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检讨,我今后再也不跑背靠背马拉松了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9-17

 

昨天,我完成了太原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40分;今天,我完成了北京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53分。很多朋友祝贺我完成了背靠背的马拉松,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绝对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儿了。坦白地说,这一次背靠背的经历,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折磨,折得不能再磨……


一次突如其来的背靠背


第一次听说背靠背马拉松,是今年1月2日的厦门马拉松,我的第二个全程马拉松。当时,看到跑跑团的几个朋友风尘仆仆地赶过来,一问,他们刚刚跑了1月1日的深圳大鹏马拉松。


你们知道吗?当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我完成一个马拉松都跟死了七八次一样,他们居然还能两天完成两个马拉松!


这还是人吗?


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完成一次背靠背的马拉松——我觉得至少够我嘚瑟半年的。


但是我毕竟还是不敢,我这种跑龄不到两年的跑渣,怎么说也不可能做这种傻事儿。


但是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操蛋,你越不敢做的事,往往机会就越大。我早早报名了9月16日的太原马拉松,然后很幸运地中签了。但是接下来,北京马拉松也公布了赛程——9月17日,比太原晚一天。


我本来是不想报名的,但是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朋友告诉我:“北京马拉松号称国马,是每个跑者的梦想,中签率极低,一般要两三年才能抽中一次,你要不要攒个人品?”


我哪里知道还有这种讲究,听上去倒也挺靠谱,于是就报名了。


如你所想,我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北京也抽中了,我遇上了一个突如其来的背靠背,想哭都不知道哪里哭去。


一趟改了又改的行程


自己报的名,含着泪也要跑完啊。我开始拼命堆积跑量,拒绝了所有的酒宴,重庆的八月,气温42摄氏度,我也毫不犹豫地出门跑步。跑完回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连鞋子里都是水。


然后我开始买机票。我的计划是这样:


14日飞太原,去好好游览一下这个陌生而历史悠久的城市,因为最近看《宋史》,里面到处都提到太原,总得去现场看看;


与此同时,我北京的朋友帮我领好装备订好酒店等我;


16日跑完太原马拉松,坐着动车去北京,直奔酒店睡觉,第二天一早就起来跑北京马拉松。


听上去是不是很完美?但是这一切都被北京马拉松的一个规定打乱了:北马的装备只能自己亲自去领,不能代领。



我整个人都蒙圈了,等我跑完太原马拉松到北京来领装备,从北京西站赶到国家会议中心,人家都收摊了好吗?


想了半天,含泪退掉去太原的机票,重新订了14号去北京的机票,先领了北京马拉松的装备,然后去太原,跑完太原再回北京,然后回重庆。


这样看来也行,但是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北京到太原的动车票,卖!完!了!

我真的是绝望了,仔细研究了一下,还有14号晚上和15号中午各有一趟的票没放出来。还等什么,抢吧!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真的抢不到票,我就放弃太原,全力准备北马PB了。


结果还算过得去,我两张票都抢到了,为了时间充裕一点,我退掉了15号中午的票,14号晚上直奔太原而去。


一场跑得极其憋屈的太马


说实话,在跑太原马拉松之前,我就觉得有点对不起它——我把它当成了北马的热身赛。


以往每次跑马拉松,我都在想怎么PB,目标多少,唯独在太原,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够保存体力,把速度压低。


枪响之后,我随着人群往前跑,一路上极其纠结,冲两公里马上就降速,忍不住的时候又冲,冲两公里又降速,我简直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强行把配速一直控制在6分钟左右跑了25公里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今天节约十分钟,明天要花半小时来补偿。


于是,我干脆给我一个第一次跑马拉松的哥们当起了私兔,一直带着他以630的配速完成剩下的17公里。中途他想休息我就陪他休息,他想补给我就陪他补给,他想降速我就陪他降速,就这么以440的成绩完赛。


就是这个哥们,他的太马号码和我的北马号码一样


虽然太马跑得憋屈,但是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所有的肌肉韧带关节都没受伤,连酸痛的感觉都没有,只有右脚大脚趾头的外侧打了一个花生大小的水泡,一切都还好,就等着北京马拉松了。


在回北京的动车上,我一直在按摩自己的双腿。感谢上苍,到北京之后,双腿几乎恢复正常了。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一个欲哭无泪的深刻教训


今天早上,我终于开始了我的北马之旅。毕竟是没有经验,我从早上出门那一瞬间起就错了。


北马官方提示的存衣时间是5点半开始,比赛时间是7点半,我当时还在心里笑:这么早去存包,等开跑的时候,手机都没电了,还跑个啥啊。


所以我5点半起床,换好衣服吃了早饭贴好了肌效帖,6点10分晃晃悠悠出门了。我住在宣武门,距离前门坐地铁只有两站地儿,无论如何都来得及。


但是事实证明来不及。出了地铁才发现,人山人海,行动极其缓慢。3万人的规模,在马拉松比赛里并不算大,但是以往我们全马选手都有专门的检录通道,统共也就3000来人,这一次,所有人都是全马选手,数量是以往的10倍。


这么说吧,我随着缓缓的人流,直到7点过才走到了存衣的地方。


到这儿一看,我瞬间崩溃了。存衣车前密密麻麻都是人,根本就是一动不动,离我最近的是F号段的存衣车,都被人群隔开到30米开外可望不可及,而我是C号段的,根本就看不见。


主办方在设计动线的时候没有设计成环线,而是同一个口进同一个口出。你想想,上万人挤在这个狭窄的通道里,进不去出不来,基本上就算是堵死了。我当时就做出了判断,如果我要存衣再出来,可能都赶不上7点半的出发了。


算了,果断放弃吧,拎着包跑完全程吧。好在我包里东西不多,一件干衣服,一个充电宝,一根充电线,一张公交卡,一张房卡,一包纸巾。我出门还在后悔忘记带自拍杆,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太英明了。


好吧,这是我第一次拎着包跑马拉松。有多痛苦呢?我有个朋友说过:“跑到30公里以后,我连一张纸都嫌重。”


我旁边这位哥们,说好了加微信给你发照片的,出来之后就找不到你了,如果你看得见,给我留言


是的,我还要拎着自己的包。


事实证明,我这样的跑渣的确不适合背靠背,还没到半马的时候,我的双腿就已经疲态尽显,心率也开始提升起来。我只能不断降速,甚至跑三公里就得走二百米,一直不停补充盐丸和电解质饮料。


最后,我以极其痛苦的状态完成了北京马拉松,成绩453。


一场非常诚恳的检讨


这次背靠背之后,我终于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跑量没有达到足够的积累,不要轻易尝试。我跑了不到两年,累积跑量才2800公里,最好成绩不过4小时26分钟,实在是没有资格做这样的极限尝试。说实话,跑完这两场没受伤,已经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关照了。


背靠背很不尊重马拉松运动。这两场比赛,温度和赛道都堪称完美,除了太原的天气稍微有些雾霾之外,其他的都是我跑过的最适合出成绩的马拉松。如果这两场比赛相隔一个月,我肯定每次都能PB。


我是刚刚接触马拉松运动,现在是跑瘾最大的阶段,看见马拉松比赛就想报名。很多朋友都劝过我,说我参加的比赛太多,我一直不以为然。到现在我才知道,他们说得没错,我是应该减少比赛的数量,提高比赛的质量。


这辈子再也不尝试这种背靠背马拉松了,很多事做一次就足够了,毕竟我也是四张的年纪,安全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我的年纪只会越来越大,危险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再强调一遍:今后我要是再跑背靠背的马拉松,请你们在后台用各种恶毒的语言辱骂我本人,我保证不还口。


但是我最后还是必须啰嗦一句:


不管怎么说,我毕竟是跑过背靠背马拉松的人,哈哈哈哈,我说过要嘚瑟半年,就一定要嘚瑟!



                       

题外话:我开了个新浪微博“赵龅牙”,万一失联了我就在那里给大家打招呼


页面下方的广告

你戳一下我就爽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