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任梁自杀事件】职场抑郁症已悄悄潜入,你怕吗?

 也纳人才 2016-09-19

中秋佳节,团圆赏月的日子,年仅28岁的一条生命离这个世界远去。纷纷扬扬蹭热点传谣言之后,得知乔任梁是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是因为张国荣、三毛、海子、顾城,无一不死于抑郁症,周星驰、憨豆先生、崔永元也曾经饱受着抑郁症的折磨。


以前总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远,觉得这是有钱人、明星才会得的一个病!比如这些知名人士:




梵高:


悲情画家抑郁离世




丘吉尔:


一个忧伤倔强的老首相




戴安娜:


天堂里的忧郁玫瑰



张国荣:


替我们完成了轰轰烈烈死去的想象

直到前不久,也纳君的一闺蜜生完宝宝,言及自己患上“产后抑郁症”,身份的转换,月子的邋遢,伤口的疼痛,宝宝的哭闹,不规律的睡眠,甚至婆婆的下奶汤...这一切都让她疲惫暴躁,感觉世界一片灰色,好在老公及时发现,后续引导治疗,现在才偷偷的告诉我。

 

说实话,我是很吃惊的,闺蜜一直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姑娘,有她在的任何地方都笑语不断。她说完之后,偷偷的去搜索了一下,才发现抑郁症离我们如此之近。尤其是“职场忧郁症”,在你我身边悄悄潜入。


俗话说“职场如战场”,业绩考核、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本身的困难和矛盾,让很多职场人士压力陡增。失眠、头痛、心慌等躯体不适时常发生,失落、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接踵而至。

中国心理协会有关职场抑郁症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至4.8%,50个人的团队中就有一到两名抑郁症患者,上班族已成为抑郁症的主高发人群


尽管职场中抑郁症患病率如此之高,但目前绝大多数职场人对抑郁焦虑症障碍还停留在情绪层面上,认为只是情绪出了问题而并非是一种疾病,更不会刻意去治疗;在已知患有抑郁症的人中80%患者选择隐瞒病情;也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对工作的影响应该排在脑血管、心脏病之后。

 

那么,什么样职业类型的人容易患“职场忧郁症”呢?

工作压力越大,抑郁症就较常见:

1、具有时间压迫性及人际竞争性的工作,如业务工作及定期有业绩会报工作者。(说人话:比如业务员)

2、需频繁调动工作地点及内容的工作,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及新同事会造成很大的生活压力。

3、缺乏同侪伙伴的工作环境,压力及责任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担,一旦有事,压力难以排解。

4、缺乏社会认同感、社会价值观评价较差等级的工作。

5、作息不正常的工作,如轮班、熬夜、时差多等工作,容易影响生理时钟,造成内在失调。(这个比较多)

 

「测一下:你有没有职场抑郁症」

在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受损是常见的并发症状,而且在整个病程中都长期存在。尤其对于职业人群来说,认知功能受损已经成为职业人群抑郁症的主要特征。认知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

注意力集中时间变短

记忆力减退

经常丢三落四

决策非常困难

负性思维变多

下面是美国著名心理专家David D·Burns博士设计的小测试,不妨来测试一下。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目上打分:

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 严重(3分)

1.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评分标准:

0~4分:没有忧郁症

5~10分:偶尔有忧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忧郁症

21~30分:有中度忧郁症

31~45分:有严重忧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小贴士:远离职场抑郁症,学会自我减压

面对职场抑郁症,做好情绪及压力管理,自然就没有机会让忧郁症成为自身的苦痛。

1、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修正不合宜的自我特质,EQ是可以透过重视和训练而加强的。

2、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追求什么,向往什么,不要盲目攀比。

3、以开阔、弹性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危机也许会变成转机。

4、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比如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

5、把压力说出来、唱出来、写下来,心理倾吐、歌唱减压、写作治疗都是流行而又有效的心灵疗法。

我们该如何面对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1. 不要歧视,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评价抑郁症状,如指责患者懒散、不思进取、不孝顺等,将疾病与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

2. 表达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不应该是简单的安慰“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

3. 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充分沟通,家人、亲友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对于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症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4. 重视运动的作用,抑郁症患者往往因症状影响不愿参与运动,家人亲友的陪伴、鼓励在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日益普遍的抑郁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像对待感冒一样,加以认识、了解和理解,,避免抑郁症带来更多的恶果。


最后,愿逝者安息,生者释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