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瞬间10万 的背后,还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美文云中飞 2016-09-15


背景

13日晚,一则人民教育发布的题为“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的文章引发教育圈疯转,短时间飙升至1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究竟意味着什么,竟能引发教育圈如此重视?将对学校教育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落实?......朋友圈疯转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下文将通过五问教育界权威人士、深度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您揭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后的故事。


一问:近两年来,无论在教育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实践领域,谈论教育问题时,常常涉及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


王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关于核心素养,有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它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

 

具体来说,上承总体宏观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基本遵循,把有关内容和要求具体化、细化、实化,全面体现其根本性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下启教育教学实践,指导课程教材修订、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人才培养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目前的成果,在六大素养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和实践,又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基本要点,使其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要求,便于遵循和践行。


二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会对学校教育有何影响?


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级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将从整体上引导学校教育系统各环节的变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明确回答了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将从整体上引导学校教育系统各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它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核心素养为纲设计学校课程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进行学校课程设计,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化到相应的课程,一方面明确学科素养内涵,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并从素养发展的角度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和学科内容的遴选等,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领域或具体学科的融合。

 

另一方面根据具体学科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表现特点,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垂直连贯的角度,修订和完善各领域或学科的课程目标,完成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

 

2、以核心素养统领各学科教学

 

我们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各学科教学价值定位,从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转变知识学习方式,选择、设计体现学科本质并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项目,推动探究学习、服务学习等,把知识学习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以用促学,深入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推动学校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走向以素养为本,用核心素养来统领各门学科的教学。

 

3、依据核心素养改革考试评价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和质量要求结合在一起,将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健全教育质量反馈改进机制。


三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哪些特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

 

具体来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彰显了中国特色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相比,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把国家认同作为基本要点,突出了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中国特色鲜明的素养。

 

二是体现了时代特征

 

提出了具有工程思维,适应“互联网+”趋势,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时代特色鲜明、反映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素养。

 

三是强调了整体要求

 

系统体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素养内涵界定坚持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有机统一,每种素养既具有品格属性,也具有能力特征。


四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课题组负责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五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将如何落实?


课题组负责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小编说
问了这么多,已敲定的六大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