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时节至,我要跟你分享一个傻瓜

 凡凡人人人 2016-09-07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298篇原创文章



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之后,天气转凉,气温下降,此时清晨时分会发现叶子上开始出现露珠。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大致在每年九月初。水土湿气凝而为露,而秋在五行属金,在五色为白,因此而命名为“白露”。


白露时节气温迅速下降,在北方尤为明显,因此,此时摄生不宜贪凉,古语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之说,到了这个节气,就不能再赤膊裸体了,防止着凉。应注重养肺,防止肺系疾病,比如感冒、咳嗽、哮喘等等的发生,以及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的出现。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能贪凉,少食西瓜、黄瓜等寒凉之品,可多食用梨、百合、萝卜、银耳、红薯、小米等滋阴润肺之品。此时有过敏性肺系疾病者,均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辛辣的食物。总之,饮食两大原则,一是多食当季食物,二是食物辛甘酸苦咸五味讲求平衡,不宜过食某一性味的食物。若想了解秋季膳食养生,可查看以往文章:

“霜降时节话悲秋” 霜降时节话悲秋
“寒露,之后你可以这样过”寒露,之后你可以这样过


木村阿公

书生对秋初的记忆就是苹果,因为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有亲戚送来一两袋苹果,那是最幸福的时候。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个傻瓜与苹果的故事。


视频较大请读者朋友在有wifi的情况下点开观看。




故事的主人公叫木村秋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果农,因为用爱养育苹果而闻名,他的苹果放两年都不会烂,只会变干,且清香依旧。有关他独特栽培方式的视频被要求在日本NHK重播了近百遍。要吃他亲手种的苹果需要抽签如愿,除了千百人向他请教栽培方法外,最多人的愿望是“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最初,因妻子对农药过敏,他萌生了不用化肥农药,栽种苹果树的想法,这对于我们现代种植来讲,那无疑是很荒唐的。有化肥和农药,农作物尚且不能避免受到虫害,更不用讲纯自然养育了。果不其然,在停止农药后,他的苹果树完全沦陷了,不要说果实,连苹果花都没见到,被虫虫们给霍霍了。但这个傻瓜没有放弃,整整十年,尽管穷困潦倒,别人白眼,家人不理解,他仍然坚持这是唯一成功之路。期间他陷入过绝望,想过自杀,但就在死神降临之时,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以前他只是思索如何让苹果长得更好,但没有想到土壤才是关键。后来,木村阿公开始在果园撒大豆,改善土壤里氮的含量,第二年,苹果园就变成了原始森林,植物动物都来造访,尽管依然有叶子受虫害,但在第11年,他的果树终于开了7朵苹果花,采摘到两颗苹果。他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与家人一起分享,苹果好吃的味道让人惊讶,他终于苦尽甘来。

在原始生态里,即便不用农药,仍然会有益虫来吃害虫,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维持益虫和害虫的平衡,因此他用玉米或米发酵的醋对苹果树一颗一颗喷洒。后来苹果丰收后去买,却少有人买,最终低价贱卖。但之后订单却突然多了起来,都说因为他的苹果太好吃,后来,他的苹果就闻名全国,连栽培专家也来向他取经。

阿公语录

木村阿公说,他的诀窍就是把苹果树真正当生命来对待,用感恩的心态,用爱去呵护。苹果是主角,他只是把慰劳的心态传递过去,帮助它成长。为了让苹果树开花结果而采用各种手段,除草、施肥、洒药,如此功利的结果就是,结出的并不是自然的苹果,切开后,遇风即烂。

阿公生性乐观,爱笑是他的特点,他对待昆虫的方式,是在果园的角落竖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警告昆虫!如果你们继续在此肆虐,我将使用烈性农药!”这是他的傻,也是他的爱,他用爱,换取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无穷力量。

他说,他也不清楚为什么苹果不会烂,大概自然的东西都不会烂,只会渐渐枯萎。首先要用心,然后技术才会跟着渐渐形成。

对医学的启示

看了木村阿公的故事,书生就想,人体是不是也像这苹果的栽培一样,那农药或化肥就是我们平时用的药物。在他从思索如何养育好苹果,转换到如何改善土壤环境时,他的苹果树慢慢有了起色。这就像“本”和“末”的关系。我们看“木”这个字,如果你注重树木的枝叶,木上加一横就是“末”;如果你注重树木的根,那么木下加一横就成了“本”。汉字的智慧博大精深,做人就是如同树一般。若要枝叶繁茂,只去撒农药化肥怎么行,除了能让它短时间内变得繁盛,一旦根茎营养不足,那枝叶便没有多少繁盛的潜力,撒再多农药化肥也不行。只有改善土壤环境,给树根提供营养,它才会自然而然繁茂起来。

身体的本末

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一到季节更换、时节转换,我们就变得比往日更注重养生,吃各种补药,喝各种苦茶。这些都是枝叶,包括平时服用的药物也都是枝叶。有了病自然要用药,但是,我们得明确,药物只是用来辅助,当身体自身不能恢复平衡时,扶它一把而已,不能末上本位,把药物作为唯一的依赖。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有病看医生,医生只是来辅助指导我们恢复健康,倘若自己平日不好的旧习依然不改,不遵医嘱,那么疾病依然会往复,不能把医生作为唯一的依赖,身体是自己的,自己得负责,否则别人也无法帮忙。

人的身体什么是本呢?它的土壤是什么?从有形的层面,那就是正气,是脏腑经络抗御外邪的能力,所以摄生要依照四时,了解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与它对话,它会告诉你它需要什么。从无形的层面,那就是心灵的健康,它高于身体,又基于身体。情绪调节不好,那么身体就会出现气机不畅的问题;气机郁结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的调节能力。所以养生,心灵这一关键环节不能落下。比如秋日属悲,人常悲忧,可以登高望远,或者静读圣贤智慧,调养心灵。


有人说,书生你讲了这么多,也没说出一条具体的摄生方法来。其实啊,记住摄生的几条法则,你自然就懂得如何去做了。首先,体悟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按照四时衣食住行;其次,观察自我的身体,看到身体每一个变化的规律及诱因,了解自我身体的体质偏向;最后,一笑百病消,心理健康,身体自然也不会有大碍。
最后提醒大家,养生忌功利,本末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