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or饭说 | 老上海的“四大金刚”将走向何方?

 cxag 2016-09-10


上海是一座移民的城市。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口多了八分之一,而上海人口足足增加了十倍(从50万变成了500万)。至今,多数上海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祖辈或者父辈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从什么地方出发,迁移到这座城市里的。


人的迁移,也伴随着食物的迁移。民国年间,老一代的“海漂”们挑着扁担,把家乡最有特色的美味带到上海来卖。那时候,只要东西足够好吃,就会自然而然的在这座城市里落地生根。《上海小志》写到“沪上酒肆,初仅苏馆、宁馆、徽馆三种,继则京馆、粤馆、南京馆、扬州馆、西餐馆纷纷起焉……近则闻闽馆、川馆最为时尚。


而竞争尤其激烈的早餐市场更是风云四起,生煎、包子、麻球、馄饨、馒头、老虎脚瓜、锅贴、油墩子……各路“高手”纷纷大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番龙争虎斗之后,有四种美食力压群雄,凭借着美味的口感、实惠的价格、有效的经营方式,取得了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成为了早点界的“上海大班”!


它们是:大饼、油条、豆浆、粢饭

老上海尊称其为“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之说法,大致可以推断起源于民国,而“四大金刚”各自的历史则要悠久很多,并且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的讲究。

 

其一、大饼

大饼,常常被说成是“四大金刚”的老大。其形态,通常有甜饼,咸饼之分。甜饼多为圆形,而咸饼多为长方形。大饼的起源实难考证,但从中国水稻与小麦种植的区域分布可以大致推测,“饼”的发源地更有可能是在北方。如今上海市面上的大饼,与史书上写的“胡饼”颇为相似。其共同特点是:用炉子烤制面饼,并在其上撒上芝麻。东汉时,芝麻还叫做“胡麻”,因此“胡饼”也叫“胡麻饼”。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引《续汉书》称,“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  这个流行“吃胡饼”的风气,大致和我们爱吃披萨或汉堡的感觉相似。要知道,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胡饼可是地地道道“进口货”。后来“五胡乱华”,随着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这种饼也渐渐从外国货,变成了中国的土特产。




 

其二、油条

老上海买油条会用到一样特殊的工具——筷子。使用方法是:将油条串在筷子上,晃晃悠悠地带回家。据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既可以避免油条烫坏塑料袋子,又可以保持油条的完整,无需一折为二。



 

油条,在“四大金刚”之中算是人缘很好的一位。首先,它可以和大饼搭档,“大饼卷油条”被许多人认为是沪上早点的经典搭配。传统的卷法是:将油条对折,放在饼上。大饼有芝麻的一面朝里,即卷即食。上海人还有“一副”大饼油条的说法,意思就是一块大饼加一根油条。同时,油条与豆浆也可以合作紧密。就如那首老歌里所唱“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浆油条,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会是最好”。并且,油条还可以包在粢饭团之中,让米粒的香味更上一层楼。


依据《宋史》的记载,南宋的老百姓由于仇恨秦桧,制作了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名曰“油炸桧”。许多人据此认为:这是油条的起源,事实上类似的油炸面食在南宋之前就早已出现了,至少可以推到唐代。




 

其三、豆浆

而今,上海的早点摊上既有甜豆浆,也有咸豆浆。但就传统来说,咸浆才是上海豆浆的原味。大约十年前,笔者带着“豆浆都是甜的”这一默认设置,第一次吃到加了榨菜、虾皮、辣油的上海豆浆,确实也有过一时难以接受的感觉。但呆的时间长了,也慢慢熟悉并喜欢上了这个味道。关于豆浆的发明权,通常会记在著名的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依据传说,刘安为孝敬老母亲,把黄豆泡在水里,制作成了豆浆,而后又在豆浆的基础上,发明出了豆腐。




 

其四、粢饭糕/粢饭团

相对于前面说到的三大的金刚,粢饭糕的影响范围要略小一些,基本上只会在江南一带出现。但恰恰也因为这点,粢饭糕具有了更鲜明的地方特色。古人习惯将用麦制成的面团叫做“饼”,用米制作成的面团叫做“粢”。如此说来,“粢饭糕”这种用米饭炸出来的饼,倒也歪打正着的“名副其实”了。


另外,需要澄清一个小概念。粢饭(粢饭团)与粢饭糕是两种大不相同的早点。粢饭是在糯米饭团内部放上油条,还有或甜或咸的配菜,揉捏结实便可以开吃。而粢饭糕则是将一块方形的米饭下油锅炸的金黄。而入选“四大金刚”的应该是粢饭糕,或是粢饭团,则还有争议。相对而言,持粢饭糕一说的更占主流。


▲糍饭糕


 ▲糍饭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四大金刚”的早点摊变得越来越难找,并且在小摊边买大饼油条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人说,上海的早点市场有了更多的新选择,四大金刚不可能是永远的主流;也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压根忙得没时间吃什么早点了,四大金刚需另寻出路。


前几年,霍山路有一家“四大金刚”夜宵曾经结结实实的火了一把,用老板自己的话说“生意不是火爆,而是疯狂。”那家小摊从夜里9点卖到第二天9点,夜市的价钱比白天贵了一倍,但慕名而来的食客们硬是占据了大半条街。尽管小摊的环境不佳,卫生堪忧,但是仅凭着“四大金刚,买三送一”的招牌,也成了一家知名的网红店。可见,上海人民对于“四大金刚”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当然,光靠着“卖情怀”不可能会是长远之计。霍山路渐渐风光不再时,又有一大波主打“四大金刚”的店家举起了这面大旗。清美面点( 虹口区东体育会路25号)提出了“早餐工程样板店”的概念,改变了炸油条只加新油,不倒老油的陋习,用每天消耗9大桶油的成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四大金刚”。



 

桃园眷村(静安区泰州路405号)则选择了“高端路线”,让一贯不是很注重包装的“四大金刚”,体现出了精致的美感。一碗简单的咸浆居然做出了“现代艺术”的味道。



 

王阿姨豆浆油条(闸北区普善路28号)店则做出了更多的人情味。炸粢饭糕时,老阿姨还会问你希望炸的嫩一点,还是老一点,若是阿姨心情好了,豆浆还可以免费续碗。



 

从早点到夜宵,从便宜实惠到精致健康,从当街吆喝到情怀营销……老上海的“四大金刚”玩出了新套路。



 



*图片来源网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