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的由来:天长地久

 瓯海老人 2016-09-15


    之前给大家八过端午节,今天应个景,给大家说说中秋节的来历。


    如果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吴越人民祭龙的习俗,是个较老的节日,那么相对来说中秋节要年轻得多,距它产生到现在,至多不超过1300年,佐证之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如此重要的节日,我们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居然没有一篇诗词歌赋提到过,直到中唐,才逐渐出现了八月十五中秋玩月之类的题材,到了宋代,中秋节的概念才逐渐流行起来,歌咏中秋节的诗词比比皆是,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中秋节那天写下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个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中秋的风俗——“欢饮达旦”,中秋的意义——思念家人、期盼团圆,在宋代已经成熟了。


    中秋节起源于中唐,说到它的产生,必须提到一个人,一样和人人有关的风俗。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人人有关的风俗,就是过生日。和中秋节一样,在上古时代,中国人不过生日,也没有过生日的意识。大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一种时尚,佛教一下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不但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连广大吃瓜群众也如痴如狂地信仰上了。佛教里的许多节日,正是释迦摩尼和各种佛的诞辰,节日当天要举行浴佛、行像(扛着巨大的夹纻佛像游街)、斋戒等等仪式,从佛诞推演到自身,群众模糊中产生了意识:既然佛有诞辰,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日嘛。南北朝时,颜回的三十五世孙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篇》里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这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就算是父母已经亡故了也照吃不误,没有丝毫对先人的感伤思念之情。颜圣人把这些过生日的江南群众称为“无教之徒”,说明当时社会主流显然对此持否定态度,如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朝阳大妈也写日记,肯定也会写“今天邻居家二小子穿喇叭裤还戴了副蛤蟆镜,真是小流氓”,直到中唐时期,经过开元盛世的大唐国力如日中天,唐玄宗的个人威望也达到顶峰,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建议将玄宗的生日定为国定假日“千秋节”,官方舆论里对生日习俗的评价才由负转正。所以你看,唐玄宗不但是梨园祖师,还应该是生日蛋糕和切面业的祖师。说到玄宗是梨园祖师,也顺带给余秋雨大师提个醒,大师刚刚在甘肃演讲说,中国戏剧出现得太晚,连苏东坡都没有看过戏剧云云,实在荒诞,这是顺便说下,by the way!


    “千秋节”,千秋固然长寿,但毕竟有时限呀,到了天宝七年,改称“天长节”,取“天长地久”之意,这一套被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偷师学去,于是日本天皇也开始过天长节,直到今天。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通过马嵬政变,抢班夺权当上了皇帝,等到叛乱平息,也把自己的生日设为了国定节日,取名“天成地平节”,因为唐玄宗长寿,当时两节是并存的,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唐肃宗的生日是九月初三,中间相隔一个月不到,要过两个皇家生日节,该怎么安排呢?两者都过,劳民伤财,和战乱以后大唐帝国衰败的财政不匹配;只过唐肃宗的,这皇位的取得本就缺乏合法性支持,心里发虚,而且唐玄宗当了五十年太平天子,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不过也不合适。索性将两者相加,取其中间数,八月十五,俩个皇家生日节一起过!


    中秋本来是时间节点,沾了两位盛唐皇帝的光,终于成了节日。晚唐皇室衰败,过生日也不再是皇帝的专利,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习俗,而中秋节作为节日的风俗却逐渐固定下来,并逐渐洗去了皇家生日的贵气,凭着比皇帝历史更久远的月亮,重新赋予了月圆——团圆——圆满的美好含意。和皇亲国戚的庆生快乐相比,古往今来月光下无数人的团圆、美满才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中秋节永恒的意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值此佳节之际,“西门白马说文史”全体编创人员挟持本公众号的大量粉丝、大量读者向各位微友致以节日的问候,“中秋节快乐!”




  西门白马说唐史官方微信
欢迎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