5~6岁:“图 字”讲故事,激发孩子对文字兴趣

对文字有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基础。很多父母都会说,孩子都上学前班了,还是让我们讲故事,根本不自己看。其实,5岁的孩子就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了。此时,可以顺应孩子的认知发展,在讲故事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图与字是有关系的。比如,告诉孩子,后来大熊去追兔子,兔子说什么,然后指着那个字给孩子看,孩子会说:“救命!”父母可以说:“对,你很厉害!那熊说什么?”孩子就说:“不要跑!”父母乘机说:“对,就是不要跑。你很厉害!”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文字敏感,有想认字的愿望。父母不妨每次讲故事用图和字结合的方法,他会听完再看一次,会去再认父母刚刚与他一起成功认识的字,而且他还会主动问父母:“妈妈,爸爸,这几个字怎么念?”他会念的字越来越多,就越有成就感。

6岁以后,多引导,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秘诀

故事讲到精彩处,停下来!

孩子慢慢地识字后,独立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基本上也会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如果此时孩子还要父母讲故事,张大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作为故事人,张大光去给这个年龄的孩子讲故事时一般会带上3本书。第一本书讲到精彩的地方,他会停下来,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么样吗?”孩子们会说:“怎么样呀?”他说:“自己看。”孩子们会说:“你怎么这样子?”他马上说:“你们不要生气,我们讲第二本。”第二本讲到精彩的地方,他又会停下来,请孩子们自己看。然后是第三本,讲到精彩地方停下来。孩子们马上知道:“自己看对不对?”然后,张大光会告诉孩子们:“你们不要生气,这3本书我会放在这里1个月。”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排队去看书,等不及的就会自己去借或者买。   

常分享,常推荐,常交流

常常给孩子推荐和分享自己读的好书也是张大光引导孩子读书的好方法。他很骄傲地说,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喜欢阅读,他经常跟孩子们聊自己看的或者喜欢的书,并告诉孩子:“爸爸看了这本书,超好看!”然后会简单介绍书的内容,但从不介绍完整,精彩的地方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找书看。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什么书是好的,但却有阅读需求,所以引导孩子看好书,能够慢慢提升孩子的阅读品味。他说,品味上去了,坏书自然就远离了。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看的书自己不认同,不妨给他多提供更有趣、更美、更能拓展他的人生经验的书。

张大光感叹,其实阅读也是一个亲子交流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可能不会像小宝宝一样对父母说出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可是,通过对共同喜欢的书的交流,他会告诉你一些事情,比如:“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爸爸,我跟你讲,我有一个同学……”所以,其实,书会变成亲子关系的纽带。很多时候,共同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会有很多的话题。父母可以在与孩子的交流讨论中了解孩子对事情的感觉、态度和看法。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