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案告破了。
在刑侦剧深深的套路中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的我,依然相信天网疏而不漏。
编剧总想写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于是凶手都是外表无害内心毒辣的人,经常猜得到,因为凶手有时候一开场就在警探们周围转悠了。
比如童年阴影TVB。《刑事侦缉档案》 或者是号称港版CSI的《鉴证实录》 就是在这部剧里,法医跟侦探成为了固定查案CP。
可凡是剧集,必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戏剧性强。 港剧探案的主线之外,还会延伸出错综复杂的主角感情戏,关注了许多角色在探案之外的生活状况。 但是,我们国产片现在也走上了精品化的道路!
别说《重案六组》不知陪伴多少人度过了寒假暑假。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部国产纪录片—— 《法医秘档》 看完这部剧,B站的弹幕们……都有点想转专业了。 豆瓣评分8.1,居然只有163人评价。 不过,看在片子完结也不过几天的份上,就暂且原谅广大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吧。
别看这部剧综合评价只有四星,我翻了翻底下的评论,说不好看的都是因为口味太重。比如这位只给了三颗星的用户: 这么下饭的片子,给五颗星好伐! 纪录片开场就直入主题。第一集《显微镜下的真相》:
这是硅藻。显微镜下的检验,是为了给遇害的15岁女孩一个交待。 女孩在水中溺亡,但水性极好的她,为何会与家人吵架之后投水自尽呢?衣衫不整的遗体,仿佛在用最后的机会求救。 他杀,他杀。
在这个案件中,起初刑警排查的是遇害女孩的社会关系,并且觉得应该是报复杀人,而经过尸检,法医女神王敏江的推理则是:
这直接就帮助迷茫中的刑警们找到了正确的侦查方向,极大地缩小了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大家放弃了“报复杀人”的侦查线路,开始排查那些平时就色迷迷,经常骚扰女性的人,从而顺藤摸瓜找到了凶手。
另外,片中的法医不仅能让尸体开口说话,还能让案发现场帮忙锁定嫌疑人。 第二集《犯罪心理画像》 警局法医男神刘四海,有一个外号:刘一刀 精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刻画。 而所谓的犯罪嫌疑人刻画,就是凭借案发现场的尸体特征以及现场痕迹,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况等身份特征。 可是这个案子里,尸体已经高度腐化,平常大家熟悉的尸斑、尸僵早已经褪去,现场惨不忍睹,死者全身八十多处刀伤,急性失血而死。 连办案的警察叔叔都说—— 这怎么判断呢?法医刘一刀自有办法。 单单是死者的头部蒙盖,就能看出凶手的心理状态。 愧疚? 刘一刀马上就帮助侦查队员锁定了排查范围。 可是死者的熟人那么多,应该就是死前接触的那几个有重大嫌疑吧。 那就是说应该确定具体的死亡时间。 可是等等,尸体已经高度腐化了啊! 怎么办? 有个小生物可以帮助刘一刀。说到这个小生物,吃饭的同学可以放下筷子了。 没错。是蛆虫。 蛆虫是苍蝇的幼虫,平常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成年苍蝇,在生物死亡之后的十几分钟内就会被血腥味吸引而来,产卵,小蛆虫成长的速度也十分规律,一天能长大两到三毫米。 所以法医请来五只小蛆虫,测量它们的身长。 受害人去世,已有3.2天。 太神奇了。 第六集《血迹密码》,也好看! 这一集里有三个死者,一个倒在楼梯间,一个在房间里的桌前,还有一个,从窗户跳楼身亡。根据调查,当晚在这里,有个赌局。 这可以说是一场亡命赌局。 这么凶险,我感觉,案发当时应该是追逐战。 法医怎么说?他们绝不能凭感觉推断。 用红线测量血迹的方向,法医手里,只有证据能说话。在楼梯间死者刘杰的身体一侧,墙面上分布有喷溅状的血迹。喷溅状血迹,是动脉血管破裂,血液瞬间喷出所造成的。所以根据喷溅状的血迹,法医们可以反推,从而确定受害人遇害的具体位置。 确实凶险。 法医研究了整体的血迹分布,甚至细致到每一滴血的形态。通过测量多处血点的长度和宽度,运用三角学知识,算出血滴接触物表面的角度,再利用画出延长线的方式,还原出血滴的运动轨迹,那么—— 看来当法医,数学还得过关。 除了墙面痕迹,法医们还要观察地面血迹分布。按照大家的想法来说,血滴到地面上,应该是圆的血滴。但其实,由于血滴落的物体表面不总是光滑的,比如脏脏的地板,或者是水泥地面等。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现场滴落血迹的分布状况,法医们就可以还原当晚死者们的活动轨迹。 综合这些证据可以看出,楼内两名死者,张建和刘杰,都是被凶手杀死的,死前还有过挣扎和逃跑,楼外的严冬,则是跳窗坠楼而死。 这是拿着刀逼人家跳楼的啊!也有可能是想逃命,不慎坠落。 但法医也在勘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张建和刘杰的手臂外侧,都有防御抵抗伤。 嗯。应该是在用手臂挡刀。 诶?右前臂外侧? 勘验到后期,法医终于找到了原因。 左手持刀? 嫌疑人是个左撇子!案发当晚夺命的赌局,怎么说也有四个人。那死了三个,剩下那个一定是凶手! 警方找到了陈祥。当晚赌局中的第四个人。这家伙鬼鬼祟祟,警方一上前说明来意,他拔腿就跑。肯定是他。 但他是左撇子吗? 诶?居然不是?那他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还真的是? 这…… 案件一时间逼着警队所有成员回头看。这是个僵局吗? 其实不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在警方的视野之中了。 根据陈祥的口供交待,那天的赌局其实是个骗局。他跟张建和刘杰勾结,让陈祥赢光严冬的钱,然后平分。但是陈祥想了想,拿钱的人既然是我,为什么我不独吞呢?于是赌局赢钱之后,陈祥借故匆匆离开了赌局。 他再次撇清了关系:赌局以后的事情,我一概不知。 犯罪嫌疑人其实已经出现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先卖个关子。(自己看片子去!) 研究到这么细致,我知道你们的脑瓜里浮现出了哪一位熟悉的神探——李昌钰
李昌钰是美国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虽然不是法医,但他鉴识过很多全球重大的案件,如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等。他最厉害的鉴证手法就是闻名于世的血迹鉴证。 那些生前无仇无怨,或者是被伪装成自杀的受害者们,仅凭法医的血迹鉴定 就能站起来指证凶手。
可以说,法医就是刑警队背后的大佬。警队破案的指路明灯。 还有第九集《自缢之谜》,精彩!(虽然,背后很残酷……) 所谓“触物必留痕”,作为犯罪现场出现频率最高的痕迹之一,现场足迹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 通过对现场足迹的花纹,大小,遗留部位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特点和行走特点等信息。 在这个案件中,就是法医将足迹鉴证结果,和现场的其他物证相结合,最终改变了案件侦破走向。 现场勘验人员的勘验结果是:除了颈部的一条索痕之外,其他位置没有损伤痕迹。 那基本可以断定,女孩生前没有与人发生搏斗。房间内的所有物品摆放整齐,再加上她身穿新衣新鞋,结合当地人丧葬习俗,也比较符合自杀的情况。 但是,真的仅仅是这样而已吗?法医李必海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女孩的新鞋,干净到几乎没有任何灰尘。 但是案发现场的卧室地上多多少少有一层尘土,即使是从窗边走到少女自缢的门口,也会有灰尘沾染。 第二,就是女孩颈部的索痕。 可是现场死者情况呢? 此时,即便家属十分肯定地告诉警方,女孩一定是为情自缢,法医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了。 根据现场足迹勘验,女孩在生前,并没有穿着这双鞋在卧室里走动过。因为地面完全没有这双鞋的痕迹。 这就说明女孩并不是自己实施的自缢。 果然在后来,犯罪嫌疑人浮出了水面。 这时候案发现场的足迹勘验又有了新结果。窗台上也有疑似嫌疑人的足印! 可是这些也不能说明什么。看了看死者颈部的索沟,好像还是自杀啊? 法医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侦查方向:如果是自缢,那么索沟不仅较深,还会有“生活反应”。所谓生活反应,就是死者在自缢时,机体本身,对于外界暴力作用发生的反应,包括形态改变和功能变化。 通俗点来讲,就是挣扎痕迹。而女孩的索沟周围并没有此类痕迹。 所以法医推断—— 这跟一开始警队调查走访的结果完全不一样了。 案件开始峰回路转。并戳穿了犯罪嫌疑人在调查走访期间,假惺惺地告诉警方的谎言。 这部纪录片里,并没有什么“警队神探凭经验看出,受害人鞋底的泥土来自城郊某一特定化工厂外的院内”这样逆天的超智商设定。
经验再丰富的刑警也会定错侦查方向,而法医手中的数据和检验结果永远不会说谎。
所以,案件的侦破,其实最后都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这是中国刑侦学的发展带来的,在公共纪录片当中对事实力量的承认,承认刑侦工作中难以避免的岔路、弯路。 另外,《法医秘档》本身拥有端正到无法想象的三观。 充分地展现了刑侦鉴证方面的抽丝剥茧。(以下真的是衣物纤维) 还拍摄了严谨细致到变态的刑侦过程。 (警察蜀黍为了拍这张照片在旁边打这么多光真的很拼!)
为了在纪录片当中突出介绍法医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法医密档》很负责任地放了罪案现场的照片和各种还原场景。 但是出现的时间很短,部分过于血腥的照片还打上了马赛克,广大家长朋友可以放心地用本片教育自家的青少年。 在短评里还看见了这样的小伙伴:
人们总会说,破不了的案,新闻里从来不报道。
然而事实是,关注某些悬案的人,往往只有涉案人的家属和警方。 技术的发展,让近三十年前的白银案杀人狂魔落入法网。而无数事实案例都在表明,永远都没有完美的犯罪。
因为在法医手里,尸体们会说话。
也有人认为,本片一大吐槽点在于,没有花很多时间刻画犯罪心理。
一集25分钟的容量,既要刻画出法医在鉴证刑侦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引导观众将目光放在法医身上,又要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历程,还要讲清楚案件,这样很难摆清重点。 毕竟古今中外最不缺的,就是心理扭曲的杀人者。 这也是很多影片喜欢挖掘的部分。
对于一部镜头与解说词都很平实的纪录片来说,没有这些煽情和戏剧化的成分,反而是一个加分项。 有时候,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不同于新闻报道的深度挖掘,抱着猎奇的心态。
比如变态杀人狂的心理历程,或者被虐多年,一朝反击的弱者大翻身,抑或是纷繁复杂的恩怨关系等等。
可惜这部片子里都没有。 只有理性的分析和现场勘查过程的还原。
不过,不同于央视长寿栏目《今日说法》所特有的法制角度评论,《法医密档》里有不少让人时刻有一种“在现场”的感觉。
实际上,拍摄这部纪录片,整个摄制组几乎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深入。
前期准备阶段,摄制组主创人员浏览了专家顾问团列出的长长的法医学书单,接受法医学规范的培训。 与国内近五十个省市一线公安部门建立联系,深入各地方公安局和解剖室实地考察,最终从几百个案例中筛选出十个最典型、同时最适于影像表达的案例。 为了不影响正常解剖作业和结果,进入解剖室前,摄制组,包括需要拍摄取证的法医,所有人员和摄像器材要全部接受消毒。 拍摄过程中,即便是腐臭冲破防毒面罩、死者的鲜血滴到脸面前也不能喊cut。 因为这一切都没有NG,从第一秒开始就是实战。 导演胡志堂,是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常客。今年3月在CCTV9播出的纪录片《搏击玫瑰2016》就是他的作品。 《法医密档》的制作过程历时三年,据说在这期间,还曾经历过多次暂停、推翻和重建的过程,不过这一切在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毕竟纪录片始终是一场等待的过程。
而这群人,不就是在等一个完美的成片吗? 这部片8月新番,22日首播,每天两集,26日就播完了。意犹未尽好吗! 只有一季,一共十集,短小精悍适合下饭。 各位看官们熟悉的A站B站都有资源,央视也把片子也放在了官网上。 有了这部纪录片,还抱着各国刑侦剧不放? ◎本文编辑|taot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