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菊诗话

 老刘tdrhg 2016-09-19
    咏菊诗话
    金风送爽,又到了菊花飘香时节。标韵高雅、傲霜怒放的菊花被宋朝名士周敦颐称为“花之隐逸者也”。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期,已有分类记录各种花卉名色的书籍问世,宋代刘蒙著有《菊谱》。晋代陶渊明弃官归隐,爱菊成癖,逸气如云,他的住宅庭院遍种菊花,把酒对菊,常常醉卧花丛。其咏菊花的诗文名句俯拾可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官后,旷达自适,以松、菊为伴,并不以贬谪为苦,曾吟诗云:“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款。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坎。”晋人成公绥更是对菊花顶礼膜拜,他说菊花:“芳逾兰惠,茂过松竹。”
    菊花因不与众芳争春,在万物凋零的肃杀秋天一枝独秀,而经常被赋予战斗的精神。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不第后赋菊》诗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充满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描绘了一幅摧枯拉朽的壮丽图景。伟人毛泽东也写过一首《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意境辽阔,气势磅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时,菊花在一些文人骚客笔下却成了另一番情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词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借花喻人,抒发了对丈夫深笃的爱恋之情,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王实甫《西厢记·送别》有词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遍地“黄花”(菊花)使崔莺莺触景生情,肝肠寸断,就连那霜林之色,也成了离人眼中流出的泪。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写了这样一桩咏菊公案。苏轼因与老师王安石论解字,自恃聪明,语多讥讽。时为宰相的王安石厌恶其轻薄,左迁其为湖州刺史。期满回京拜见王荆公(安石),在其书房内见到他未竟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菊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因而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到苏轼续句,认为他学疏才浅,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而轻薄之性不改,遂再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让他去亲眼看看落瓣的黄州菊花。史实是苏轼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由开封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警世通言》将不同政治集团的争斗演绎为文人雅士间的斗谑,为“铁骨不教秋色淡”(明·唐寅《题菊花》)的菊花平添了几分诗情和雅意。
    黄巢在《题菊花》诗中写题:“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反历代文人咏菊孤高隐逸的情调,表现出崭新的思想境界和战斗豪情。今人尹宏隽也以《咏白菊花诗》表达了一种高洁的情操:“碧叶银花不胜娇,一尘不染堪自豪。阅尽人间诸颜色,还是清自为最好。”谨录之与大家共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