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不教,父之过”:泛谈父亲参与子女养育的问题| 学人说

 阳光正能 2016-09-05

写在前面的话:



如今,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受到挑战。家庭生活中,父亲不再局限于固有的模式中,而是和母亲一样,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周一,社会学博士贺光烨介绍父亲参与育儿的动机和表现形式。


俗话说教学相长,那么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是否也从子女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呢?周二,我们带着大家看看,当男孩长成爸爸,在他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中得到了什么?


黄磊说不反对女儿多多15岁谈恋爱,这段视频刷爆朋友圈。周四我们来说说:父亲该如何引导青春期女儿的情感生活?


成长过程中,相信大家肯定与父亲有共同难忘的经历,或者想对父亲说的悄悄话。本周的互动,夫人则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你和父亲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情。


——钱岳、家稷


撰文:贺光烨

责编:钱岳


传统中国非常强调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经典,《三字经》里说道:“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常常是作为孩子在教养过程中的导师。以往大多研究都偏重关注母亲的角色,这些文章主要基于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假设,它们认为孕和育是女性的职责,理所应当强调母亲的角色。这种传统认知和当前研究的差异不得不让人思考,父亲到底在现代社会的子女养育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其实,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广泛关注父亲如何参与子女成长过程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率的升高和非婚生育率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很早就生活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中。有很多研究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比如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如,数学、阅读)、非认知能力(比如社会适应性、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均较来自双亲家庭的儿童发展缓慢,他们更容易存在心理问题,且进入青少年后他们犯罪率更高等等。

另外,近几十年来,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儿童母亲的劳动参与率不断增加,加之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变革背景下,低生育率的持续,有关女性就业和随之而来儿童照顾问题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得父亲的角色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作为启蒙老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除了当前研究中所强调的母亲角色,父亲的子女养育参与直接关系着性别平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子女的性格能力发展,对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参与是如何影响儿童成长发展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中国从2013年底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自2015年10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关生育以及接下来的子女养育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与西方类似,中国现有关于儿童发展的问题大多关注母亲的角色,或者对家庭情况的影响泛泛而谈,缺乏细致深入的机制性解释。由于众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父亲在子女养育中的角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接下来,我结合西方现有研究,对父亲参与的动机、量度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什么。总括为两点,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作为引导和教导者的角色,以及父亲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前者强调父亲与子女互动的方式,后者则是基于传统性别分工对男性角色的定位。

谈及养育子女,母亲参与大多被认为是生物本能。那么父亲参与(father involvement)应该如何理解呢?

★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男性与子女互动的动机源于进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子女数量、与子女生物上的联系以及子女的价值,直接关系男性参与养育子女的动机。他们更倾向于和自己的亲生子女互动。他们希望培养出高质量的子女为养老做准备,在这些子女身上方方面面的投资,包括食物、金钱、时间等,都可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概率。


与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男性参与养育子女的另一种动机是关系投资。该动机主要存在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相比于在双亲家庭中的父亲,单身父亲会更多与子女进行互动以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而再婚家庭中,继父对非亲生子女养育的参与不仅可以建立孩子与继父之间直接的感情联系,如果投资得当,更可以拉近与孩子母亲之间的关系。


最后,男性参与子女养育的动机还与社会心理有关,行为往往由信念而驱使,也就是说,父亲的参与行为还可以归因于男性自身关于父亲角色的定位。 


动机关乎父亲为什么会参与到子女养育中,那么如何衡量父亲参与的程度呢?Lamb等学者(1985)认为父亲参与子女养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测量。


1)      直接参与(engagement):直接的、一对一形式的父亲-子女互动,比如给孩子喂食、洗澡、换尿布、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
 
2)      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父母在子女需要的时候是否可以与他们互动。比如,父亲在修电脑,在同一个房间里或不同房间里玩耍的子女需要与父亲互动时父亲的反应。对于一个没有与子女同住的父亲来说,可接近性可以通过父亲与子女间的地理距离,或一个月或一年内父亲与子女接触的频率来测量。
 

3)      责任(responsibility):父亲对子女照料以及子女福利承担责任的程度,比如带孩子看医生、定期带孩子体检、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衣服或者尿布更换等等。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初步研究发现,与父亲之间的良好关系确实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然而有时候一个健康的父母关系(温暖、亲近和养育)比互动者是父亲还是母亲更为重要,比如,婴儿出生的头一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对他们之后的发展有正向的影响。儿童与父亲互动的数量、频次和种类并非常数,在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都会有所不同,且相对于与母亲的互动方式变化更大,因此,在理解父亲参与的影响时不能简单照搬母亲养育参与的影响。


当然,这篇短文仅是冰山一角,有关父亲的养育参与,还有许多的潜在问题待我们研究和解决。需要提及的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上,他们的参与有助于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政策的实施。在家庭中,他们的参与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Tamis-LeMonda,C.S., Cabrera, N. J.(Eds.) (2014). Handbookof Father Involv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Mahwah, NJ: Erlbaum



贺光烨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师资博士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