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是个生僻词汇,知道它的人不多,但并不表示我们可以不重视它,其实寰枢椎在人体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作“生命禁区”。下面,让我们仔细聆听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李维新教授对寰枢椎的详细介绍。 寰枢椎的构成:寰椎和枢椎 寰椎:指第一颈椎。寰椎本身的椎体的大部分和其后的枢椎愈合,形成了齿突,所以,椎体的残余部分和椎弓形成环状,使寰椎可以围绕第二颈椎的齿突旋转。而且,在其前面与颅骨的枕骨的突起相关节。 枢椎:枢椎为第2颈椎,形状与其它颈椎相似,它的特点是椎体上有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相关节。齿突原为寰椎的椎体,在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椎体融合,枢椎的椎体较其他颈椎要小,齿突两侧各有圆形的关节面,称为上关节面,与寰椎的下关节面相关节。椎弓根短而粗,下方有下关节突,关节面向前下方,与第3颈椎相关节。棘突粗大,下面有深沟,末端分叉。横突短小,上面无沟,末端不分叉。 寰枢椎结构特殊,损伤后如未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处理,则有可能损伤邻近的延髓和颈髓,危及生命;因此,寰枢椎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寰枢椎常见损伤——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疾病,占颈椎创伤的7%,儿童因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驰,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由于寰椎向前或向后脱位,压迫上颈髓,病人可因头颈部轻微伤或颈椎过度屈伸而突然出现硬瘫,甚至呼吸肌瘫痪而死亡。 造成寰枢椎脱位的原因: 1.先天性异常:一部分先天性畸形在孩童时期就发生严重的脱位,一部分先天性畸形仅有潜在不稳倾向而终生不发病,另一部分病例则可能随年龄增长以及退行性变、外伤等其他因素的累加而出现临床症状。例如,先天性椎节分节不全,寰枢椎可因所受应力加大,代偿性活动增加,长期劳损而出现脱位。齿状突先天性游离也可因外伤的作用而产生寰枢椎不稳或脱位。 2.退变:在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的病理基础上,横韧带、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容易出现劳损退变,导致寰枢椎运动节段松弛不稳,这就是许多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病人随年龄增长,到中老年才发生寰枢椎脱位,产生临床症状的原因。 3.炎症:寰枢椎部的感染疾病有结核和化脓性骨髓炎,非感染性疾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癣性关节炎等。感染引起的脊柱不稳多见于结核,以前柱和中柱的破坏为主,较少侵及后柱,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多累及寰枢椎及下颈椎的滑膜组织,相应椎节间不稳定的发生率也很高。 4.外伤:根据脊柱在骨折后立即移位,或是在愈合修复过程中逐渐发生畸形,大致分为急性脱位与慢性脱位。常见外伤如下:急性寰枢椎骨折,陈旧性寰枢椎骨折,韧带损伤。 5.肿瘤:包括原发性及转移性的寰枢椎肿瘤。在原发脊柱肿瘤中可引起脊柱不稳的主要是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而由良性肿瘤引起者则少见,如上颈椎巨细胞瘤或脊索瘤。至于脊柱的转移性肿瘤,所引起脊柱不稳的程度往往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和侵袭程度,以及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 6.手术:脊柱的各种减压手术虽可切除占位病变,并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但却使脊柱赖以获得稳定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前就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寰枢椎脱位,一旦对这一问题有所疏忽,仅对寰枢椎进行减压,不实施稳定性重建,就有可能因手术不当,而使寰枢椎脱位未获治疗,甚至加重。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稳定颈椎关节,防止再脱位。 1.保守治疗:对于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可行颌枕牵引,一般需牵引3周,到复位稳定后,做一包括头颈胸的石膏,固定6~8周。 2.手术治疗:对于脱位时间久,齿状突在移位处愈合固定,经牵引不能复位,脊髓腹侧和背侧均受压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上面就是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李维新教授的讲解,希望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的,并多多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