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蟹只认阳澄湖 胜芳才是老北京味--葛凯迪

 老北京的记忆 2016-09-05


说到螃蟹,人们脱口而出的肯定是“阳澄湖大闸蟹”,可是在几十年前的老北京,百姓饭桌上的螃蟹可是地地道道的北方胜芳蟹,它因“黄满膏肥”、“背壳墨绿”、“腹部奶白”、“金瓜玉脐”的特征,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御用贡品。

皇帝赐螃蟹变质,

云贵官员立蟹冢

自古以来,中国有三大名蟹:花津蟹、胜芳蟹、阳澄湖蟹。在长达6000多年的吃蟹历史中,无数名人先贤也都对螃蟹情有独钟,并传下佳话。清朝的乾隆皇帝便是吃蟹达人,无论是身在京师还是下江南私访,每过螃蟹名产地定要大快朵颐一番。清朝时的花津蟹就曾因乾隆皇帝青睐而被封为“御之蟹”。相比其他两种江南名蟹,久居京师的乾隆帝对胜芳蟹更为偏爱。

相传,乾隆皇帝有次微服私访,恰巧走到正阳楼,便进楼吃蟹。酷爱吃蟹的乾隆帝吃罢两只后意犹未尽,仍想再来几只,但堂倌却无奈地说,由于市上到货较少,早已全部卖光。乾隆帝听罢内心甚是遗憾,回宫后就即刻通知内务府,日后只要螃蟹上市,必定让正阳楼先行挑选,随后方可开秤销售。这个传统自乾隆帝时期起一直延续至“七七事变”前夕,每逢街市上螃蟹卸车,必定先由正阳楼挑选。

对于胜芳蟹的美味,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无不啧啧称赞。每当入秋品蟹时,皇帝感念在云贵官员们的赫赫劳绩,便下令将珍贵的胜芳蟹用坛子装好,赐予远在千里之外的云贵官员。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加之从京师至云贵路途遥远,每每等到胜芳蟹运到时均已腐败变质,尽管如此,地方官员们仍然感念皇帝赏赐,特为千里运来的胜芳螃蟹立了蟹冢,甚至还在墓碑上题上了碑铭。可见在明清时期,胜芳螃蟹早已不是单纯的珍馐美味,更是京师皇帝赏赐的不二之选。

“南苏杭,北胜芳”造就“天下绝鲜”

胜芳蟹好,主要得益于当地优质的地理环境。胜芳归属河北廊坊霸州,南临洼淀,北望燕山,北宋时大文学家苏洵在文安任职期间,将南方水稻、莲藕种植技术传至胜芳,从此,广阔的水域呈现出芦稻相映、荷菱飘香、鱼虾蟹藕的丰收景象,风景媲美苏杭,“南苏杭,北胜芳”之名风起。文人墨客竞相吟咏“胜水荷香”、“胜水流芳”的诗句,“胜芳”正式得名。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到此巡游、游猎,并在石沟兴建行宫。到了清末民初,胜芳地扼水陆交通要冲,开风气之先,繁华胜绝一时,被誉为“小天津”。

建国初期,胜芳河蟹更成为我国水产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和京津市场一直享有盛誉,最好时期年产100多万千克。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兴修水利,海河断流,霸州东淀的自然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海河流域自然蟹种多年来基本绝迹,但胜芳河蟹的美名仍驰名中外。

1972年,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曾点名要吃胜芳蟹;1990年亚组委也派人专赴霸州要求供货,据悉,当时的订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一倍多。每到中秋时节,吃螃蟹、赏桂花、行酒令的饮食传统风靡全国时,在以美食著称的天津市,上到星级酒店、下到街头巷尾的小餐馆,到处可见体大黄肥、蘸上“独流老醋”泡姜末的胜芳大螃蟹,号称“天下绝鲜”。


老北京买螃蟹用马兰草绳捆

随着吃蟹“南方化”进程的展开,江南人对螃蟹喜爱有加,螃蟹甚至还被推崇为最美味的佳肴之一。除去江浙人民爱吃蟹外,京津地区的人们对螃蟹也情有独钟。京津地区食用的螃蟹一般都是产自白洋淀的胜芳螃蟹。

由于白洋淀与入海口的距离适当、水质良好,因此极为适合河蟹的生长,晚清时的北京人甚至觉得“北蟹”比“南蟹”更为鲜美可口。《清稗类钞》第十三册“京师食品”条目中就有对此的详细记载:“蟹出最早,往往夏日已有。其尖脐者,脂膏充塞,启其壳,白如凝脂。团脐之黄,则北蟹软而甜,若来自南者,硬而无味,远不逮也。”

直至今日,老北京人仍然保持着入秋持螯赏菊的传统习俗,但目前所吃的螃蟹主要为“海蟹”、“紫蟹”、“河蟹”、“灯笼子蟹”。虽然离北京较近的螃蟹产地白洋淀所产的胜芳蟹声名远扬,但京东一带以及京南马驹桥一带,也产大量的“高粱红大螃蟹”,虽不如胜芳蟹著名,味道也十分鲜美。老北京爱吃蟹也爱做蟹,蒸、煮、炸等方式应有尽有,螃蟹也成了老北京们秋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美食了。

秋天螃蟹大量上市时,菜市场摊位上都挂着“天津胜芳螃蟹”的招牌,因为天津离北京不远,运来的螃蟹鲜活,特别吸引顾客驻足。大人在那儿挨个儿挑,小孩子家就自顾自在边上看,各得其乐。

那时的螃蟹非常便宜,菜市场上的螃蟹摊儿,一遇有顾客来购买,摊主就会用马兰草绳一个摞一个地把螃蟹捆绑起来,一提溜一大串,想起来还真环保,现在则都用塑料袋来包装了。

南方人也被胜芳蟹折服

对于老北京人而言, “正阳楼的清蒸胜芳蟹”实为北京最有名的螃蟹美食。《旧京琐记》曾记载:“前门之正阳楼,蟹亦出名,蟹自胜芳来,先给正阳楼之挑选,始上市。故独佳。”不仅如此,《旧京秋词》也有“北京蟹早,曰'七尖八团’。旧京之蟹,以正阳楼所售为美,价数倍,然俗以不上正阳楼为耻”的记载。热爱美食的梁实秋先生在《蟹》一文中亦提及:“在北平吃螃蟹唯一好去处是前门外肉市正阳楼。” 每年秋天,正阳楼都派专人去天津附近盛产螃蟹的胜芳选购螃蟹,将螃蟹养在大缸里,浇鸡蛋白催肥。一两天后,待螃蟹将胃中的杂物吐出,用清水洗净,拿细麻绳将螃蟹爪和两个大夹子绑牢,放入笼屉大火蒸熟。为了方便食客,正阳楼还准备了铜制蟹鼎、蟹锤和蟹钎等食蟹工具。

正阳楼的螃蟹个大味美,做法清新,保留了大闸蟹本身的鲜味,也成了无数北京人对于大闸蟹的一段回忆。除了地道的北京人爱吃螃蟹外,吃惯了南方螃蟹的南方人来到北京就任后也纷纷爱上了胜芳蟹。清末翰林严淄生作为地道的南方人,来到北京后,初尝胜芳蟹,便被它的味道折服,后在《忆京都词》中写道:“忆京都,秋早快吃螯,大嚼尖团随意足……”等到任满回乡时,严淄生仍对北京的胜芳蟹念念不忘,甚至发出了南方蟹远不如北京胜芳蟹美味的感慨。


胜芳新绎旅游

胜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名贵淡水产品。胜芳蟹在清朝曾作为御膳特供从而进入满汉全席。一盘蟹,顶桌菜。胜芳蟹以其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堪称食中珍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疗补品,不仅肉质鲜嫩、味美鲜香,而且具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活血祛痰、利湿退黄的功效。在古老的京津市场上,胜芳蟹值可比肩阳澄湖的大闸蟹,旧时北京所售螃蟹皆为胜芳蟹,最有名的当属正阳楼的清蒸胜芳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