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月10日,上海黄浦江底最大直径隧道要试通车了~堵车再见?

 抹云阁 2016-09-06


黄浦江底最大直径隧道——长江路隧道将于9月10日起试通车。



长江路隧道连接宝山区和浦东新区

长直径达15米

设置双向6车道

通行限高取为4.8米


长江路隧道主线西起长江路郝桥港,东至双江路,全长4912米。该隧道设置双向六车道和三个出入口,三个出入口分别为浦东接港城路出入口、浦西接长江西路主线出入口和军工路匝道出入口。




据悉,由于地铁十号线二期项目施工需求,试通车将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9月10日至11月18日期间,禁止货车通行。其中,港城路段北侧设置双向三车道以及两侧人非道通行。

第二阶段:11月18日之后,禁止载重4吨以上的大型号牌货运车辆通行。其中,港城路段实现双向六车道通行,后续交通组织将根据十号线工程进展进一步调整。



当初,为何要设计建造长江路隧道?

这条隧道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即将通车的长江路隧道。

 

缓解北部越江压力


当初,为何设计要建长江路隧道?众所周知,在上海北部地区的翔殷路隧道和外环之间,仅有外环隧道穿越黄浦江,与最近的翔殷路隧道距离约10公里,而周围港区、码头密布,客货混行,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常年下来,外环隧道负担很大,道路状况也不甚理想。对于这一点,家住宝山区的王先生深有感触。经常去自贸区办事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往去自贸区走外环的话,外环隧道上都是集卡,出了隧道到外高桥的口子又都比较拥堵;走翔殷路隧道的话,也是很堵。


目前,上海黄浦江上共有14条越江隧道。数据来源:市路政局


长江路隧道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外环隧道的交通压力,改善上海市北部地区越江通道的布局,进而形成功能互补的越江通道系统。隧道的设计单位解释,越江工程的布局主要从城市路网的均衡性角度来考虑,加强浦东浦西的联系。王先生告诉记者:“长江路隧道通车后,家门口出去就是隧道入口,以后到自贸区只要15分钟就够了。”“此外,长江路隧道通车后将对北部地区的城市更新、区域土地利用上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路政规划设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

长江路隧道横截面示意图。


   
隧道“距离1米”穿高架


隧道直径达15米,这条黄浦江底最大直径的隧道是怎么挖出来的?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公路集团)启用了直径15.43米的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这个“大块头”在修建连接上海市区和崇明岛的上海长江隧道中曾“担当重任”。但是,修建长江隧道时,前方很少有障碍物,盾构机可谓长驱直入。


但,这一次,情况复杂很多。一方面,长江路隧道修建过程中在黄浦江两岸要经过30多幢建筑、20多条管线的重重障碍,施工条件异常复杂。“最难的是穿越逸仙路上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的地下桩基,同时,还要保证轨道交通3号线的正常运行。”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设计管理负责人陆雅萍告诉记者,在穿越逸仙路上高架两根相邻的地下桩基时,桩基与盾构机的最近距离仅为1米,而地层扰动会影响地下桩基的侧摩阻力,为了不影响高架上地铁三号线的正常运行,盾构机经过的区域地面沉降需要控制在1厘米以内。公路集团会同相关单位进行技术攻关,攻克了整条隧道建设中“1米穿越”的最难点,刷新了我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最近距离穿越高架桩基的记录。


另一方面,不同于长江隧道的“直线穿越”,受到黄浦江两岸建筑物、岸线码头等的影响,长江路隧道在江中要“曲线穿越”,这对“大块头”的盾构机可是个考验。“其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转弯,对于超大型盾构机来说,都像集卡做急转弯一样困难。”陆雅萍解释,最后采取优化盾构车架长度,加强盾构轴线控制、盾尾间隙控制和同步注浆等措施,确保了超大型盾构机的“优雅转弯”,也保证了成型隧道轴线不出现偏差。   


     
巧妙的防灾逃生系统


对于江底最深处的埋深达55米的隧道,防水措施和防灾的逃生系统备受关注。


首先,是严密的结构防水体系。陆雅萍介绍,长江路隧道由宽度2米的环状管片拼装而成,每10块管片连接成环,环环相连构成隧道。为了确保不漏水,施工人员在长江路隧道中构筑了“滴水不漏”的防线:一万多块管片和管片外侧的膨胀止水条,每生产一批都需要进行水压检漏试验,确保在80米水深下不渗漏;环与环之间的弹性橡胶密封垫,在接缝张开8毫米,错位6毫米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承受104米高水压而不渗漏。


除了结构防水,更为亮眼的是隧道的疏散逃生体系,即上层空间为重点排烟道,中间为车道板(即车辆行驶路面),下层为安全通道。

长江路隧道走向示意图。


其中,车道板下的通道共分为3部分,人员逃生通道,消防车救援通道和电缆通道。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人员可通过连接下部逃生通道的疏散楼梯或逃生滑梯进入安全通道。隧道每隔100米有一处逃生楼梯或滑梯,1545米的盾构段设置了16个逃生通道入口,整条隧道共32个。记者在隧道中看到,每个逃生滑梯口都标有“逃生滑梯”字样,并配有超过1米高的人形标识,标识由自发光材质制作,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入口。逃生滑梯的入口是一个不锈钢移动门,移动门可按照指示方向打开,人员可通过80厘米宽的滑梯,约五六秒钟就能滑到下面的安全疏散通道。


    
照明系统:节能又安全


除了安全,长江路隧道的节能措施富有创意。


当驾驶员刚进入隧道时,容易产生“黑洞效应”;而出隧道时,又极易出现“白洞效应”等视觉差异。对此,传统隧道多以高压钠灯作为加强照明光源,但这样十分耗能。而长江路隧道在军工路匝道出入口区段,在国内首次把光导照明系统引入隧道工程,将自然光引入隧道,每天提供10小时的自然光照明,替代人工光过渡加强照明,平均节约能耗达40%以上。

 

航拍长江路隧道的光导照明。  图片来源:城投(公路)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