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破译35:第十八卦 重父轻母的蛊卦

 大夫山炼气士 2016-09-12

让《易经》自己来讲《易经》,揭去后人所加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们可以看出那是怎样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

                                  ----郭沫若

 


一、解读


蛊的意思是鼓动、指使、施加影响。蛊卦和随卦一样,说的都是政治立场的问题。随卦是文王从其妻的角度剖析其政治立场所带来的利害得失,而蛊卦则是从其子的角度来说明应当排除来自母亲的迷惑,按父亲所说的去做。


卦辞中“元”、“亨”是标注本卦级别及其重要性的,而“利涉大川”则代表了文王的思想和主张,那就是要征服天下。尤其是在蛊卦之终的上九爻辞,文王更是大声喊出了“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不当王侯,只做天子”。这句话可谓“石破天惊”,足以令周被诛九族了,但由于《周易》文辞大都写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让人读来如云里雾里,也不是那么容易识破的。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周公做的旁注。先甲三日是辛日,后甲三日是丁日,可能是暗指文丁囚禁季历和受辛(纣王)囚禁文王这两件事,借以提醒要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只有夺取天子之位一途。当然,这句卦辞也有可能是说其他的事情。


蛊卦的下经卦以爻位的阴阳代表父母之蛊,初六、九三居阳,为父之蛊,九二居阴,为母之蛊。


初六虽然柔弱,但内心向阳,受父亲的思想与主张影响,严格执行父亲的策略,必能逐渐强大,取得最终的胜利。


九二处阴爻位,受到母亲的影响很大。文王指出不能总是受母亲的影响,要以九二的持中态度,辨清方向,走正确的道路。


九三向着父亲,不遗余力地执行父亲的主张、策略,虽然会遇到一些小的挫折,但不会有大的咎害。


上经卦和下经卦则有所不同,说的都是父之蛊,是父亲的思想与主张。六四是指阴柔谨慎,韬光养晦的策略,六五是指夺天下,居尊位的目标,而上九是说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宗室王侯之位,要做就做天子。


蛊卦,是文王夫妻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家庭不和的又一力证。

 

二、详解


(一)卦辞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注释】

蛊,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一虫为蛊,是用来控制他人心志、行为的一种巫术。引申为诱惑,使人心意迷惑。本卦是鼓动,指使,施加影响的意思。


【译意】

蛊卦所说的,是根本的、极重要的道理,应当按照蛊卦的指示,渡过大江,征服和拓展更广阔的疆土。


【析义】

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周公后来作的旁注,可能是指两次会盟的时间或其他事情。先甲三日是辛日,后甲三日是丁日,所以这也很可能是指文丁囚禁季历和受辛(纣王)囚禁文王这两件事。

 

(二)爻辞






【注释】

干,做,执行。

考,重视,如考究。

厉,厉行,严格执行。


【译意】

执行父亲的思想和主张,因为有儿子的重视,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严格执行父亲的主张,最终一定能够顺利吉祥,达成目标。


【析义】

初六阴居阳位,内心向阳,即向着父亲,虽然力量尚显阴弱,但只要按父亲说的去做,一定能强大起来。

 


【译意】

执行母亲的意图和主张,不能固执盲从。


【析义】

九二阳居阴位,内心向阴,即向着母亲,外为阳爻,阳气充沛,似乎是得到了不少好处,但文王提醒“不可贞”,要以九二持中谨慎之道,分清利害得失,不可过于乐观,贪图一时的安逸,盲从于来自母亲的影响。

 


【注释】

晦,昏暗不明。引申为不顺利,倒霉。


【译意】

执行父亲的思想和主张,会小有不顺利的地方,但没有大的咎害。


【析义】

九三阳居阳位,力量充足,内心向阳,积极执行父亲的主张,虽然会遇到些小挫折,但没有大的咎害。

 


【注释】

裕,丰富,宽绰。这里是发扬,扩展的意思。

往,去做,去执行。

吝,小心谨慎。


【译意】

扩展父亲的思想和主张,制订合适的策略,去执行时要小心谨慎。


【析义】

六四处上经卦之初,阴当其位,守阴守柔,暗中谋划,深得其父韬光养晦之精髓,但文王还是强调在执行时要小心谨慎,别露了行迹。

 


【译意】

执行父亲的思想和主张,能够获得荣誉。


【析义】

六五居于尊位,有中正之德,以阴吸阳,下有所应,获得普遍赞誉。

 

 

【注释】

事,侍奉,服侍。

尚,上也。


【译意】

不侍奉王与侯,要做高于王侯的事情。


【析义】

上九是宗室王侯之位,虽然阳气充沛,但内心阴柔,安于现状,所以文王喊出“不当王侯,要做天子”的口号,如同当头棒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