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那一口甜香——老家炒糖圆

 迷茫的星空610 2016-09-21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多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太多的点心可以吃。也不能总闹着上街去吃烧饼、麻团这些小吃。为了解馋,妈妈总是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每每我们一闹,都能闹出不同的好吃的东西,有一样东西,我觉得不比那天还好吃,那便是糖园子了。

鱼米之乡的人们,对于米的利用怎么都数不清,光糯米这一点,就有特别多的花样,比如按形状区分的有呈四边形的称“糕”,如年糕、云片糕;呈饼状的成“饼”,如南瓜饼、香芋饼;呈球形带馅的称“团”,如麻团、青团、红团;呈球形不带馅的称“圆”如汤圆等。

“炒糖圆”则是由汤圆炒制而成,刚炒出的糖圆色泽金黄,外表酥脆,内里甜糯。咬一口,甜香之气特别浓郁,每次吃的时候都能吃一大盘,比什么点心都好吃,害的母亲怕我消化不良,不让吃太多。

离家在外,每年可回去的机会寥寥,每每想到母亲,便想到那时候炒制的糖圆子。每次一回到家,炒糖圆是第一道必吃的甜点。

记忆中的那一口甜香——老家炒糖圆

炒糖圆所需的原料很简单,只需四样:糯米、水、油、糖。炒制的工序也比较简单,就是用大锅油糖翻炒即可。但是能炒好却是特别之难,每次看母亲做的时候,我都会努力记下过程,大体如下三个工序。

首先是揉糯米面(老家称月粉),不是所有的汤圆都能炒糖圆,能用作炒的要求必须用一定的温热水拌糯米粉,水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了回让糯米变熟,上了粘性,无法揉出形状。温度过低了,粘性不够了,又揉不出形状,一炒就散。同时水量的多少也要恰到好处,水少了圆子就炒不熟,水多了会炒成一大坨。用大约60-65度适量的水与糯米粉充分搅拌,跟揉面一样,反复充分的揉。要记住揉的时间不要太长,糯米面凉了就容易干。

第二点便是揉圆子,用手从大面饼揪出一个差不多的形状,然后迅速用双手揉出圆球出来。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工序了,每次都抢着做。

记忆中的那一口甜香——老家炒糖圆

最后一点,炒制——这是关键的步骤,也是决定成败的步骤。由于糯米粉粘性大,很容易炒不熟、或者炒成一大坨,或者是炒焦。因此圆子下锅时的温度、油温、火温,炒制时如何翻炒,都是特别难控制的,每到如此,我是只能在锅下观看,不一会功夫,原先白色的圆子会鼓起来,变成大一些的秋装,同时颜色会从白色慢慢的变成淡黄色,进而变成金黄色。这个时候,母亲会在锅里撒入白糖,再迅速翻炒,白糖会化开并裹在圆子的外面,这个时候每一个圆子虽然外面有糖,里面是你粘性的,翻炒的时候却一点都不沾,好像是蹦蹦跳跳的黄色乒乓球一样。再炒制片刻,即可装盘,一盘完美的炒糖圆就此出锅。

记忆中的那一口甜香——老家炒糖圆

轮到我开吃啦,一口糖圆下去,那个熟悉的甜香,放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恍惚间,看到母亲看着我,好像还是很多年前看我的样子。只是,母亲老了!

就是这个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