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游崂山诗中的仙迹

 江山携手 2016-09-07

 崂山,又称劳山、牢山、鳌山、辅唐山等,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海上仙山”。走近山海相依的崂山,奇峰怪石、天然洞窟、悬崖瀑布、岛屿岩礁、道观古刹和历代刻石随处可见。从崂山太清宫背后的垭口沿着梯子石蜿蜒北上,右前方石壁上有后人镌刻的李白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此诗是唐天宝初年李白游崂山后有感而作,全诗如下: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自小有奇才,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酷爱山水的李白,一生游历过峨嵋山、华山、庐山、黄山、泰山等众多名山大川,写了大量赞美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这类诗篇在李白传世的900多首诗作中占了很大分量,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堪称其中的代表作。在李白一生游历过的众多名山中,但是将游山、观海与寻仙三者结合为一体者,唯独只有崂山。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关于“神人”,应劭解释说:“神人,蓬莱仙人之属也。”汉武帝之所以巡幸崂山脚下的不其,应该与在山海相依的崂山可能会遇到蓬莱仙人的传说密切相关。这是迄今能在正史查到的关于崂山一带可遇到仙人的最早记载。据民国周宗颐《太清宫志·开山始基》所记:“劳山太清宫,系于西汉建元元年辛丑,张公讳廉夫所创始也。”西汉时的张廉夫应当是一位精通神仙学的方士。以《太清宫志》和《汉书》相互印证,可知最晚在西汉时,方士已经来到崂山,这一带已经流行有关蓬莱仙人的传说了。自汉代以来,随着神仙说和道教在崂山的盛行,崂山便有了“神仙宅窟”美称。

 古人常把崂山写为“劳山”。相传古帝王欲求长生不老之药,派人登攀此山寻仙觅药。由于山路崎岖,登山极为辛劳艰苦,于是称之为“劳山”。这原本是古老的民间传说,后来被元人于钦收入《齐乘》一书中,遂使崂山之名更具传奇色彩。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中将崂山写作“劳山”,可知此传说在唐代已盛行。

 唐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奉诏进京城长安,任待诏翰林,为唐玄宗身边的近臣。一年后因遭谗见疏,李白遂有归隐之想。天宝三载(744),官至秘书监的贺知章辞官当道士,热衷于谈仙论道自号“青莲居士”的李白,也在这一年上书辞官,得唐玄宗应允后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以后,李白有近一年的时间在东鲁一带游历,到崂山寻仙“餐紫霞”,应该就在这一时期。

 诗中所写的“安期公”又写作“安期生”,是道教传说中的著名仙人。相传安期生是琅琊阜乡人,卖药东海边,人称“千岁翁”。他曾经对秦始皇承诺,若遣人到蓬莱山可得到长生不死仙药。后来秦始皇遣徐福等方士入海寻找,船还没有到,就遭遇大风浪被迫返回了。据《史记·孝武本记》记载,一个叫李少君的方士对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李白诗中的“亲见安期公”,应是诗人见到了一位自称安期生的隐士。相传李白来崂山时,见到海上的紫气云霞,见到飘然如仙的隐士,品尝到“大如瓜”的崂山大枣。由于崂山的气候、土壤条件比较特殊,枣树所结得枣确实个头很大,但也绝对不可能“大如瓜”。看来李白诗兴大发,又进入了“白发三千丈”的浪漫境界了。于是,李白在陶醉遐想之余,创作出了这首吟崂山的诗作。

 后来李白去王屋山,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孟大融,便赠此诗介绍崂山。相传唐玄宗读到李白这首咏崂山的诗,遂对崂山仙境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派遣孙昙等人专程到崂山采仙药。今崂山招风岭前仍存有后人镌刻的“敕孙昙采药山房”几个大字。据说自此后,崂山便有了“辅唐山”之名。

 

 注释:

 顾炎武《劳山考》:“劳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一作牢,邱长春改为鳌,皆鄙浅可笑。按<南史>明僧绍隐于长广郡之崂山。<本草>天麻生泰山、崂山诸山,则字本作崂……”,载《即墨县志》卷十“艺文”,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

  《汉书》(全三册上册)第147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