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报头条】您的工资去哪儿了?

 爱之方舟 2016-09-15


   “哎!刚发的工资,转眼就没了!”9月7日,员工林青波刚领到薪资单就唉声叹气。原来,老林的女儿今年考上大学,马上就要报到;妻子刘芳在家中务农,积蓄已全部花光,女儿上学的费用只能靠他承担,他本月的工资基本上都寄回老家给女儿交学费了。林青波入职两年,除了发年终奖后给过妻子四千元外,现在几乎身无分文。他开始反思:每月的工资都去哪儿了?
其实,感慨“工资去哪儿了”的不只林青波一人。本报调查发现,8%的受访员工表示自己是“负翁”,34%的受访员工自认为是“月光族”,50%的受访者承认不懂如何理财。这些员工大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答案却有不同。


商家翘盼发薪日


         成都园区西南公寓26号苑共租住有3万余名员工,占成都富士康员工总数的六成以上。庞大的消费人群,吸引了大批商家入驻。每月发薪日前后,公寓周边的消费场所都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91日,距富士康发薪日还有6天。西南公寓6号苑后美食街某餐馆的张老板正在为客源发愁。正值用餐高峰期,摆了24张桌子的店堂,零星坐了5桌顾客。看着过往的路人,他总是热情地迎上去招揽客人:“炒菜、火锅、干锅啥都有!”张老板介绍,员工发工资过后的那半个月,他和整条街上的同行几乎都能赚钱,来吃饭的顾客经常要排队。可是接下来的半个月,生意越来越冷清,基本都是亏钱。


         张老板在发愁,3号苑公寓旁的一个大型网吧生意也不好。该网吧分为ABC三个区,拥有近400台电脑,现只有A区在运营,且上座率不足1/4。“这段时间来上网的人稍微少点,等到7号过后,来上网都要排队。”网管解释,网吧客人基本都是富士康员工,大部分人发工资后会来网吧消遣,甚至有些网虫周末玩通宵。

         距离网吧不远处有一家彩票销售店。18时许,离体彩双色球当天销售截止时间还有近两个小时,店内有34名员工在选择号码或者刮彩票。“彩票销售情况还行哦。”记者话音刚落,彩票店老板立马否认:“现在是生意最差的时候,一天才卖几千元,员工现在都没钱了。”该老板介绍,员工发工资后才是彩票销售业绩最疯狂的时候,每天几万营业额,现在的销售业绩不足旺季的1/10


         当天的双色球停止销售时,做租房生意的赵老板正在西南公寓2号苑旁的路口等生意上门。赵老板把车子停在路边,挡风玻璃上放着一张广告牌。他介绍,每月7号开始,不用他拉生意,他用于出租的房间就客满,其中有不少情侣主动来租房,住一段时间,大概把工资花得差不多了就退房,发薪后又来租房。现在他们彼此都熟络了,到每月6号就有人打电话订房,而这几天,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守到晚上12点都很难拉到生意。


钱都花到哪儿了


         商家的说法如此,员工的情况又如何呢?

         “我是那家餐馆的常客。”说这话的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林青波。林青波住在公寓,今年40岁,月薪三千元左右。他的服饰、鞋袜等统统都是名牌,手机从iPhone第一代用到iPhone6。用他的话说,男人面子最重要;朋友多,不敢跌份。每隔三五天,他都会与一些同样住在公寓的朋友在附近餐厅聚餐,然后去K歌、足浴等。虽是轮流做东,但每月下来,他总能花掉一两千元,除开一些日常开销,每个月下来,他的工资总所剩无几,经常是熬不到发工资就开始买泡面度日。他本来还想在公寓附近租房住,但最终因不被妻子允许而作罢。

         同样住公寓,85后员工小蒲的交际费就很少,但同样没有积蓄。小蒲是一名资深网虫,喜欢玩《英雄联盟》,入公司快一年的他,大部分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网吧度过,连接受记者采访都是在网吧。每逢发工资,小蒲就会向会员卡里充至少1/3的工资,另1/3用来买游戏装备,买虚拟礼物送给游友或网络主播,最后剩下的几百元才是生活费。“到月底就穷,住公寓的好多都是这样。”小蒲说着抬手指了指旁边的一大帮队友。“给我来个炒饭。”小蒲叫来一盒炒饭,在游戏配队的间隙,匆匆吃下。

         还是上网族,小菲的消费途径又与小蒲不同。小菲是90后女孩,喜欢网购,从几元十几元的小饰品、零食,到价值上千元的化妆品、高档包,只要喜欢就忍不住买下,尽管部分物品自己根本没用过,甚至有个别快递包裹放了半年都没开封。除了购物,小菲还喜欢团购旅游门票、餐券,用于周末出游、吃烧烤等。工资不够用,她就办信用卡超前消费,一张卡养不起就办六张,开始了拆东墙补西墙的“以卡养卡”的“卡奴”生活。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小菲从在外租房搬回公寓住,同时把自己不用的物品拿到网上叫卖,但只成交了一笔,可谓杯水车薪。闺蜜建议她找个男友来买单,对此小菲报以苦笑。

         其实,愿意为爱情买单的人还是有的,员工小刘就是其中一位。小刘原本也住在公寓,1年前与女友建立恋爱关系。女友喜欢旅游,他每逢周末就带她游山玩水;女友喜欢看电影,他就负责订电影票;女友想学摄影,他就帮女友买回单反;女友逛商场购物,他买单;女友说公寓住不习惯,他就在外面租房,一次交了半年房租,不仅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向同事借了钱。小刘认为,在恋爱过程中,男人就应该大度些,即使“月光”也无妨。

         此外,与住公寓的员工有所不同,外租居住或有自住房的员工多数要付房租或房贷,部分员工还要养车。“工资3500元,房贷扣2300元,房租要500,剩下700元不敢乱花。”员工吴兵说,两年前,他买房付首付花光了父母的积蓄,一年前收房时却无钱装修,现在既要付房贷又要交房租,他已经过了1年的月光生活。与吴兵在同一车间上班的员工吴龙,消费观有点另类,他未买房就先按揭买了车。但吴龙后来发现,每月车贷、车险、油费、保养费也让他不轻松,加上其他生活开销,一年下来,他同样没有攒下积蓄,买房变得遥遥无期。

         还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他们花在子女身上的钱占了大头。员工小薇与老公小邓的工资都是2500左右,目前大儿子4岁在读幼儿园,小女儿1岁。两个孩子目前在成都这边由爷爷、奶奶照管。老大读私立幼儿园平均每月花费1000元,老二每月吃1500元进口奶粉,另外每月要交800元的房租,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本报抽样调查发现,20%的员工月工资在2500以内,44%2500350020%35004500%4500以上的占16%。这些员工中,25%的人会在发薪后的10天内集中消费。消费用途排名前四位的是吃、住、养家、穿,分别占比22%18%12%11%


“月光族”隐忧多


         不少人认为,“月光”能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通过尝试新的东西,如新款服装、手机、化妆品等,能掌握流行趋势的发展,成为走在时代前端的摩登人物。同时,“月光族”的大气也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拓展人脉,能成功避免“人死了,钱没花完”的悲剧人生,他们在大手大脚消费的时候,也享受着那份豪情与畅快。然而,却极少有人认识到“月光”的风险和消极面,我们不妨听听“过来人”的深刻体会。

         “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积蓄的林青波说,女儿要上大学,每月生活费要700左右,每年学费要6000,后续都要由他来负担。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他还没有想好如何负担女儿将来的开支。

         今年8月,员工小冯的父母打算为他付首付买房时,他才发现,自己有3张信用卡逾期未还,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暂时不能在银行申请贷款,买房的事情只好耽搁了下来。记者在园区邮务中心了解到,这里每月都能收到几十上百封信用卡催款通知单。这些挂号信的收件人是否已经上了银行的不良信用黑名单,着实让人担心。

         体会深刻的还有廖刚。去年年底,父亲突然生病住院,上班两年多的廖刚却连五千元的手术费也拿不出来,向亲友、同事多方借钱才度过了难关,幸好没有耽误手术。

         有悔意的人还有小黄。小黄也是花钱从来不眨眼的人。在园区上班5年了,眼看自己就到了30岁,如今仍无车无房无存款。不久前,朋友为他介绍对象,初次见面时,女方对他印象还不错,但得知他的经济状况后就委婉拒绝了。这件事刺激他开始存钱。

         记者采访时发现,许多员工都未设想过自己或家人生大病或出现意外的状况,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备用金。记者与一些“月光族”谈起将来的经济规划时,许多员工惊讶地反问记者“什么将来?”,好像他们从来都没为将来打算过一样。


理性消费,幸福更长远


         对于“月光”人群产生的原因,有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过总结,如,缺少生活磨炼,不知道赚钱辛苦;缺少交际练习、不够自信,以花钱来填补感情空白;报复心理作怪,由于年少时父母在零花钱上管制过严,一朝有钱,尽使手中财;缺少理财锻炼,不会管理开支,等等。总之,“月光”是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的结果。

         有理财方面的专家认为,许多青年抱怨“工资太低导致‘月光’”,然而,事实是:同样的工资收入,有人能成为“首付族”、“理财族”或“投资族”。因此,“月光族”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收入的高低,更多在于合理的消费和积极的理财。很多年轻人认为,“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这话似乎很有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广开财源自然是好事,但能够节流可以更主动地把握住有限的资金。

         本报调查结果显示,50%的员工自认不懂得如何理性消费,67%的员工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这里,理财专家为大家总结了几个节流小窍门,供大家参考。

         计划消费。对每月的薪水应该好好计划,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节省,每月做到把工资的1/31/4固定纳入个人储蓄计划,最好办理零存整取。储额虽占工资的小部分,但一年下来就有不小的一笔资金。另外,每月可给自己做一份“个人财务明细表”,对于大额支出,超支的部分看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在下月的支出中可作调整。

         定点消费。滴水穿石,节省从小事做起。到固定商场购物,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过时,但省钱的秘诀恰恰就在这里面。定点消费往往能够攒积分,成为VIP会员还可享受商家为回头客专门准备的种种优惠。

         巧用团购。房子、车子、家具、家电等许多商品时下都流行团购,购买之前不妨考虑一下。不但省下了钱,说不定还能交到一群喜好同款的朋友。彼此间酣畅地沟通,不但可以迅速掌握产品的功能,还能广交朋友,扩大社交圈。


         逆向消费。结婚请酒、健身旅游,诸多花销都有旺季淡季。对钱包还不丰满的你来说,消费旺季总是有点望而生畏。巧用年假,选择淡季旅游或是结婚都是省钱的好选择。

         择友而交。你的交际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消费。多交些平时不乱花钱、有良好消费习惯的朋友,不要只交那些以胡乱消费为时尚、以追逐名牌为面子的朋友。不顾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而盲目攀比只会导致“财政赤字”,应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实际需要合理消费。

         务实恋爱。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总想以礼物或一起游玩、消费来增进情感,尤其是男性,在女友面前特别在意“面子”,即使囊中羞涩也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但并不是钱花得越多越能代表对恋人的感情,把恋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长期下去会令自己经济紧张,同时也可能令对方无形中感到压力,影响对爱情的判断。—旦分手,即便没有经济方面的纠葛,也会使“投资”多的一方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另外,你的大手大脚有时还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比如给对方及对方父母留下不踏实、不会过日子的印象。送恋人的礼物不求名贵和华而不实,应考虑对方的喜好、需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

         慎重投资。除开消费和储蓄外,如果还有余钱,可适当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但要注意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勿一味追求高收益,风险越高的投资应要让其占比越小,并设置止损线。


记者  王玉东  易奇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