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方歌括·滑可去著》第五讲:指迷茯苓丸

 为什么73 2016-09-07

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用非常广,但是大家很陌生,我觉得特别不应该

【主治】治中脘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

现在很多人治疗胳膊腿这种疼痛活动不利,很难想到是中脘伏痰。为什么在人体的中焦有伏痰会引起四肢的活动不利呢很多人难以理解,如果你不学《时方歌括》,很多中医的道理你不明白,很多药你就用不上

1.右上臂抬不起来

好多年前,我曾经在病房看见一个病人,是一位中年女性,她是按照中风收住院的,西医说是脑血栓我问她怎么难受啊?她右侧的上臂抬不起来。她不是半身不遂,她只是右侧的上肢抬不起来了,腿没事。后来我就跟那些大夫说,不能叫半身不遂,不能诊断为中风,西医确实可以通过CT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梗塞,但是中医决不能诊断为中风。如果中医诊断,这个病到底什么病呢?叫痰饮,这个是痰引起的所以我就给她开了指迷茯苓丸,她一胳膊抬起来了,病人的病就好了,这个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为什么这个病人吃指迷茯苓丸就可以好?因为脾主四肢,如果中焦气乱的话,痰浊就会阻滞气机而不达于四肢,就可能出现右上肢抬不起来了。这个病甭管西医怎么说,按照咱们中医来看,就是痰饮。所以把痰饮攻下来,胳膊自然就可以抬起来了。咱们中医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因为这个药吃下去之后确实管用了,你不得不服。如果理论上错了,按中风来治疗,这个病人就好不了了。

2.糖尿病人双脚发木

还有一个病人,给我印象很深刻,是糖尿病,他木,不是麻木,他的脚没有知觉,他的脚穿没穿鞋,穿没穿袜子,不知道,他必须得拿眼睛一下。洗脚水特别烫,他脚放进去完全没知觉这种病人很危险。后来我开的还是指迷茯苓丸,因为他还是痰饮导致的,吃完以后,慢慢的,他的开始有知觉了,然后右脚完全好了,但是左脚还有点木后来我就没再管这个病人,不知道他最后怎么样了,反正是很见效。

由于买不到指迷茯苓丸,所以当时这两病人开的都是汤药。为什么我当年能开这个方子因为我看了时方歌括,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这本书,所以如果你们看过这本书,你不知道这个方子有这么神奇

这个是宋朝的方子,出自《全生指迷方》,但是如果没有陈修园老先生帮我们这些方子挑出来,我们就不知道临床上有这些特别常用药。所以《时方歌括》这本书一定要背诵下来,不然到时候,你没法开汤药。

3.方歌

指迷最切茯苓丸,化芒硝分外看

枳半合成四味药,停痰伏饮胜灵丹。

味药半夏、茯苓、芒硝、枳壳,然后用姜汁糊丸,这里面还有一个姜,一共是五味药

4.指迷茯苓丸论

柯韵伯曰痰饮之本皆水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

痰饮本身是水所化应该化成津液,不应该化成痰

内经》讲: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五经并行”这就是水液代谢的过程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就是地气上升,因为脾就是人体的大地。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就是天气下降

我们大家时时在感受地气上,天气下降。比如雨是怎么来的呢中医认为雨是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也就是大地的水分蒸腾到天空变成云彩,然后变成雨再降下来,又回到大地,储存在地下水里,同时大地保持了湿润再经阳光一照,再蒸腾又上去了,又变成云彩又降下来,天地的这种交流交通就循环起来了,这就是大自然的一个象。

我们人也是这样的,人的脾就是大地,人的肺就是天空,肾就是地下水,也是这么一个交通的过程。所以只有水中的津液输布到全身,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样人体才能形成各种液体的东西,比如血液、津液。

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难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

如果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就升不起来,肺气也降不下来,人体的整个水液循环就乱套了,水都停滞在那里,变成浑浊、污浊的东西了,这些东西就是痰饮了。

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

痰跟饮都是一类的,但它们还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痰是比较粘稠的,饮是比较清稀的。经常有病人说吐痰,你得问他吐什么样痰,如果病人说是特别清的、清水似的痰,还有泡沫,这就是饮。而如果是很粘稠的,那就是痰了。

如果这个人的状态是阴盛阳虚,水气散溢,就成为饮。如果这个人的状态是阳盛阴虚,水气凝结就成为粘稠的痰。所以饮和痰是根据病人生理状态不一样而形成的。

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

痰往往有火,因为阳盛,如果你要祛痰,就得降气清火治标,可是补阴利水才是治本的,所以还得治本。

涤饮者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利水是治其本也

如果想除去饮者,降气燥湿是治标,温肾利水是治本,因为它偏寒。

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殆攻之平剂欤

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兼具两者,对痰、对饮都有作用。半夏是燥湿的,茯苓是渗湿的,风化芒硝可以软坚,所以多年的痰、多坚固的痰,芒硝都可以给你软了。在指迷茯苓丸里面,芒硝不是通大便的,是软坚散结的。枳壳是利气的。

化痰一般我们用二陈汤,它非常缓和,指迷茯苓丸比二陈汤要稍微厉害一些,但是又不像礞石磙痰丸那么峻悍,所以指迷茯苓丸属于攻坚之平剂,就是比较平和一点的药。

见到痰,我们不能都用二陈汤,有时候就要攻坚。这个丸药现在买不到了,只能去做丸药了,但是同仁堂现在只做蜜丸和水丸,因为这个药需要用酱汁糊丸,所以同仁堂现在基本不做了。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学做丸药,因为你不学丸药的话,好多中成药买不到。

如果你要开汤药就比较难开了,因为半夏、茯苓是芒硝的十倍,所以这个药比较难开。我开这个方子的时候,半夏茯苓就开常用量,比如半夏茯苓各10克,把芒硝变成玄明粉,因为玄明粉比较柔和一点,开3到5克就可以了。枳壳可以少开一点,开3克差不多了。别忘记了,再加两三片生姜。

 

关联阅读:

    宣可决壅:

    

      1、稀涎汤、通关散

      2、越鞠丸

      3、逍遥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