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刍议技击家(续一)

 隐士的书屋 2016-09-18

刘子明先生说:“想成为技击家,跟想成为歌唱家、舞蹈家都是一样的,要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天赋,不仅是身体天赋,还有悟性,没有天赋,怎么都不行。第二是基本功,基本功首先要正确而且高明,练同样一个东西比别家的强。其次是扎实,功夫下的扎实。第三是智慧,人要聪明,打人不仅需要功夫,更需要智慧。有了上面这三条,剩下的就是就是一个恒字。没有上面这三条,练上一辈子也成不了事。”

杨世垣先生讲:“胡六聪明过人,基础下的实,胆子也大,他一到,气势就到了,这个装不出来。虽在武术界他只是个票友,但动起手来,很多有名的拳师都不是他的对手。”

刘、杨两先生讲的意思差不多,我深以为然。所以,不是有状元师傅就一定能出状元徒弟。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徒弟有时候比找一个高明的师傅还难,因为高明的师傅一旦出了名,人在明处,你知道去哪里找。但要想找合适的徒弟,则如大海捞针,只能靠缘分。

此外,孙剑云老师说,师徒之间要有缘分,这个人和这个拳还要有缘分,才能练出来。

当年张大辉先生来拜山门,每天缠着孙剑云老师一定要入门,因是党员,孙剑云老师不想收。孙剑云老师说,她从来不收党员,这是规矩。但是后来还是收了。

我问孙剑云老师:“您怎么破了规矩啦?”

孙剑云老师说:“我和张大辉有缘。”当时我并不太理解其意,后来才逐渐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实不仅技击,任何一切艺术莫不如是。

技击即要有深厚的基本功,还要有创造力,没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欲望与勇气是成不了大技击家的。孙禄堂先生仙逝后,有人看到孙存周先生的拳架与他父亲的拳有不一样的地方,诘之。孙存周先生说:“是,我就是要和我父亲的拳不一样。不是我父亲的拳不好,我的功夫赶不上我父亲的十分之一,而是我这个人跟我父亲不一样。”其实这正是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拳要合于自己的本性、唤起自己的本然性体,才能发挥拳的最大效能。所谓拳与道合。

1928年7月1日江苏省国术馆成立的时候馆址就设在南京,有人说杨澄甫去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这是讹传,杨澄甫去的是南京的江苏省国术馆任教官。还有人说孙禄堂先生是为了躲避中央国术馆某拳师的挑战,跑到镇江去的。更是讹传。江苏省国术馆直到1929年才迁址到镇江,因为那时省会定在镇江。所以若有人挑战孙禄堂先生,在孙禄堂先生去江苏省国术馆后,挑战的理由更为充分,看看同在南京的两个国术馆哪个国术馆教师的武艺高啊。所以,孙禄堂先生去江苏省国术馆不存在躲避挑战一说。这是题外话,因为有些人总喜欢借讹传、谎言来说事。

当年曹晏海颇有技击天赋,因为两馆同在南京,他就经常到江苏省国术馆来,一定要拜在孙禄堂先生的门下学艺。

孙禄堂先生跟曹晏海一交谈,就知道他是急着想成名,所以孙禄堂先生就不给他重立根基了。让曹晏海以现有的基础,直接从八卦步、飞九宫和散手练起。

为什么?

因为孙氏拳的基础是形意拳,要从孙氏三体式练起,这个起点太高,一般没有三年的功夫,三体式练不出名堂。孙剑云老师说,鉴于当时国术馆是一年一期毕业,孙禄堂先生只好对三体式的这个基础降低了要求,但也要有百天筑基。没有一百天的孙氏三体式的功夫,是不给开拳的。能例外的只有一个姜怀素。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文人,他自己也没有指望要练出什么功夫。

1929年的浙江、上海两次全国擂台赛,孙禄堂先生只让自己的老徒弟孙振岱上去显示了一下,赢了两场之后,就不让他参赛了。去打的都是跟自己学拳只有一两年的新弟子。目的是为了让新弟子们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所以,成就技击,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实战的实践。当然,得有明师在做指导,从实战中取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成为技击家,实践实战对抗,尤其是强对抗是很重要的一条。过去练到一定程度,就要出去打去。孙存周先生16岁正式随父亲练拳,19岁就打出了名堂,后来被他打败的名家多了,人家弄清了他是孙禄堂先生的儿子,这些人中很多是孙禄堂先生的朋友和师兄弟,人家找到家里来问孙禄堂先生,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孙禄堂先生。孙禄堂先生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面给自己惹了麻烦。所以孙禄堂先生对孙存周先生说:“你要打别在我这里打,这里都是我的朋友。你有本事你就背着黄包袱到远处打去。”因为当年江湖上讲,身背黄包袱,打死不流泪。孙存周先生也真有这种勇气,练拳仅有三年,就背着黄包袱闯荡江湖前后五年余,所向披靡,竟打出来自己的一片天。这就是能成为大技击家、大实战家所要具备的气质,不怕死,乐于冒险,勇于挑战。孙存周先生之所以成为了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技击家、实战家,与他这种气质很有关系。

同样的还有孙存周先生的弟子驼五爷,在冒险与挑战中获得无限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就与价值。这种成就与价值不需要别人来认可,而是发自自己心底的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这是真实的人生价值。有的人虽然得到世俗社会的外部认同,但自己不能认同自己,这是悲哀的,因为他是为世俗的价值而生活,没有按照自己的精神来生活。这种人是成为不了大技击家的。能成为大技击家者,一定具备自由的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虽然外表谦和,但内心狂野,没有拘束,出手无情。驼五爷、胡六爷皆如是。

没有胆气,不能成为技击家,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馆考时,马承智知道晚了,没做任何准备,急忙赶到南京参加,连规则也不太清楚,先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不管不顾地就参加。这是技击家的气质。今人没有这种气质,你就不要期望自己成为技击家。

孙存周先生的身背黄包袱万里行,马承智先生买好棺材上擂台,驼五爷孤身挑战中外匪徒,胡六爷的睥睨群枭、独拒豪强,他们是在看到了前人成堆的白骨后依然故我。让今人领略了技击家应有的气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