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制定机构文化策略

 旅行者79 2016-09-24

线上分享第七课:如何制定机构文化策略

嘉宾:顾源源

嘉宾介绍:顾源源老师是颗粒公益首席执行官,对公益品牌和组织文化有着深入研究,担任多家基金会的品牌顾问及组织文化培训讲师。所创立的颗粒公益传播发展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公众教育的NGO组织。主要通过为公益组织,基金会和企业CSR等提供以品牌为导向的影像服务的方式让公益变得更有影响力。服务范围囊括公益品牌整体视觉化解决方案、公益影像制作及传播,品牌传播培训等。机构曾获“2014南方致敬公益组织奖” “2015责任中国公益机构奖”“中国民政部行业突出贡献奖”“2015公益映像节最佳作品奖”“2015北大安平公益创新新锐奖”等多项全国性公益奖项。

一、关于颗粒和自己

颗粒公益是为公益组织、企业CSR和基金会提供公益影响服务的NGO,颗粒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三年已经有28名全职,这也与颗粒公益的文化有关。

二、关于机构文化

我们看待一件事物时,通常会通过技术、制度和文化属性三个由浅至深的层次来看待,技术是方法、办法,制度则是流程、制度、法律,文化属性就是意识形态、共识。公益组织也可以分为这三个层面,从技术层面出发的公益就像改变结果的公益,比如简单的捐助、简单的助学;从制度层面出发的公益就是政策引导,可能是最不道德的道德,可能会通过抗争的方式去取得成果,有可能推翻的是一个不好的规定,更有可能推翻的是一个更有远见的决定;从文化属性层面入手的公益从社会意识形态入手,改变的是公众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公众的选择和行为,一般被称为公众教育。

如果一个公益组织的发起人只关心技术或者只关心公益组织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这个领导只能为同事当保姆,同事没有信息和资源,要重复做的事情也从没有被教过,只有将重复做的事情形成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但是只关心制度和流程的领导,将带领出一个没有生气、没有创新、死板的团队,很少有人会挑战领导制定的制度和流程;如果发起人关心的是团队的文化,并积极地向团队输出文化,把核心的文化变为团队的价值观,变为共同判断事物对错的依据,整个团队就会共同希望自己的组织变好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关注文化属性要重要于关注制度,关注制度要重要于关注技术。

三、如何构建机构文化

文化可以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者面对问题,总是想着突破一切障碍去做好事情;弱者遇到同一个问题时,反应往往是把阶段性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整个团队则会变为一个推脱和畏首畏尾的团队。强者和弱者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身边的文化造就的。

建立组织文化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总有一个突破口可以让我们简单地开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机构组织的共识和共同的气质,如扶贫基金会的坚持,爱佑基金会的跨界,颗粒公益的变化。颗粒的变化,不因市场发生变化而恐慌,不创新就不舒服,项目不断迭代,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颗粒的一些经验

发起人就是机构的核心文化,说出来不如写出来,鼓励的和打击的会形成文化,耻辱文化更见效,荣誉文化更持久,文化需要一遍遍的强调,文化和制度需要自洽,文化是一种相互适应的过程,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新人的前三个月最重要,文化本身需要迭代。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机构第三。

文化可以带给我们高增长,给员工带来荣誉感,文化能够辐射周边,打动更多捐赠人。

征稿启事

第三部门思想汇等您投稿

您是公益伙伴,您立足现实,以理性与常识,以浅白的语言,道出深刻独到见解,乐于与公益伙伴分享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您的观点一旦得到我们的认可,即可与大师们的作品一样被平台录用!

投稿地址:dsbmsxh@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第三部门思想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回顾本期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