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行传法第一人——安息王子安世高

 無情360 2016-09-10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佛教。你知道是谁最早把佛经译成中文的吗?不是大名鼎鼎的玄奘。他是位外国人,比玄奘早了大概500年。

为弘扬佛法,他不惜放弃王位,背井离乡,翻越帕米尔高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翻译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佛经。他就是来自古代安息国(今伊朗、阿富汗等地)的高僧安世高。

安世高画像

“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队来到瓦罕走廊进行实地考察,走廊连通中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历史上是中亚、南亚文明与华夏文明往来的交通干线,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最关键路段。

在进入走廊的山口处伫立着三块巨大的石碑,分别纪念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大唐高僧玄奘以及东晋高僧法显。


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经行处

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

据介绍,这三块高僧纪念碑以及附近的大唐将军高仙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纪念碑,都是2011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筹资建立的。巫新华认为,在瓦罕走廊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路段设立先贤纪念碑很有意义,是一种宣示中国主权文化的行为。

国际台波斯语部特派记者罗来安与大唐将军高仙芝经行处纪念碑合影

佛教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是与译经相联系的,最早的一批译经者,不是中国本土人士,而是西域来华僧人。在中国弘扬佛法贡献卓著的高僧很多,为何把来自西域的僧人安世高列在高僧纪念碑的第一位呢?

巫新华博士介绍说:

“最顶头这个是安世高高僧,他是把佛教带到中国去的第一人,传法东行第一人,佛教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甚至有中国佛教这样的事出现,从他开始,所以说要把他列在第一位。”


巫新华博士谈立碑意义

据史料记载, 安世高大约生活在公元二世纪,出家前是安息国王太子。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通晓天文、地理、占卜等术,尤精于医学,乃至鸟兽之声,无不通达,名声远播,西域各国对他都很敬重。

参与“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的综合科考活动的北京大学东方学院教授、著名佛史专家王邦维介绍说:

“安世高是我们知道的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早成规模翻译经典的外国来的僧人,他来自古代安息,安息的位置在今天伊朗东部,靠近今天的阿富汗,在古代甚至包括阿富汗的一部分、包括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它是一个很庞大的一个帝国,安世高就来自这个国家,来自这个国家的人,古代都给他们加一个安姓。”

采访北京大学东方学院前院长王邦维教授

据史料记载,安世高来华的时间,大致在汉桓帝(147—167)前后。安世高来到洛阳时,佛教的信奉者多把佛教当成是一种神仙方术,因而把佛当成是祭祀的对象,焚香膜拜,祈求长生。安世高认为应当让人们了解佛教,于是萌发了译述佛经的宏愿。安世高共译佛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主要是小乘系的佛经。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译师,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佛学。

安世高翻译的佛经,译文条理清楚,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但总的来说,仍偏于直译。由于当时汉译佛经尚属创举,没有其他译作可资参考,安世高的译文难免有不适当之处。

安世高大规模翻译佛经,比大唐高僧玄奘早了差不多500年。王邦维教授就此介绍说: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最早相当一部分还是从中亚传到中国来的,到中国最早的还不是印度僧人,而是中亚地区的僧人。比如阿富汗地区、大月氏国,或者是安息传到中国来的这些僧人,他们都比玄奘早,因为佛教传到中国有个过程,前后将近1000年,到宋代才差不多结束。宋代有从印度来的僧人,也有到印度去学法的僧人。当然唐代是一个高峰。”

在洛阳的译经活动结束后,为了躲避祸乱,安世高离开洛阳,到南方各地游历。由于他通异术,所以每到一地,就会流传出他的种种神奇故事。但是他确切的具体事迹,目前已难以详考,他在华的生活时间大约是30年。

文章由《左波斯右伊朗》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