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保山,人们又像往年那样,纷纷挎着竹箩,和着欢快的鸟语和悠扬的蝉鸣,循着缕缕野菌的清香,钻进①座座山林,捡回①朵朵夏日的希望。 大片大片的松林和杂木林,是野生菌的家园。不同的林木·草本腐殖质,养育着不同的菌类。 野生菌①般生长于松树林·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至群生。野生菌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长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带来了野生菌的种类多样化。
与林木为伴的,人们就叫松毛菌·杉松菌·麻栗菌;以其汁液·色泽·形状来称呼的,有青头菌·奶浆菌·糯米菌·马屎菌·荞粑菌·石灰菌·见手青·鬼打菌·蓝菌·白菌·红菌……①进入6月,人们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找菌·食菌·买菌了。捡菌人多数是碰运气,运气好了就多捡些。有经验的捡菌人就不同了,TA.们知道,只要气候没有太大变化,森林没有遭到破坏,当年的野生食用菌只会增多不会减少。于是,TA.们就按照往年的时间,钻进往年出菌的老地方去找菌,①般来说,都要满载而归。 NO.1:大红菌 野生红菌习性:又名正红菇·真红菇·长于原始森林中的①种珍稀野生食用菌,其生长条件十分讲究,只有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夏秋季节森林中才有生长红菌的可能,除此以外的其T.A山地便无法长出红菇。 NO.2:鸡枞 鸡枞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①般来说,鸡枞常见于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包谷地,茶地。 菌柄与白蚁巢相连,有散生也有群生。在自然条件下鸡枞菌与白蚁营共生生活,白蚁巢就是保山人习惯所说的""蚂蚁孤堆""。 NO3:奶浆菌
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分布在海拔1600—2800米的温带,常与松树形成菌根。夏季,⑦,⑧,⑨③个月。天气炎热,若遇上短时阵雨,奶浆菌会雨后春笋般长出。成长周期短,持续时间长。生长环境需要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T.A最大的特点就是,弄断T.A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流出像牛奶①样颜色的乳白色液体。有非常好的通肠道功能,但不可①次过量食用。
NO4:刷把菌 因形如刷把而得名有很多的品种,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像葡萄状枝瑚菌·葡萄状珊瑚菌都可以食用,①般别名帚菌·刷把蕈·扫把菌·笤帚·红扫把。
NO5:青头菌 青头菌,又名变绿红菇·青冈菌·绿豆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均以成对形式出现,深林中只要发现①朵,在不超出①米范围内必定能发现另①朵。
菌盖最初为球形,本身具有与青草①般的保护色,不容易发现。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较密,等长,在雨季来临时,沟洼地带最容易发现其踪影。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可食用,味道鲜美。
NO6:牛肝菌 牛肝菌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牛肝菌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林边草地,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常见于夏·秋季节。
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①,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
NO7:见手青 见手青,生长在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是具有伤变后呈靛蓝色显色反应特征的①类牛肝菌的统称,物种数量庞大,隶属于牛肝菌科,大部分归到牛肝菌属。
见手青是①类具有显色反应特征牛肝菌的统称,菌肉压伤或手碰伤后呈靛蓝色,故名见手青。菌盖宽8—16cm,半圆形,中部微凸,盖缘微下卷,盖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平近光滑,盖表色泽较菌管层面深暗,粉红色,粉蔷薇红色,色泽粉艳,少呈深红色,盖缘有时呈酒红色。
盖肉厚1.5—2 cm,坚脆,菌管层面色泽明亮,茶花黄色,淡黄色,手触摸或压伤后迅速变蓝,菌肉生尝微甜,闻之有菌香气。 NO8:马屁泡 马屁泡又称牛眼睛,①般生长在山坡·荒地多数群生,有黑心和白心两种。 来源:普洱生活网 http://www./yuedu/127586808.html http://km.house.ifeng.com/column/shenbian/shb20 夏——大山里的采菌人
早晨的雾气刚刚消散,松树挨着栎树,栎树挨着松树,太过年轻的树林一般是长不出松茸的,必须树龄达到50年以上,疏密相当,洁净的厚土上覆盖着厚厚一层半腐烂干枯的树叶和松针,松茸就藏在叶子下面,纷纷躲避着采菌人的眼睛。
http://www./p/lbbNh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