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薪火相传100年:专访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主席檀杏敏

 宗放 2016-09-19

问起王其和太极拳,她滔滔不绝;说起自己,则几句带过。采访结束还叮嘱我:多宣传王其和太极拳,少写她本人。



 I 本刊记者 翟越



她长我近20岁,却不以前辈自居,只让我称她大姐;正坐如钟,站立似松,行走若风,颇有武林侠士风范;为人豪爽,古道热肠,接触的人谈起她有口皆碑;爱人从政,曾在多个不同的岗位工作,最远到新疆去带队挂职。她一肩挑起全家,无怨无悔,待丈夫荣升高位后,她没有夫荣妻贵,反倒时常叮嘱司机秘书管好车子和办公室;退休后,在大家的六次掌声中,就任协会主席,近花甲之年为一项武术的传承尽心尽力,时常自己搭钱做事。

她就是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主席、邢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檀杏敏女士,2015年11月底,本刊记者走进邢台古城,走近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姐。畅谈两个小时,问起王其和太极拳,她滔滔不绝;说起自己,则几句带过。采访结束还叮嘱我:多宣传王其和太极拳,少写她本人。

话说起源

记者(以下简称“记”):武术门派经常是起源于交通要地,比如当年流传“镖不起沧州”。我看史料,王其和太极拳起源也是这样?

檀杏敏(以下简称“檀”):王其和太极拳起源于邢台任县邢湾镇环水村,地处是大陆泽腹地,那里也是我的老家。大陆泽位于任县一带,历史上曾是北方重要的内陆湖泊,源于太行山的九条大河在此汇集,方圆百里。“黄鸟白鱼泛清浦,十里稻荷在镜湖”就是当时鱼米之乡的写照。环水村顾名思义就是四面环水的中心岛,村民靠水吃水,以拉纤撑船、保镖押运、割苇织席为生。这里崇文尚武,清代出过父子诗人刘永锡、刘书旗,写过多篇吟咏大陆泽的诗篇。大陆泽当年水路发达,也算交通要地。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都习武成风。人来货往,当地人不管从事哪行,总得学得什么防身,几乎家家练刀枪,人人会拳脚。仅在清末就出现过一位武举,一位拔贡和副贡。王其和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记:太极爱好者熟悉的还是陈、杨、吴、武、孙五大门派,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王其和太极拳吗?

檀:形成于清末民国初年时期,是由太极大师王其和先生在长年习练武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将两拳精心相融而创编的一套新型拳式。现在,该套拳路已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载入《永年太极拳志》,并于2014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多年的悉心研练中,王其和先生根据自己的体悟,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圆活飘逸”的特点和打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他创下这套拳路,下盘结构严谨、步伐灵活、转换自如,上身舒展大方、庄重柔和,整体拳架大小适中,圆满紧凑,练用结合,健身与实战完美统一。行拳时,以心行气,以意导形,体用时,动作轻灵,外柔内刚,手法绵软,而发劲干脆,有着独特的太极韵味。

该拳在创编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无任何名称,王其和先生边练、边研、边传,只说是郝为真、杨澄甫等先生所传的拳。经过几十年,逐渐流传开后,才有人称其为“混合架”、“综合架”或“郝杨架”、“杨武架”、“软硬架”,也有直呼“其和架”或“王式太极拳”的,直到近年,才统一称为“王其和太极拳”。

记:听说王其和先生的武艺融合各家,他的习武经历是怎样的呢?

檀:王其和自幼酷爱武术,并不为拳种宗派所限。以大武术的眼光,兼容并收,择能而师,一生追求真功夫。他最初随本村人习洪拳,功夫精湛,练就一身外家拳功夫,并使得一手好绳鞭和大刀。可他不满足,便走出家门遍访名师。曾拜景廷宾为师,苦练景家刀法,还拜著名镖师刘瀛洲学习三皇炮锤,还向梁老温学习散手。历经数年,功夫大增。可一次他在与郝为真徒弟较技时,竟然输给对方,深感太极拳的功法神奇。此时,他的老师刘瀛洲也开始推崇太极拳,并与太极名家杨兆林、郝为真成为盟友,交往甚密。经刘先生介绍,王其和到广府城拜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达六年之久。期间还受到杨兆林、杨兆元指教,受益匪浅。1914年王其和随郝师赴京。在京期间,见到了杨式太极大师杨澄甫先生,因民国初年广府发大水时,在滏阳河搞水运的王家曾救过杨澄甫的妻儿老小,再加上已具备扎实的功夫,所以便得到了杨澄甫先生的格外器重和厚爱,并留在身边朝夕学艺。其间王其和还经常得到杨键侯老先生和杨少侯先生的指教。杨家两代大师将其拳技奥秘倾囊相授,并将王其和视为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所列传承表中,王其和在精选传人中名列其中。后来王其和先生因突患肠疾返乡,后又无意于名利,终老乡里,所以没有像杨澄浦大师其他弟子那么有名气。

记:听您讲这些,其实王其和先生当时就具备了创派的条件,王其和太极拳没能尽早推出,除了他的淡泊名利外,还有没留下文字图片资料,没被更广泛了解也是原因之一吧。

檀:有一定关系。 


百年传 

记:在刘仁海先生诞辰100周年的2004年,你们举办了纪念宗师百年诞辰座谈会。在第二代弟子中,刘仁海先生贡献最大吧?

檀:先师刘仁海不仅是贡献最大,也是功夫最深、理论最高、影响最广的。他是王其和先生的大弟子,也是我们环水村人,一生都隐居乡里,虽未名扬于外,但授徒上千人,桃李满天下。

他和王其和先生的结缘也有故事。17岁那年,他浇园劳累,倒卧在井台边水池中纳凉,不觉睡着,醒后腰疼难耐,虽经百般治疗,未能痊愈。当地人有尚武传统,深知习武疗效。这年初冬,他便拜本村人王其和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太极,疗效日显,不到一年,竟彻底好了。从此终生练拳不辍。每天他在家人起床前一个多小时就起来,练够五趟拳家人起来就一起下地干活,晚上不练够五趟拳不睡觉,进步特别快。为了练拳,他中午不像一般人要歇晌,常和师弟王景芳(王其和之子)一同来到村外河岸的柳荫下,练习推手,旁边放一盛满凉水的大木桶,口渴体乏就喝上一通,一晌下来,差不多就喝光一桶水。夏夜便和师弟到村外打麦场,赤膊光腿,发手时便把对方往麦垛上扔,出汗后滑如泥鳅一般,他称此功夫为“泥鳅功”。

其和祖师也特别看重他,去世前几年,春夏秋三季经常每到中午,提一壹茶水,等在仁海宗师干完农活回家路过的祠堂门口,练过一趟拳,推过一会手,才能回家吃饭。冬季则差不多每天在一起练拳。

记:都说刘先生拳艺高,武德高?

檀:他所演练的拳势舒展大方,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并有幸被我们的老会长也是我师兄拍了一套完整的拳架照片,成为王其和太极拳存世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图片资料,被王其和太极拳传人奉为套路圭臬。1960年春,刘宗师受县政府推荐参加了在巨鹿县举办的邯郸市武术运动会,那时邯郸包括现在的邯郸市和邢台市,人才荟萃,宗师以技术分近乎满分的成绩取得了成年组第一名,名扬冀南。可是刘宗师淡泊名利,放弃了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赛事,失去了在更大范围内扬名的机会,在我看来,也是一件憾事吧。

他一生中,从不自侍技高,逞强斗勇。多次有人来讨教过招,与人交手,他也是点到为止,从不当众发人,让对方心悦诚服。事后也从不当众提及胜败之事,来访者输拳的事,都是输拳者事后自己说出来的。凡是与他切磋过的别门拳家无不有口皆碑,推崇备至。著名武式太极拳大师姚继祖先生也是我的恩师,生前几次提到宗师时都说“刘先生推手水平高,别人比不上。”后来他几次与师叔们友谊竞技,并没落下风,他说:“不是自己拳技水平高,原因主要是前辈们对晚辈友情施教时不带敌意,心不设防。”论及其他拳种或太极门派,他从不以狭隘的门派观念进行褒贬,与他接触的人,无不敬佩他的武功和人品。

刘宗师一生授徒近千人,这些弟子在他身上不仅学到或见到了正宗王其和太极拳的精湛功夫,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感受到了那种平凡而高尚的人格力量,并深受其影响,成为弟子们心目中的“武林孔子”,化成弟子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记:第二代中还有位代表人物就是王景芳先生吧?

檀:王其和先生之子王景芳,生于太极世家,未成年时就对太极拳的精要心领神会。他个性鲜明,身手矫健,一生崇拜杨班侯先师,笃信“不打不成交”,专喜往访各派名家高手,定见输赢,一生未曾失手,平生只服师兄刘仁海一人。他拳架大方灵活,尤善散手,出手绵软,发劲干脆。举手之间,只听一声“去!”,对手无不应声倒地。王先生不仅拳脚好,而且水性好、善使船,更具有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时期,他曾冒险为邓小平摆渡,夜过澧河转战冀南;也曾被日寇用枪将右腿打残致僵,落下残疾,但仍动作凌厉,使人叹服。

记:您是第三代吧?到第三代第四代代表人物就多了吧?

檀:是的。第三代传人有数千之众,代表人物有刘舜曾、李剑方、刘云廷、张志祥等,第四、五代传人已有数万之众,其中汤晋铭、王金城、李国英、檀克勋、张贤茂、檀俊强、吴彦旭、李斌、王少敏、刘青松、倪剑浩、于志跃等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奖项,获省、市级奖项的更是不胜枚举。 


太极人生 

记:您说了这么多起源与传承,也说说您自己吧。最初是怎么与太极结缘的呢?

檀:我祖上是环水村,爷爷辈迁至邢浮湾,祖父兄弟四人都练太极拳,父亲也练,我也受到当时尚武之风影响。我父亲和刘仁海师父是挚友,从小我就知道太极拳能健身、防身。我家就我这一个女儿我就想咱不打别人,也不能被打啊,所以就想学武。先是跟父亲学,后来又和刘仁海师父学。那时正是文革,太极拳属于破四旧之列。大人们不能公开练,时常晚上到我家,把大门关上,偷偷地练。我也跟着学,那时我们村学太极的女孩子就我一个。

记:您爱人李剑方是第三代传承人,听说他学拳还是您父亲介绍的?

檀:他练得比我好,还写了一本书——《太极文武论》。我们都是邢家湾人,他从小就喜欢练武。他父亲托我父亲檀文堂介绍他拜刘仁海先生为师。只要刘先生来我家就叫他过来当面指教。

记:结婚后还能坚持练吗?毕竟上有老,下有小。

檀:确实不容易。尤其70年代末80年代初,负担挺重。在单位我是会计,回家后要做家务,还要亲手做鞋做衣服,每天晚上还要给缝纫社加工做一套衣服挣一块五毛钱钱补贴家用。结婚了我就主要照顾家,让爱人里里外外都不用操心。晚上经常是忙到11点后才有时间和我爱人一起练上一会才睡。早晨5点起来又开始操持家务上班。1987年当时太极大师李宝玉的女儿李桂花姑姑在我们家住了半年,她要求特别严格,我先生每天十趟拳,我六趟拳练不够不让睡觉,确实辛苦但是真受益,当年姑姑还心疼我称赞我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记:您爱人书中也写到过这段,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太极拳会坚持不下来,其它事业也难成功。

檀:结婚后就是他主外我主内。他生活严谨工作敬业,业余时间还要参加武术、书法活动,我就打理好家庭,这就是对丈夫最好的支持。有拳友来练拳,有外地朋友来,我都想办法招待好。

记:练了几十年,您从太极拳中得到怎样的收获?

檀:一个是好身体,虽然现在60岁了,觉得自己一点不老。第二是精气神,别人老说我年轻,有活力。 我想和练太极是分不开的。

记:每个人对太极拳都有不同的感悟。您写过《浅谈太极拳体用一致性》,还是觉得二者缺一不可吧?

檀:太极拳以健身为“体”,以技击为“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的人只注意了太极拳健身的功能,而对太极拳的实战功夫一无所知,把太极拳打成了“太极操”,现在社会上大多把太极拳称作老人拳、病人拳,原因就在这里。另一方面,有的人热衷追求太极拳的技击功夫,而缺乏科学的练功方法,忽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甚至损伤了身体。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传统太极拳科学锻炼要求的。

记:我也正初学太极,有时觉得练拳架很枯燥。

檀:练习拳架,也叫盘架子,是太极拳修练的基本功,即使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还要继续通过盘架子再深入、再提高。练习太极拳,就是要从守规矩入门,练到纯熟时,逐渐达到从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如果一开始就不得要领、不守规矩,还没学会走就想飞,势必会枉费心机,走弯路,甚至误入岐途,“学拳容易改拳难”,就象盖房子,根基打歪了,房子永远建不好。如果身架不正,其他要领都会失真变态,也就更谈不上体和用了。我的恩师刘仁海先生,当年常说:“低头猫腰,传授不高”,并要求弟子们要把太极拳要领练到身上,形成习惯。我们讲究四个字——德、真、悟、恒,有德,真练,常悟,有恒心,要想学功夫,必须下功夫,没别的捷径可走。

记:专家们都说练太极拳要慢要静要松,前两个还好理解,怎么才能放松呢?

檀:有些理论比较难懂,我师父刘仁海常说,没那么复杂,怎么舒服怎么来。松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和姿势、意念、劲别密不可分的,而且太极拳的放松,功夫层次不同,境界也不同,放松是无休止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一味的软弱无力。太极拳的放松是在意念的引导下,由松入柔,积柔成刚,最终达到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体现于太极拳的中庸之道,是阴阳互融、互变的最佳状态。吴彬老师说,练太极就是六个字:“心静、体松、气和”说得非常好。

记:太极拳说复杂也复杂,您能概括下您理解的太极拳吗?

檀:大道至简。练太极拳就是一种享受,顺其自然的舒适享受。站、坐、走,人生无处不太极。 


走向未来 

记:您一直以照顾家人为主,后来又怎么当上主席的?

檀:2001年,第三代传人牵头成立了王其和太极拳研究会。我当过会长助理、副会长,2013年换届时上届老会长也是我师兄刘舜曾先生在会上突然提出让我继任会长职务,我没有准备,开始不同意,大家鼓了六次掌,我才勉强接下来。确实不想接主要是没经验,怕干不好,负不起责任。上任这两年,我是把大家当成家人努力做好服务,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原来研究会的基础上,经省民政厅审批成立了“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并成功审报了2014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天津、太原、深圳、石家庄及邢台市大部分县市分会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在有序地积极展开。

记:既然已经成为一个流派,就得多出来交流,才能被认识和承认吧?

檀:我们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重庆太极文化节、少林寺武术文化交流节、博鳌太极论坛暨全国“企业家杯”太极拳大赛、香港国际武术节、邢台市首届传统武术拳比赛、全国农民传统武术大赛等各级体育武术部门举办的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功夫实力和整体良好形象。

记:百年传承,重任在肩,对未来有哪些规划?

檀:要做的事很多,得一步步做扎实。

首先是广泛普及,我们响应政府要求,开展六进,进厂区、社区、学校、机关等活动,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王其和太极拳。我们要求教练义务授拳三年不收费,其次是做大太极产业。我们成立了东方太极缘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准备建立演武团,面向全国招生。我们明年7月将参与举办“王其和杯”2016第三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节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还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太极缘》,是部民国戏,以王其和先生生平为背景。更远的规划是建设东方太极城,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我们的太极城是要紧密配合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要建太极博物馆、竞赛馆、太极养生园等和太极文化有关的产业,欢迎各界朋友合作。

原文刊载于《武魂 · 太极》2015年12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