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1571)山东沂南北寨墓群
(东汉.国五)
北寨墓群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北3公里的寨村内,是中国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画像石墓。现已探明古墓六座。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北3公里的寨村,现已探明古墓六座。1号墓为大型画像石墓,墓内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东、西侧室,共八室,面积88.2平方米,用石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丰收宴享图、乐舞图等。2号基为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墓葬布局与1号墓基本上相同,出土80余件文物,其中有珍贵的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

北寨画像石墓是汉代大型画像石墓。1954年发掘出土。墓室占地面积88.2平方米,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东西5个侧室组成,全部用石280 块,构成了73幅相对独立的画面,分布在墓门、立柱和前、中、后三室四壁。
沂南北寨墓群地貌
建筑形制恢宏,画像内容丰富,雕刻技艺高超。墓门的门楣上刻画了一幅胡汉战争图,以桥为中心,两军展开了激战,其中马、步、水三军齐上,诸兵种共同参战。从桥头斩戮的胡人头颅看,汉军在此战中赢得的了胜利。
墓室内的构造
前室和中室的横额上,有场面巨大、刻划入微的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包厨等画像,集中表现了墓主生前地位的显赫、生活的豪华和死后所得的殊荣。中室四壁刻绘了“完壁归赵”、“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 18幅历史故事。
墓室内精美的画像
另外,在墓室各处还有大量神话故事和仙禽异兽画像。全部画像除个别用阴线或透雕镌外,大多采用了减地平面线刻的技巧,刻工细腻、气魄雄浑,是汉画像艺术中水平较高的作品。

一号墓简介
一号墓为大型画像石墓,墓内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东、西侧室,共八室,面积为88.2平方米,用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和乐舞图等。二号墓为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出土文物80余件,其中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十分珍贵。三号墓、四号墓均为小型砖室墓。另外还发现两座小型石室墓和砖室墓及其它遗迹现象。北寨墓群布局清晰,墓室结构严谨,画像内容丰富,造型奇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一号墓外景
二号墓是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出土了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另有铁刀和漆器腐烂的痕迹。陶器以泥制灰陶为主,少量泥制红陶,有器形鼎、盘口壶、头颈壶、盆、盒、盘、碗、案、耳杯、灯座、井、勺、博山炉、猪厩、狗、鸡、鸭等;石器有五龙戏铢三足砚、滑石猪、黛板;铜器有女俑、泡钉、五铢钱、大泉五十钱、货泉钱以及耳环、铁刀等。2号墓出土的五龙戏铢三足砚和铜女俑,弥足珍贵。

二号墓
从1954年北寨墓群1号墓发掘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曾经轰动考古界的墓葬,此刻正静静躺在沂南县汉墓博物馆中。走近1号墓,墓室横额和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汉画像令人赞叹不已。
947年,有群众在取土时发现1号画像石墓,当时的民主政府曾组织力量发掘,出土有陶狗一件,若干五铢铜钱,随后又填埋。1953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前往调查。1954年春,华东文物工作队奉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指示,与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组力量进行清理,整个发掘历时50余天。
北寨墓群画像石墓画像之丰富完美、雕刻之精细、技法之技巧,足以代表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为中国汉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该墓作为一词条,已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同时,有多幅画像被《中国历史》教科书收录,《世界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等也曾分门别类地作过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