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考试大纲(一)

 XYTS001 2016-09-17

01204《电视纪录片创作》考试大纲

 

课程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关于纪录片的基础知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创作的基本技能,能恰当的运用视听语言为创作服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纪录片的基本创作方法。课程具体包括:题材的寻找与确定,不同拍摄流程的选择,采访对象的确定,纪录片正式拍摄,纪实风格的意义,影像的后期制作等。本课程当然也会涉及到纪录片创作的其它有关领域,包括音乐及文字的有效搭配及整体视觉效果的制作。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纪录片创作”是新闻学科专业的一门层次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各种观念,学会分析作品进而启发纪录片创作的思路,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纪录片创作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纪录片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能简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特征的成因,并通过大量观摩各种风格的作品,归纳出纪录片创作需要遵循的规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启发出创作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规避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Ⅱ.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部分   序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要介绍纪录片的一些相关情况,包括纪录片的基础性概念、纪录片与之相关的理论,它的内涵与外延,纪录片视野当中的对象,它的社会责任等等。通过概要性描述,让学生对于当前的纪录片行业状况有一个轮廓性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演的角色

 

一、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后面将详述)将纪录片定义为“真实的创造性处理” 。

    这一定义简洁,但并不很严密,因为它几乎包括所有非虚构形式,像自然风光片、科技片、旅行纪录片、工业片、教育片,甚至包括广告宣传片。

二、客观性与公正性

人们通常认为纪录片是客观的,因为事实上电视倾向于平衡各种对立观点。这被认为保证了对于事件和受到质疑的人格持公正无偏的观点。在怀疑中保持个性,这是对新闻事业策略的继承 ,因为它使对新闻制度的挑战和责任降到最小。与此同时,纪录片人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担负着维护正义的责任。

三、导演的旅程

像许多匠人一样,大多数电影导演从一种本能的认识开始进入状态,这是一个逻辑内化的过程。与有意识的推理相比,他们更多的采用反射的方法工作,他们知道什么在起作用以及怎样做将是最有效的。

四、与观众的契约

一个电影制作者和观众的关系通常决定于一些深奥难以证明的猜测,这些猜测包括究竟“别人”是谁及电影制作者和他们的关系。这些猜测来自于每个人长期形成的电影观念,但是,你的决定首先将影响你对电影语言的选择,并且最终决定影片表达你的见解和观点的程度。由于有很多种方式使观众接受或理解,你选择哪一种电影语言将成为传者和受众之间隐含的“契约”的一部分。那种语言取决于你向观众呈现的证据和你如何将你的观点暗示给观众。

五、导演与媒体

今天,电视播出方式日趋多样化,可通过有线网、卫星、互联网和录像设备等多种方式播出。器材变得更轻便、更优质、更廉价,这就使原本昂贵而困难的影像制作变得并非遥不可及。

六、拍摄影片还是录影带

    拍摄载体的选择,对于作品来说还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不只在影像的呈现方面,还会波及到后期的制作等等环节。当然,这种差别对于纪录片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一、获得影片

作者对于在教材中提及,用来做案例分析的作品,进行了一些分类。同时为阅读者指明了获得这些影片的渠道:包括到相关大学或者是到因特网上搜索等等。

二、真实的素材和发展的作者论

胶片出现之后,人类积累下大量的新闻素材。但坦率地说,它们只能算做纪录片的素材,因为它们是零散无序的,缺少一部真正纪录片的特质。这些新闻素材以事件作为中心,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却不明确。而作者的观点的渗透,是作品超越风光片成为纪录片的一个分水岭。

三、纪录电影的诞生

    通过对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维尔托夫、爱森斯坦等人及其作品的回顾,简单梳理了纪录电影整个的发展过程。同时作品中对于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进行了批判性认识。作者提出如果纪录片艺术站在天使一边,那么真实需要充满智慧,并且负责的诠释。

四、加拿大电影局

    1939年,加拿大邀请约翰格里尔逊成为加拿大的第一位电影专员,并且建立加拿大电影局,使它成为“加拿大的眼睛”。和许多受强大的邻居威胁的国家一样,加拿大的爱国信念使得国家电影局的成长摆脱了规定和保护,对自身个性的进行规划。

五、新技术和形式上的变革

50年代,同步录音尚未出现,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形成限制。而此后隐藏摄影机又在创作领域带来突破,为相应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1963年,法国的伊克莱尔发明了无杂音摄影机,它使手执拍摄成为可能,它同时装配可迅速更换的软片盒。最终,摄像机的“眼镜”和“耳朵”都可以自由的移动。摄像机成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这种新的电影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编排和被操控,以一种直接而不可预知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

六、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

新发明使摄影机可自如移动,随即大西洋沿岸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它们都关注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关系。在北美,梅索斯兄弟、怀斯曼、艾伦-金和其他电影人支持直接电影理论。他们用观察的方法尽量不去干扰被摄对象,以捕捉生活中自然、不被压抑的真实片段。他们强调拍摄前无须刻意准备,不特别打光及等待重大事件发生等做法。

另一种理论是真实电影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拍摄的过程中,积极的刺激参与者能够促进他们对于中心问题的思考。真实电影是由法国的让-鲁什首创的。他在非洲做民族学志工作的经验使它认识到,拍摄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与参与者的重要的关系。让-鲁什发现被拍摄者、电影制作者应共同分享作者的身份,如同弗拉哈迪与纳努克的关系那样。真实电影(“真实电影”这一名称来自于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允许甚至鼓励导演与被拍摄主体的互动,以此使摄影机的出现趋于合理,并使导演成为触媒。最重要的是真实电影认为导演有权去推动某些事件的发生,可挖掘事件中“特殊时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这些时刻的到来。

七、呼唤真实

只有观众及其对生活的理解,能决定一部影片是否真实。这是主观的并需要情感和经验判断,没有其它独立的仲裁人。

八、戏剧化的演进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作者提出了戏剧冲突对于纪录片同样有借鉴意义。

九、纪录片与电视

纪录片转移到电视,不仅使传播渠道有了变化,同时也对整个传播方式产生了影响。

十、生活中的即兴之作

对于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作品的一个简单回顾。

十一、1980年以后的纪录片

对于1980年以后的纪录片进行了盘点。这些作品不仅连接起了一个时代,同时也隐含了背后关于创作观念的变化。

十二、逾越障碍

    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录片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在,使用不算昂贵的高品质录影机和器材,很少的人和不用太专业化的知识就能得到职业级作品,我们已经回到了纪录片开始时的那种简单和个人化的关系当中。这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能证明,纪录片这一片种是个人和忠诚声音的媒介,同时虚构片也能从纪录片中借鉴有利因素,求得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十三、纪录片的未来

高清电视、数字技术等等对于纪录片来说不仅是画质上的变化,对于创作理念必定产生深远地影响。

十四、职责

    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所应保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十五、二十部经典的纪录片

三、考核知识点

 

导演的角色

 

什么是纪录片

客观性与公正性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六、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四、考核要求

第一章 导演的角色

识记:纪录片的简单定义。

领会:在认识纪录片定义的基础上,领会纪录片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纪录片简史及功能

 

识记:真实电影的基本知识

识记:直接电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美学与作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于纪录片的相关理论的总结和呈现,同时对于纪录片的语言包括声音和画面都有一个汇总,同时对纪录片的证据与视点,纪录片时间、发展的结构等进行了梳理;同时阐明了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重新搬演、再现与纪实风格影片进行了讨论,也涉及纪录片理论与表述问题。最后的作业是完成一份评论性写作。

二、课程内容

 

纪录片元素

 

一、电影语言

纪录片与电影可以说是同根同源。作为语言,纪录片在创作中使用的还是电影的一套语言规范。认识电影语言,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内容

通过对画面与声音的细分,让学生能更加详细的了解语言在创作中的具体形式,能够更加清楚的予以掌握。

三、纪录片的形态

对于纪录片形态的划分,也是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对于纪录片进行俯瞰式的了解和贴近。正如作者所说,四种形态的划分是不具有排它性的。也就是说,影片中任何一组连续镜头都有可能包含上面的一种或是几种形态。

第四章 纪录片的证据与观点

   本章作者突破常规性思维,用审讯的形态与纪录片创作进行类比,试图让纪录片创作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创作的过程,以及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寻找观点和质询。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时间、发展与结构

 

三幕式结构

第一幕 确立结构(建立起人物关系、所处形势以及中心人物(或多个人物)面临的要问题)

第二幕 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或她)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做斗争

第三幕 强化故事中的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点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戏剧化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时间

在决定如何结构自己拍摄的影片时有许多因素会对创作者产生影响,怎样处理好时间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作者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另一种则是因某些特别的需要对时间碎片进行重新安排。同时,在书中还相应的列举了一些案例,对于作者的划分进行再细划。

 

第六章  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章关注的是作者在处理影片的形式、控制以及特征等问题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包括了影片题材与所选择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关的伦理学问题以及传播机构如何处理独立制作人的观点等等。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七章 重新搬演、再现与纪实风格影片

 

本章试图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以下问题:重新搬演和对真实的表述(truth claims)、再现或者特别场景、再现的主观性、作为批评工具的伪纪录片(Fakedocumentary)等等。对于纪录片的边界进行扫描。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八章 纪录片理论与表述问题

 

本章关注纪录片发展创作中的一些讨论。它主要检视以下问题:纪录片与权力的运用、理论与历史方面的资源以及纪录片中尚在讨论的问题,包括公正、诚实、政治、控制、形式、制度等等。我们将本章作为课外的阅读参考,不记入考试范围。

 

第九章 作业:评论性写作

 

分析一部纪录片并把你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会让你更近距离的关注它的每一部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写作并不是简单介绍自己从影片中了解了什么,而是通过它去发现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东西。评论式或分析式写作应该遵循以下的学术规范,也就是应该首先从影片或文章中找出详细的例子来阐明你的观点,但不要期望读者能够了解影片中的所有细节。同时,从其他评论家的观点中寻求支持,但应在有歧异的地方坚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对于你引用的观点或任何复制的引述,都应用脚注或者尾注的方式加以注明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三章 纪录片的元素

电影语言与纪录片语言的关系

二、纪录片的四种形态

第五章 时间、发展与结构

传统三幕式戏剧结构

二、处理纪录片创作中的时间的两种方式。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 纪录片的元素

识记:电影语言与纪录片语言的关系

识记:纪录片的四种形态

第五章 时间、发展与结构

识记:传统三幕式戏剧结构

领会:三幕式戏剧结构在纪录片中的借鉴

简单应用:处理纪录片创作中的时间的两种方式

 

第三部分   本体论和作者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这一部分里,主要讲述内部的驱动力如何影响到创作者做的每一个重要的选择,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那些运用屏幕讲故事的有用方法。这要求学生进行自省,像艺术家一样通过自省对可能具有的创造力进行描述。

二、课程内容

 

第十章 认识你的艺术创造力

 

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方式来开发自己的艺术创作力。能够唤起你强烈感情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吸引着你的生活印记。这些你携带的生活印记,以及它们所带有的故事,是稀有的和个人化的。

作业10-1自我清点

作业10-2从梦中寻找偏爱

作业10-3改变自我

作业10-4家庭戏剧是什么

作业10-5提炼主题

作业10-6目标概述

该章节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这一章涵盖以下内容: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且将它们分类;将传统的故事作为一个灵感的来源;口述的掌故是家庭故事的另一个来源;测试一下你对某一个题材的研究;最大限度的利用媒介,并且使你的故事更加紧凑。

收集原始素材。寻找素材的人要在生活中许多不可理解的线索、暗示和细节中寻找意义。具体途径包括:

期刊

报纸和杂志

历史

神话和传说

家庭故事

童年趣事

社会科学和社会历史

小说

二、测试主题

测试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做些研究并反问自己来对于自己的选题进行重新思考,有助于我们在选题的确定方面更加精确。教材中设计了一些问题,供初学者在测试时参考。

三、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在收集原始素材和测试主题之后,作者借鉴了戏剧中冲突逐渐升级的概念,让创作者在题材的选择和规划时,甚至是后期的编辑时要遵循戏剧的这种原则。

四、运用媒介激发感情

原作者提出:纪录片应该打动我们的心,而不仅仅是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它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告知我们发生了什么事,也在于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些需要创作者通过媒介来激发出观者的感情。

五、主题驱动电影和角色驱动电影

六、需避免的主题

作者列举了几种不是很好操作或者说可行性不强的主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又相当的参考价值。

七、展示和变换

八、进一步阅读

原作者推荐了两本迈克尔·拉毕格的书《拓展故事创意》、《影视导演的技术与美学方法》,对于初学者可以做拓展性阅读。

三、考核知识点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一、收集原始素材的具体途径包括

二、测试主题

三、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四、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  酝酿你的故事

1、识记:收集原始素材的具体途径包括哪些。

2、领会:测试主题的目的。

3、简单应用:找到故事的张力并且“使危险升级”。

 

第四部分   银幕语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个部分处理银幕语言中难解的问题,并讨论电影语言来源于关于人类感觉的不断进化的观念。拍摄工作得益于又意识第观察每天的生活,思考怎样把这些转化为电影语言。这些的前提就是学习一系列分析摄影的课题,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常常练习可以帮助创作者积累经验。

二、课程内容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所有的语言,包括电影语言,都有他们的语法和传统。电影语言有一系列集中在一起的惯例,它可以使我们通过时间内影像、动作、声音和话语的和谐的结合告诉对方一个故事。

一、镜头

一个镜头是认为这里有含意的某人记录下来的有框架的影像。镜头应该算是创作者的一种银幕语言单位。而观众所得到的意义,不仅是镜头中所包含的事物,那些镜头中不包含的事物,往往也传递出了一些含义。

二、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如果认识了一个镜头的内容,就会知道这个镜头的含意。但是抓住它的内涵,意味着超越表面,解释怎样和为什么它可以用来表示比画面更多的含义。思索交替推动观者去思考关于制作背后的内心想法。内涵是一个文化的行为,依靠创作者能带领观众在形而上学联系的道路上走更远。

三、并置的镜头

当两个镜头并列在一起,或者剪辑在一起,我们可以从两个镜头联系中寻找意义。

四、轴线

    场景轴线,是真正的主体到主体的轴线。每个场景还有一个观察者到主体的轴线,这叫摄影机轴线或摄影机到主体的轴线。

五、演员及其表现

这里根据心理学上的一些基本现象解释作为观察者的摄影机如何确立轴线和组织镜头。

六、潜台词

    发现一个动作线索并去解开隐藏的动机和角色内心的世界,我们称为情景的文本的表面下,隐藏着情景的潜台词。

七、空间中水平运动

当摄影机在空间水平移动时,移镜头、推拉摄影、跟镜头用来形容这些运动。

八、空间中的垂直运动

升起和降下是垂直上、下的运动,并要有类似的动机。

九、银幕方向与改变

银幕方向是来描述一个主体在一个画框或顺序中的方向或运动的一个术语,但是为了视觉上的流畅,银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往往可以改变。相应的又一些方式。

十、同一活动的不同角度

    在文学中,多重视点不仅揭示场所的物理变化,而且暗示心理和感情的视点变化。在单一场景变换视点,对应着一个观察者的关注的变化的程度。

十二、抽象

细节经常抓住你的眼光,从而有象征意义,或一个部分象征着整体。这个经常使用的原则在电影中叫做隐喻法。我们的眼睛经常看到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即,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东西。

十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我们经历一个充满二元性、相对性和讽刺的对比的世界。人们的注意力往往经历从主观的转移到客观的过程,银幕语言存在于复原每个观察者注意力的每个方面。

十四、持续时间、节奏和注意力

    十五、次序

在纪录片中,创作者只表现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有顺序的展现最重要的部分。

十六、转场和转场策略

 

第十三章 作业:影像分析

 

一、作业13-1构图分析

目的是去研究眼睛对于静止画面构图的反应、眼睛对于动态画面构图的反应以及讨论用视觉元素构图如何完成更多想法。教材中有一系列的方式。

二、作业13-2剪接分析

目的是学习电影语言的习俗,以便使用更得心应手;运用标准的词汇与专有名词缩写、分析一个影片的结构、把影片的声音也看作构成元素。

三、作业13-3灯光分析

该作业的目的是对剧情片与非剧情片中的一般打光状况作基本分析,同时了解灯光气氛是怎么造成的。

本章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第十四章 作业:基础摄影

 

一、声音理论

纪录片方向的学生往往有种忽视声音的倾向,不协调、不合适的收音很少是设备的过失,而是使用设备的方法的过失。该部分试图通过对于声音理论的梳理,让学生对于声音的处理更加专业。

1、作业14-1室内收人声的试验

2、作业14-2室外收人声的试验

二、掌控摄影机课题

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可区分为两类,上脚架和手持摄影机,它们都有不同的目的。 

3、作业14-3上脚架:采访一个人

4、作业14-4手持摄影机跟拍静物的练习

5、作业14-5手持摄影机向前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5、作业14-5手持摄影机向前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6、作业14-6手持摄影机后退跟拍动态对象的练习

   本章需要学生自行阅读,不做考试的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一、镜头

二、镜头的内涵

四、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  银幕语法

1、识记:镜头的基本含义。

2、领会:在认识镜头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领会镜头的内涵。

 

第五部分 拍摄前的准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是创作者在有最初的拍摄构想后以及在拍摄前,应该做的重要准备。它包括最初的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前提或对纪录片的预测,落实研究去寻找可能要拍摄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写一份计划。

这个计划既能使创作者(特别是独立制片的作品)在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时,可以传达影片要表达的意图,又是计划按照它的正确方向发展的形状。写计划可以使创作者的想法接受严格的逻辑和表达上的测试。它会促使你回顾、复查你最初的设想,发展想象中的多种可变性。并且你可找到在文体或结构上的其它可能性,而它们通常是不经准备就直接去拍摄时会错过的。

选择的工作团队以及预先建立的信任和了解对拍摄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决定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原因和方式时,这个前期准备阶段相当于在拍摄了。

二、课程内容

第十五章 初期研究和计划

 

本章旨在通过对于纪录片创作中前期准备工作的梳理,让学员对于该阶段的各种工序有感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实践中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具体的拍摄任务。

一、拍摄前的工作

任何影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都包含了拍摄前所有的决定和安排。对一部纪录片而言,它包括了题材的选择、调查研究、组成制作小组、选择所需的器材、决定采用什么方式与细节以及确定拍摄的进度。

二、研究与检查

调研的目的是:收集背景和基本的事实信息以便逐渐了解整个情节,这样就可以将情节聚焦到最有意义的部分,同时使可能的被摄者熟悉并信任你。调研还可以传达你拍摄这部影片的动机和目的、观察大量的有个性的行为进而使创作者更明白什么是常态和非常态,也更明确人物所代表的意义,以做出代表性的选择;通过调研观察谁是好的被摄制者,谁不适合,从而形成计划,在计划中表明想表达的意图、主题和风格,这样就能由他人来验证创作者的想法,并且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调研可以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应该具有的根本目的,还可以帮助收集所有的你在拍摄中所需的人、事方面的资料。

教材中有以系列的步骤帮助初学者来展开调研。

三、纪录片的计划

    计划是传达制作者意图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创作之前需要寻求赞助时。创作者要向赞助商陈述自己的影片,即通过一份影片的文字叙述版本来寻求支持。应该尝试把计划做得更清楚、更有说服力,由此才可以提出所需的人力及预算。

教材中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计划书。

四、计划

一份完整的计划除了关于拍摄的部分,还应该包括不少细节,甚至是封面也需要注意,这在国外的创作者来看非常正常。教材中也涉及了这个部分,可以给初学者作参考。

五、拍摄大纲

一份计划由一系列项目构成,而拍摄大纲则是一份拍片意图的文字叙述版本。对于那些创作者正想说服的人,比如赞助商等,拍摄大纲将成为他们判定影片好坏的一个根据。

六、预算计划表

也是帮助创作者对于自己的拍摄各阶段、各环节需要用到的资金的一个分析列表,同时也帮助赞助者在提供资金前对各项明细有更清楚的了解。

教材中提供了几种表格,帮助初学者来核算。

七、内容简介

是对所有以上部分的汇总,还包括样片等。这份文件包对于你在推广自己的作品很有帮助。当然,在拍摄初期就要搜集资料,以便于洋片完成后的文件包制作。

 

第十六章 拍摄前的调研

 

一、研究中的同伴关系

纪录片的拍摄往往是团队行为,在团队中处理好同伴的关系,不仅仅可以使得拍摄顺利,还可以帮助集思广益,对于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范例讨论

    在选题确定之后、正式开拍前,需要对拍摄的地点及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对于主题的深入挖掘和细化。

研究关系

对于拍摄对象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梳理。作为创作者,要了解拍摄对象中的人物,同时也要让对方了解你。这样才能在拍摄中建立起信任。

两个研究策略

在前期的调研中,要避免承诺别人一定会拍摄对方,因为话题的不确定。另一个原则是:不要承诺把粗剪完的作品给对方看,这样也是避免了不必要的参与和评判。

决定动作并选出拍摄对象

动作的概念来自戏剧,这里是要求创作者在了解拍摄对象日程安排的前提下,去寻找到有事件性元素的场景,同时在这些场景中确定拍摄对象。

隐喻性角色的价值

   纪录片像镜子一样,单纯呈现真实是不够的,创作者应当发掘出比题材本身更多且超出观众预料的东西。而人物的选择部分应该在角色上具有传达更深意义的功能。

预访及人们在镜头前的变卦

在确定了主要拍摄的人物之后,还应该对这些人物进行一次预访,这样对于了解那些对象比较善谈,哪些比较害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确定人物的主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影片的主题性结构

纪录片工作者的职责是洞查表像和揭示真相,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通过调研确定主题性的结构,借此可以吸引大众注意到隐伏在社会结构底层且不为人知的部分。

复查

    在前期研究阶段,创作者要尽可能与更多的人交谈,收集大量不同的观点。但同时要通过复查,对于相左的观点进行重新的确认,并回归到自我的认知上。

发现细节和发现工作前提

一部够格称得上纪录片的影片必须对社会的某些层面持批评性的态度。大部分有意义的人或事件,在于其中有某种冲突正在发生。寻找到冲突,还在于寻找到表现冲突的细节。

9、工作前提的必要

在纪录片创作中,用任何一种即使是带着偏见的假设性想法来开始,都要比用一种缺乏情感的空洞的科学方式好。

三、将研究提炼成计划

1、发展、矛盾和冲突的必要

任何纪录片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改变。许多纪录片的失败,是因为它们一直都处于一个静态的情境中。找出改变在哪一点发生,是确保影片情节有发展的最好办法。一旦你确定乐队这部影片的冲突,你得把它转化成银幕上可见的实际行动呈现出来,否则它只是个抽象的概念。

2、戏剧曲线。戏剧曲线的概念源于希腊戏剧,它代表大多数故事叙述问题的方式。它主张故事的发展,应通过不断增加的冲突和紧张的场面来体现,直到主要冲突达到高潮或“危机”,之后因为逆转而得到解决。

3、最好的情节如同微型戏剧

4、寻找冲击点和戏剧单元

一段情节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戏剧单元。

5、说明、事实与解说

在开始正式拍摄之前,你可以预先想到一些解说,一方面使片子得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便于联结各个大段落。一味依赖解说当然不好,但为了使观众了解片子的内容,不断提供诸如名字、地点、年龄、日期、时间、主要事件的段落及关系等事实的资料十分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