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东北风俗史话——关东的火坑

 渐近故乡时 2016-09-17

文 | 于济源

选自《大东北风俗史话》



  关东的气候严寒,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冬天最低气温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有时在空中飞翔的鸟儿会冻得扑楞坠地而死;蹲仓(冬眠)的黑熊在树洞里会冻得呜呜啕啕哼叫;大树会冻裂,发出訇然巨响,山里人称为“树打梆子”。如何度过这极为严寒的冬天,是关东各族人民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对关东人来说,火炕是最好最简便最实惠的取暖防寒建筑。在中国, 火炕的历史较为久远。《诗经·小雅·瓠叶》称:“火炕曰炙”。意思是举火放在火上烤炙,当然与后世真正意义的火炕还有差异。以后,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新序》有如下记载:“宛春谓卫灵公曰:‘君衣狐裘,坐熊席, 隩隅有灶。’”这种灶比炕小,由于置火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其上,舒坦异常。西汉时苏武在匈奴牧羊19载,主要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见大风的《满族火炕》,载《吉林民情》1994年5期)。《汉书》谓之“凿地为坎,置温火”度日。这“坎”即是炕的雏形。而据《晋书》所载,在商周时代,满族的先民肃慎人“夏则巢居,冬则穴居”。到唐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火炕。穴居不可能不生火,到辽宋时代,关东人还保留“冬季仍穿地为洞”的习俗,直到元明时期,女真人的居室才由地下转到地上。但边远落后的女真人仍住在地下。据日本间宫林藏所著的《东鞑纪行》记载,他1808年到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搞侦探活动时,既见到了夏季时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的临时住室,也遥望到山坡的洞口及山顶上走烟的洞穴。人就住在山洞里。说明在清代中晚期仍有恰喀拉、虎尔哈等少数民族居住地下。《旧唐书·高丽传》称:“其俗贫窭,多冬月,皆作炕,下燃温火以取暖。”就是说,这时已有了火炕。




  古代穴居时的火炕是如何搭建的呢?《北盟会编(卷二)》有这样的记载:“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环屋为土床,燃火其下,与寝室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北盟录》则称:宋代时的女真人“寝室起居其 上”。《大金国志》亦称:“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


  这就是关东火炕的缘起和流变。晋翼鲁豫一带农村的火炕是否是关东火炕的影响和流播所致,迄无定论。北魏和金国边界延至黄河南北,鲜卑人、契丹人和女真人能不能把火炕带到这些地方呢?


  —般学者推断中国火炕的历史有两千多年,这是一种观点。细究起来,恐怕还要早得多。杨公骥教授从《诗经·大雅·绵》入手,通过大量典籍史料论证,认定“陶覆陶穴”即是土丘洞穴。杨先生说:其绝对年代是公元 前七八千年左右。其根据是:居住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和美洲内陆)的印第安人也以这种“陶覆”式地窟为屋室。据西方考古学家断定,古印第安人也是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的,时间是1.2万年前至1.5万年前。印第安人就是在这时将“陶覆”式地窟的居住方式带到美洲的,所以可以这样说,自北方人类发明了火时起,就有了火炕,火炕的历史超过1万年(参见《杨公骥文集》:《论古代黄河流域和东北亚地区居民“冬窟夏庐”的生活方式及风俗》)。满清入主中原,把火炕带到北京。宫廷王府称火炕为“地火”,烧炕叫“升地火”。道光皇帝还写诗赞美火炕:“花砖细布擅奇工,暗爇松枝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见金寄水、周沙尘的《王府生活实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关东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故火炕式样繁多,风格各异。


  汉族的火炕,一般盘在南窗下,用土坯或砖垒炕墙,上面铺石板,用稀泥抹平炕面。炕墙北面中间部分有炕洞,俗称“盎洞”。外屋地安放锅灶, 有安一口锅的,也有安两口锅的。锅台(又称釜台)通炕留一个喉咙眼,直通屋里的火炕。就是说一铺炕就一个锅台。汉族的火炕是由锅台的灶坑与“盎洞”两处抽吸烟火而使炕面燔热的。从炕洞的布局上看,有花洞与分(条)洞之分;从火炕在室内的位置结构看,有顺山炕、顶山炕、连二炕、连三炕等之分。


  满族火炕垒砌的方法与汉族的大抵相同,但其最大的特点是“万字炕”(又称拐子坑),即《北盟会编》所说的“土床”。满族的房屋“联木为栅,上覆以板,复加以草,墙壁以木为之,圬泥其上,地极苦寒。屋高仅丈余, 独开东南扉,一室之内,炕周三面,煴其下,寝食起居其上”(见《扈从东巡日录》)。而《满洲见闻录》则说得更为详尽:“四壁下皆设长炕,绝无遮隔,主仆男女混处其中。”《柳边纪略》的记叙与上文所记略有差异:“周南北西三面,空其东,就南北炕头作灶,上下男女各据一面。”“夜卧,南为尊,西次之,北为卑。”就是说上下有序,男女有别,而且以南炕为尊。这样的房子俗称“ 口袋房”,东开门,炕面自然要空其东了。外屋地南北炕头各盘一个 锅灶。如果是两明一暗的房子,则是4个锅灶,正好比汉族多了两个。这就是满族的“万字炕”,这种建筑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则说赫哲人“西炕为客,北炕为奴,西炕为尊敬之地,招待宾客,祭祀、供祖先都在西炕上”。这和现代满族的建筑习俗及宗教、风俗基本一样。




  朝鲜族的火炕,由于其房屋建筑的特点,火炕的设计修建与汉族、满族有较大不同。朝鲜族的房子依屋顶结构式样可分为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不论是何种式样,内部设计大致相同。据张平的《长白山朝鲜族饮食、居住、礼仪习俗》一文介绍:“每栋房子一般分为三间,由里间、外间和灶间组成。中间是大间,其中三分之二作炕,三分之一作灶间,火炕用拉门和间壁隔开……每间都有向外拉的门(门窗不分)……室内大炕,全部铺席…… 灶间炕端设锅灶。”其特点,进门就是炕,锅灶在炕端,炕面很大。垒砌方法:炕面石板下不是走直道的坯墙,而是花格状。这样的火炕优点多,炕面热得均匀,还节省燃料。


  关东人喜欢睡滚烫的火炕,所谓炕热屋子暖。可见,保温取暖,是火炕的第一功用。


  火炕的第二作用是烘干东西。采摘的木耳、蘑菇,要用火炕烘干,这样的炕俗称蘑菇炕。北方人还用火炕烘干粮食,以便于上碾子、磨加工脱粒。我幼年时就受过不少炕粮食之苦。炕上新粮,被褥潮湿,十分难受。刚没潮湿气了,又放上新粮,又得受潮湿气熏蒸。我曾经请教过德国民俗家傅玛瑞女士,我们那儿都有这么个习俗,为什么没有人得关节炎?她的解释令我茅塞顿开。原来欧洲人很早就发明了粮食疗法,就是把新收下的粮食摊放开,下面加热,人卧粮食上,就可治疗许多疾病。用火炕烘干粮食原来对人的健康还有这么大的益处。


  火炕的第三个作用,是用炕坯、炕土作肥料。对此,我搜集过这样一些民谚:“炕洞土是抓地虎,抗涝防虫劲头足”;“灰土与炕土,如同地里虎”;“家里土,地里虎”;“家土变野土,一亩顶两亩”;“墙捣三遍,给砖不换”;“三年锅台当年炕,熏透的烟囱当粪上”;“三年不离火和烟,除了大粪是炕砖”(即垒炕的坯);“庄稼地要壮,一年一换炕”。


  火炕的第四个作用,即当温室使用。关东人用火炕畦地瓜苗、烟苗、辣椒苗、葫芦苗、生豆芽、发面、收藏地瓜等。


  火炕历史有万年,自然也形成了以火炕为核心的炕文化观念。


  据傅玛瑞女士介绍,山东省烟台地区,把炕上墙壁凿一个龛孔称“婆婆眼”。这个孔眼,既可放灯烛,又可瞧见外屋地的一切,婆婆就是通过这个孔眼监视外屋地劳作的媳妇行为的。这反映出旧社会的家法家规的严苛无情。


  炕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睡炕头的必然是一家之主。关东人用睡炕头招待客人。炕还是家风和财富的象征。民谚曰:“家中炕上没席,当家的脸上没皮”;“炕席是当家人的面皮”;“炕上一领席,主人的脸皮”。有钱人家的炕面就很讲究。砌炕用方方正正的石板,炕沿用梨木、刺楸、黄杨木、红木做成,还要雕镂各种花纹图案,有的把炕沿木抠成槽,灌上水银,嵌入人工做的金、银花卉。就是炕席也有很多讲究,有钱人家的炕席,篾细、染色,编织成各种花纹图案。近代更有改观,一般用牛皮纸糊炕再刷上清油,进而又用上了纤维板、地板革。




  火炕又是公共活动的场所。公社化时代,生产队的连三大炕,开会时农民就或坐或卧在火炕上,谈古论今。旧社会花子房的大坑,大都是连三、连四大炕,没有被褥,只有光板炕。用草帘勒上鸡鸭毛,就是一床其大无比的被子。白天用滑轮吊在空中,晚上再滑到炕面上,花子们就钻进这样的大被里睡觉。


  城镇里的大车店,都是对面炕,是连三连四的大炕。冬天时炕烧得火热,车把式们坐在炕上讲古论今,或听二人转艺人演唱,也别是一番情趣。


  围绕火炕,还流传一些谣谚,能反映出当时的生活情状和伦理道德观念:“炕上一份,地下一份”;“坑头光棍”(窝囊无用);“卖大坑的”;“上了人家的炕了”; “炕头的汉子”;“不知哪个炕头热”;“傻子睡凉炕,全仗火力壮”;“省了柴,凉了炕”;“喝凉酒,睡凉炕,早晚是病”等等。农村流传的俏皮话“四大懊丧”中,就有一句是关于炕的,如“房子漏,粮囤空,老婆生病, 炕犯风”。


  搭造火炕要有技术。在关东大地,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农村里都有擅长盘炕的人,人们称之为“炕神仙”、“灶王爷”。经他们亲手盘的炕,抽力大,顺风好烧,不倒风,用柴少,炕热得快,保温效果还好。谁家的炕犯风冒烟不好烧,请他来一看,就能找出毛病,且手到病除。这都属于农村的“小能人”。搭炕是门技术活,有窍门,所以也有这方面的谚语流传:“远截柴火近燎烟”;“嘴大屁股粗,不用请师傅”(指入火口直到烟囱的整个烟道口径要足够大“通道粗,密封严,烟囱高”;“坑要好烧,步步爬高”;“七行锅台八行炕”(锅台七层坯炕要八层坯);“砌火炕,要记牢:灶坑门脸六寸高,喉咙眼儿八寸高,狗窝(灰洞)深浅要正好”;“炕打花洞透烟好”;“釜台(烟囱)高点才好烧”。


  与炕配套的还有幔帐杆、被格、炕琴(包括疙瘩柜、师柜),都很有讲究。


  火炕的内涵太丰富了。


  关东人对火炕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 方志吉林 -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微信号:fangzhijil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