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具体设计环节,企业组织系统包含三个基础内容:组织架构、组织机构和职位。多数情况下,我们所熟知的企业组织架构更多的是集中在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式等具体的结构形式上。各种形式与企业业务领域、区域范围、业务开展方式、管控模式等有关。这里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一下组织架构的设计逻辑。 企业组织系统常见的六类问题 图1 企业组织常见的六类问题
企业组织系统设计的基本逻辑 我们知道,组织是承接企业战略的落脚点,进一步说,在战略与组织之间还要插入“业务”这一关键要素。因此,组织系统设计的基本逻辑应当是,以企业战略和业务系统为前提,形成适当的组织架构、机构和职位体系: 图2 企业组织系统设计的基本逻辑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前提:企业组织系统设计基于分工理论。业务领域不同,对不同组织单元的职能定位有所区别,组织系统的设计(机构、职位等),必须要保证每个组织单元承担的职能是明确、聚焦的。虽然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催生出诸如委托、外包等多种业务开展方式,从企业自身来讲,仍然是要秉承“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核心价值链环节”的基本原则,也即意味着企业自身仍然具有专业化分工要求。 企业组织系统设计的四个关键要素 具体到组织设计环节,评判组织系统适用与否,有四个关键要素: 图3 企业组织系统设计的四个关键要素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一是要对企业战略和业务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尤其是要明确业务的责任主体。二是从规范性上来讲,不同组织单元的职能边界必须要清晰。职能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分工,职能具体的开展方式可以灵活甚至无法进行严格规范。虽然当今有诸多新兴的组织模式产生,但是无论形式怎么变,职能本身必须要清晰、明确,并且权责关系要理顺。三是讲求协同,不同组织单元之间必须要形成合力,要产生1 1>2的效果。多数情况下,协同性是通过流程管理的手段来打造。四是要使得工作效率最大化。组织系统是管理的范畴,并且是链接事与人之间的纽带,组织设计的好不好,最终是要体现在组织的运行效率上。 企业生命周期与组织的匹配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环境改变,企业运作思路会发生调整,组织结构也会相应变化和调整: 图4 企业生命周期对组织系统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般来讲的组织发展是在“散养”和“圈养”之间不断迭代的过程。参考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完成一个循环,我们将企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初创、成长、稳定、转型四个阶段。初创期企业处于“幼小”阶段,在此阶段,组织系统设计就是要围绕业务快速发展扩张目的,把基本结构先建起来,可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首要目的是保证业务能够正常运转,可能呈现的特征是组织相对比较简单、松散,触角还延伸不到末端,细节上可以不追求完善。进入成长期后,就要开始从“散养”向“圈养”逐步过渡,此时对组织的要求,一方面规范化要求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开始逐渐强调管控的细化和深化。进入到成熟期后,“圈养”的要求达到顶点,并且在形成习惯之后又可以向“散养”过渡。最终,当企业面临变革需求的情况下,又可能会产生新的组织要求。 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聚焦到组织系统上,实际上经历的就是“搭台子”、“立规矩”、“自运行”的过程: 图5 企业组织系统演变的三个过程 具体到实施设计环节,不同阶段企业组织的关注点不同: 图6 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状态下组织系统的关注点 因此,企业在考虑组织系统设计(完善)问题时,首先应当聚焦于对当前发展环境和阶段的分析,进而再行考虑着力的重点,保证企业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