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

 天地人和w 2016-09-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荡不安,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政治极为昏暗,值此之时,北方的游牧民族迅速壮大起来。这对中原百姓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些游牧民族的南下造成了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在历史上留下了衣冠南渡、五胡乱华的恐怖。但是,自打进入南北朝之后,很多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逐步被汉化,隋朝建立之后,北方也就只剩下了突厥这一个比较大的部族。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说起突厥人,恐怕唐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些。唐朝初年,突厥人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唐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南北朝就已经露出了峥嵘的气象,因为中原汉人的进一步退让,北方的大片土地成为了游牧民族纷争的主战场,突厥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没有显露出什么狰狞的面目,只是在当时的关陇地区有着很深的根基。不少关陇门阀都和突厥人建立了姻亲关系。李渊的家族也不例外,早在隋朝没有建立的时候,李氏家族就已经和突厥人有了不少的姻亲往来。等到了隋朝建立的初年,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没落,就连突厥这个不可寻常视之的草原霸主也好像走上了一条没落的道路。

当时的突厥控制着中国北方的土地,大片的草原以及东北山林地区都在其疆域之中,但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问题,突厥内部产生了矛盾。众所周知,草原民族一向都是逐水草而居,他们虽然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却往往不能精诚团结,草原人分成了一个个小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为了自身的利益争斗,一旦他们团结起来所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是非常骇人的!无巧不巧,隋朝初年,突厥这个庞然大物就发生了内讧,阿尔泰山以西的突厥人和东部的突厥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原本强势的突厥人就是因为争斗实力开始大打折扣,东西突厥分开之后,原本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为了两派,这给让汉人有了可趁之机,隋朝顺势出兵,将东突厥收拾了一顿。这是南北朝不曾有的重大成就,在南北朝,汉人很少能够对强大的游牧民发动战争还战而胜之。往往游牧民的骑兵一来,中原人就已经闻风溃败了。当东突厥失败之后,西突厥也独木难支,再难一力承担起对抗中原人的重任。

但是,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继任者隋炀帝虽然算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可是因为他的暴虐以及役民力过甚的做法终于还是激起了民变。隋炀帝虽然能力出众可是性格缺陷太大,他心中有一幅伟大的蓝图要去实现,所以他就不顾一切的去做,丝毫没有考虑到当时随国的国力是否能够支持。当天下大乱以后,隋炀帝也只能撒手人寰,告别这个绚烂的时代。当他辞世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再一次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趁着中原内部为了皇位你争我夺,无暇顾及北方形势的时候突厥人顺势再一次统一了起来。

经过一次劫后余生,突厥人好像也逐渐明白了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道理。他们统一起来之后,没有在发生嫌隙,而是迅速的开始对外发展,没过多久,突厥人就已经恢复了当初的版图。野心勃勃的突厥人甚至还将手伸到了西域,这个沟通东西方的富饶之地进入突厥人的掌中之后,突厥人终于有了再次与中原开战的勇气。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当混乱的中原局势开始明朗的时候,突厥早已成了气候,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此时已经到了公元611年,原本大大小小一百余支起义军队已然渐渐被淘汰了不少。剩下的都是有能力逐鹿天下的军队。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等人就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了这场天下动乱所筛选出的枭雄。他们都以为天下即将被自己收入囊中,没有想到自己忙活了半天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隋朝的灭亡已经板上钉钉,可是到底鹿死谁手这个时候还不能妄下定论。

公元617年,盘踞在山西太原的李渊突然起兵,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开始收割农民起义军到手的胜利果实。他在太原苦心经营多年,早就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只是碍于天下形势不得不按捺住自己的野心,这一年,他终于找到了最佳时机。率领着三万兵马加入了起义大军的洪流之中。因为李氏家族曾经脱胎自关陇门阀,他们和突厥人有过姻亲,甚至李世民的身体中就流淌着来自突厥的血脉,所以李家深知突厥的厉害。

果不其然,几乎在李氏父子起兵的同时,突厥人也参与进了中原的角逐。一支突厥部队突然袭击了晋阳城,来自草原的剽悍牧民们很久不曾南下,可是身体中与天俱来的劫掠特性还没有消弭。在晋阳城的一番劫掠让突厥人再次找到了那隐藏在身体中的基因密码。李氏父子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得到突厥人的支持,恐怕很难在这个乱世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能够取得突厥人的支持,李渊决定和突厥人谈判,并且将自己的心腹重臣刘文静派到了突厥军中作为谈判的使节。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史书记载,刘文静到达突厥之后,始毕可汗看到了李渊愿意称臣纳贡的文书,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乐开了花。他丝毫没有避讳的询问李渊起兵之后的打算。刘文静对于突厥可汗的这个疑惑早有准备,便回答道:李渊起兵只不过是因为皇帝的人选并没有按照古礼,这样的皇帝是天下臣民所不能够认同的。而且杨广即位之后丝毫不爱惜百姓,酿成了天下动荡的苦果,这个时候李渊起兵完全是为了吊民伐罪。为了表达李渊的诚意,唐军甚至答应突厥可汗可以一同进入京城,进入京城之后所得到的一应财宝都可以送给突厥,李渊所要的不过是京城的土地和百姓。

突厥可汗听到刘文静的言辞之后当即笑逐颜开,他知道最为大隋的首善之地,京城中的财富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只要是稍稍贪利的人都不会轻易舍弃这笔财富。但是李渊却能够毫不吝啬的将其赠予突厥,突厥可汗已经看到了其诚心。再这样的协约达成之后,突厥成了李渊背后的力量,他甚至送给了李渊上千匹军马,还派遣自己的大将带领着二千精骑协助李渊起兵。李渊本人虽然也算得上是当世枭雄,也明白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他不在乎突厥人的胃口有多大,为了能够平定天下,坐拥千万子民,李渊觉得自己可以忍气吞声向突厥俯首称臣。

唐帝国如此强大,但它面对一民族直接称臣纳贡12年,无比屈辱但是当李渊的势力逐步强大起来之后,突厥人的要求也随着水涨船高。他们不再满足于京城的财物,始毕可汗本身就非常贪婪,他不断地找各种借口要挟李渊,从李渊这里榨取利益。因为还要逐鹿天下,不能轻易与突厥撕破脸皮,李渊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下来。随着大唐将士上下一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之后,李渊如愿以偿了。他成为了天下四方百姓所跪拜的君王,可是这个时候,突厥仍然还是大唐的君主国,李渊仍旧没有撕毁和突厥人签订的协议。如果说当初签订协议是为了不让后院起火,现在的李渊是真的有了几分惧怕。突厥得到财宝之后也没有全部挥霍,他们也同样扩充了军队。

李渊父子明白,经过几十年战争的中原没有与突厥人开战的实力,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忍气吞声,默默积攒实力,等到国家壮大以后,一举将突厥人赶出北方。但是忍气吞声就意味着唐朝每年还是要向突厥进贡一笔数目可观的贡品,而且依旧是以臣子的姿态送去。大唐国土辽阔,几十年的战争打下来也满目疮痍,一时之间还真的不能支持长时间的大战所需的资源。于是终李渊一生都是突厥的臣子,甚至突厥可汗死后,李渊还亲自为其凭吊,给足了突厥人面子。但是突厥人自己也明白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荣光了,一旦大唐喘过一口气恐怕首先要针对的就是他们。

彼时的突厥人看到末日来临似乎昏了头,开始疯狂的挑衅大唐。虽然大唐依旧是他名义上的臣子,每年的贡品也在照常送上,颉利可汗仍然不能满足。他希望能够永远骑在大唐头顶上作威作福,所以不惜出兵撕毁协议。到这个时候,大唐称臣纳贡已经有了整整十二个年头,李世民对这种忍气吞声的生活早已经受够了,面对前来挑衅的突厥人,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兵攻打。在李靖等名将的帮助下,突厥人终于被打败,李世民也成为了被各族人民所尊敬的天可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