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 编辑摘要
![]()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死亡率约在0.11%-0.14%,心肌梗死率约在0%-0.06%;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的心肌梗死与死亡率均约在3.0%。
![]() 2.用于指导治疗:对临床上确认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而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
2.拟行瓣膜置换术前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疾病。 3.经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或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4.冠状血管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通畅情况。 5.不典型心绞痛或原因不明的胸痛而需确诊者。 6.疑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其它病变者如冠状动静脉瘘和冠动脉瘤等。
![]()
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4.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1.血、尿、粪常规。 2.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3.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K+、Na+、cl-、血尿素氮、血肌苷、血谷一丙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4.心电图及X光心脏摄影。
![]()
6.超声心动图。 7.心脏核素显影。 8.碘过敏试验。 9.术区皮肤准备。
![]()
2.股动脉穿刺针,弹性指引钢丝,Fudking左右冠状动脉导管. 3.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 4.压力记录装置. 5.抢救物品:除颤机、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管、氧气、气管插管及开胸心脏按压的手术器械等。
![]()
2.麻醉药:1%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 3.抗凝药:肝素。 4.造影剂:76%泛影葡按20ml×10支,优维显。 5.其它:0.9%氯化钠、5%葡萄糖.
![]()
2.向患者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大致过程及需要配合的内容,如注射造影剂需屏气拍片,然后咳嗽,加速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内排出,使之解除紧张情绪,作好配合,嘱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如有不适,尤其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告诉医生处理。 1.术前1日晚给患者服镇静剂,如安定5~10mg以保证睡眠.造影前禁食6小时以上。 2.术前半小时或10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非那根25mg。 3.必要时酌情用抗生素.
![]()
2.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由静脉内注射肝素50mg,防止血栓并发症。 3.压力换能器、三通接头和心导管应连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系统,注意排气,并时刻注意,切勿混入气泡。 4.电击除颤器的电极板涂以导电糊,以备应用。
![]()
6.严密监测压力,压力下降2.67kPa(20mmHg)以上,疑导管顶端堵住冠状动脉时,立即撤离导管. 7.病情严重或原有心动过缓者,造影前可安置临时起搏器
![]()
9.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各点:①导管勿入冠脉口内,以防机械性阻塞冠状动脉而发生心室颤动.②插管前用肝素液冲洗导管及导引钢丝,操作过程中,酌情用肝素盐水冲洗外套管.③插管动作轻柔、迅速,尽量缩短检查时间。④注射造影剂后,嘱患者咳嗽,因碘造影剂可抑制心肌,减慢心率,甚至可引起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注意可能发生的造影剂反应。如反应严重要及时处理。 1.检查结束后应用等量的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时,必须稀释后缓慢注入。 2.拔除导管后局部压迫止血30分钟以上,并行加压包扎。 3.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
1.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和尿量。 2.嘱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泄。
![]()
4.必要时重复心电图检查,注意检查后有无心肌缺血的改变。 1.心律失常:在检查过程中常见心动过缓以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个别病人可现心室颤动。 2.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3.栓塞,以脑栓塞和周围动脉栓塞常见。 4.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5.感染。 6.造影剂反应。
[1]中医五绝网 http://www./ 相关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