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草饲的一方认为牛天生食草,所以草饲牛排最自然健康,肉味亦同样较浓,肉质也是牛肉天然的质感,嚼起来满嘴肉汁,不如谷饲的牛肉那般肥腻。其中南美的阿根廷、智利以及意大利等更是著名草饲牛排的出产地。 可喜好谷饲的人却反驳说,谷饲牛排最肥美,柔软的肉质吃起来让人无比感动,细密的油花更是带着一阵难言的甘香,将牛肉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不像草饲牛排,咬劲太足。日本的和牛、美国的黑安格斯等都是谷饲名牛,价钱更是草饲牛无法可比…… 如此的辩论似乎总无定论,所以唯有放在菜单上让大家一一吃来,自己寻找答案吧。 本期关键词:D.A
不管什么牛,只要Aged过的才叫好牛 很多人觉得Ageing不过就是排酸,而严格来说,排酸只是牛肉屠宰后最初步与基本的处理,目的就是令其紧绷的肉质放松软化,可Ageing却属于进一步的处理,就如一瓶好酒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变得醇厚一样,同样,经过Ageing的高级牛肉,在熟成后,肉中的味道才会真正被释放出来,所以Ageing对于一块高品质的牛肉来说更是必要的程序。 为了方便,大多数的牛肉,在初步的排酸过后都只会放入真空袋中进行熟成,一来节省空间,二来又方便保存,这种被统称为湿式熟成(Wet Aged)的方法能让肉质比排酸肉更为软嫩些,可由于密封在袋中之故,肉质不可避免地会带着一丝难以形容的微酸,这种味道在牛里脊等偏瘦的肉中或者次一级的牛肉中更为常见。 对纯血和牛或者纯血的黑安格斯等牛中极品,通常都会使用比Wet Aged更加高端的干式熟成(Dry Aged)作为最终的处理。而经过D.A的牛肉,则会像经过熟成的葡萄酒或干酪一样,越来越有醇厚的味道。但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牛排经过D.A处理都会脱胎换骨,像一些素质较差、纤维粗糙的牛排,经过D.A后只会成为牛肉干。唯有像安格斯或者和牛等油脂分布细密的牛肉,D.A时才会在肉的周边形成有如Lotion般的保护膜,避免肉质干枯。 牛排终极境界 虽说Dry Aged比Wet Aged好不知多少倍,可每次到了牛排餐厅问到对方的牛排是Dry还是Wet时,遇到的通常都是以Wet作为回答。毕竟Wet Aged的牛排保存在密封的真空袋中,储藏方便,个别的餐厅甚至可以整条放入冷冻柜中,用的时候再解冻,于是,浪费一根好牛排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 那Dry Aged又有多难?首先一大块牛排必须拆开包装,然后置于恒温(0℃~4℃)以及恒湿(50%~80%)的熟成间之中。在如此环境下,牛肉当中的蛋白酵素会将牛肉的胶原组织崩解,令肉质软化,同时牛肉表层因风干的原因而变硬,形成一层外壳锁住水分。水分在无法蒸发的条件下又会反渗入之前瓦解的肉质纤维中,让牛排烤熟后充满肉汁。 等待D.A的牛肉,在包装中要先Wet Aged几天。 高成本的D.A 其实Dry Aged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200多年前美国西部牛仔的古老发明,可一块D.A牛排之所以市面少见,是因为需要有专人监察熟成间以及照顾房间里的每一块牛排,好决定牛排熟成程度,加上每块牛排部位不同,因此水分含量以及油脂分布都不一样,其功能就如香槟酒窖中负责转瓶的熟练技工,这样的专业人士并不好找。 另外,一块D.A牛排,熟成过程中的损耗极大,先不说牛排在长达21天因风干脱去水分,令其平均会少去23%左右的重量,就是最后要将受到风干而变硬的外层肉剔除,就足以让人肉疼,一般的餐厅因此望而却步。一块D.A牛排的损耗要比常规牛排多出很多,所以只有极少数的高级餐厅才会用真正的D.A,甚至不惜重金自设熟成房来善待牛肉。不过,当你尝过D.A那又松又软、肉质纤维里满盈着肉汁的味道时,就会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21天D.A的牛肉已经完全“成熟”,能看到肉的边缘颜色已经变深,要将色变的表层切走才能烤制,这就是D.A牛排高成本的原因。 好刀 好牛排不配一把好刀,会让一顿享受变成折磨人的体力活儿,迟钝的刀会让本是将牛排切开变成撕开,将牛排的纤维结构破坏,肉汁流失,再好的牛排吃到口中都变成了牛肉干。 牛排刀的好坏更是餐厅优劣的标志,专业的牛排馆不但会配备锋利的牛排刀,还会在此基础上,选择名厂的好刀,如同讲究的餐厅会选择手工水晶杯一样。有些牛排馆会选择法国名厂Laguiole手工打造的牛排刀,有些则会用德国三叉牛排刀,也有人喜欢用日本的旬,锋利之外还要名牌,以显自家的气派。一些高级餐厅甚至会在牛排刀上刻下VIP或熟客的名字,专刀专用,认真牛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