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教师队伍建设新闻通气会散发资料 东营市第二中学

 高占国 2016-09-12

山东省教师队伍建设新闻通气会散发资料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育部门教师管理权

2015年,我省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编制、人社部门负责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教师编制分配、招聘使用、交流轮岗、考核评价等具体事务,形成了事权和人权对称的机制,为教育行政部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目前,全省已有80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其余57个县(市、区)将在年内全面推开。

二、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2015年,我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明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条件,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交流轮岗。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自2016年起,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管理机制,县域内中小学教师交流,不再申报用编进人计划。2016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2.09万人,其中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1.22万人。加大校长交流力度,促进校长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合理流动。大力推进城镇校长到乡村学校任职,乡村学校校长空岗后,一律在县域内竞争上岗,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乡村学校校长轮换。据统计,今年已安排663名城镇校长到乡村学校任职。

三、创新管理机制,破解教师编制难题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

(一)完善编制标准。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基础上,向规模较小农村学校倾斜,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职工,小学每班2.4名、初中每班3.7名;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按不超过5%的比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

(二)创新编制管理。在有编即补、退?平衡的基础上,加大编制统筹力度,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达不到新核定总量的,机构编制部门在县域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部分事业编制用于补充中小学教师;县域内难以调剂的,由设区市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由机构编制部门根据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和乡村学校实际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专户编制相应核减。妥善解决占用中小学编制问题;合理调配学校富裕人员;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用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腾出更多编制用于教师岗位。2016年,解决占用中小学编制26345人;调配分流富余教师、教辅人员16470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8401 人。

(三)建立教师编制定期动态调整机制,每3年核编一次。今年6月,完成了中小学教师重新核编工作。其中,乡村学校按班师比核增3.76万名,针对承担教学改革任务、育龄女教师较多等情况核增2.78万名,增加临时周转编制1.29万名,市、县两级调剂其他事业编制0.96万名。

四、健全教师补充机制,着力补齐乡村师资短板

(一)加大补充力度,做到“有编即补”。完善招聘办法,可以县(市、区)为单位,也可按学校组织招聘中小学教师,解决农村教师岗位报考人数不足问题。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区)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截止2016年7月,全省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32392人,已完成16586万人,重点补充乡村学校和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急需师资。有22个县(市、区)采用先面试后笔试方式招聘教师1804人。

(二)实施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计划2017年底以前,全省将新增乡村教师1.8万名,补齐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缺口。

(三)实施省属高校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3年招收1万人,培养高层次乡村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毕业后带编带岗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今年已完成3000名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政策杠杆作用明显,报考录取比为达到7:1,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两所师范大学均超过一本线,生源质量显著提高。

(四)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每学年安排2万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其中1.4万名安排到52个财政困难县,省财政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缓解了边远乡村学校缺乏年轻学科教师问题。

(五)实行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走教。对走教教师,财政给予相应补助。

五、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和职业吸引力不断提高

(一)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全省基本落实了农村教师乡镇工作津贴补贴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符合政策范围贫困县均已落实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部分县(市、区)、学校已经实施了乡村教师健康体检制度。有些县(市、区)、学校发放了乡村教师交通补贴,或开通了班车。8个市的70个县(市、区)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乡村教师待遇得到提高。

(二)调整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比例。从2016年起,中学高、中级岗位结构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小学高、中级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乡村学校可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再上浮1-2个百分点。

(三)妥善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部分市、县(市、区)启动了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全省已新建、改建成6120套,在建3752套,总投入1.72亿元;其中列入国家“十三五”建设规划项目新建836套,投入5016万元。部分县(市、区)通过团购、统一建设教师公寓等形式对乡村教师城区购房予一定优惠。27个县(市、区)落实了无房职工住房补贴政策。

(四)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原则上每个学区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向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津贴。2016年8月,印发《关于做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鲁教师字〔2016〕13号),今年年底完成首批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聘用工作。

(五)实施“送教下乡”培训计划。以志愿服务方式,组建齐鲁名师、名校长支教团,集中对全省7005个省重点扶贫村学校的校长教师进行培训,现已培训乡村学校校长教师21451人;招募、遴选符合条件并志愿服务的优秀教师组建师资培训讲师团,采用送培上门的形式,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14个财政困难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受训教师3811人。

(六)建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采取1对1和1对多方式,建立手拉手共同发展机制和协同教学与资源同享机制。以济南市天桥区、宁阳县为代表的一部分县(市、区)组建了城乡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城乡学校统一实行“一个学校、两个校区、一套班子”的管理框架,逐步实现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同质发展。

(七)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乡村学校从教30年颁发荣誉证书的统计工作。全省有37.20万人符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教师节前颁发1万人,年底前颁发8万人剩余的明年颁发。同时在评选表彰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如2016年遴选,第三批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时,实行乡村教师指标单列,在确定的100名齐鲁名师培养人选中,乡村教师18名;在100名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中,乡村校长20名。

(八)强化组织实施。把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同时列入省委对各市政府的考核。开展督导检查。2016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已列入省政府专项督查项目,两年督查5次,目前已开展了第2次督查,今年还要督查1次,明年再督查2次。

六、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一)建立以课时量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科学制定课时量标准,小学一般不低于12-18节、初中不低于10-16节、高中不低于10-14节。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量的一半计入。走教、任教多学科教师课时量应予以适当照顾。教师兼职管理工作的,课时量不得低于标准的三分之二。强化课时量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完成课时量作为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必要条件。将课时量标准纳入每个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目标任务,写入聘用合同,加强考核。对达不到约定课时量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档次,在续签聘用合同时要进行转岗或低聘。

(二)完善教师考核办法。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七、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

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让校长由“行政人”还原为“教育人”,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让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学校。2015年先期在8个设区市探索试点,今年在全省17市全面推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