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绪淳安县志  2

 文化龙乡 2016-09-24

 

卷之三  方舆志三 
津 梁

九月成梁,夏令也。凡此皆主北方所云。梁者,大都累土和草及葭苇、藁秸诸物,捆载縻束而约之,椓之,捄之,度之,连根柢以成。须岁为之,故曰水涸而成梁。南方水潦无尽竭时,其梁之两崖必枕以石,上用木跨之,栉比相承,有力者则穹其石如覆虹,而皆枵其下,故成之也难,其坏之亦不易。石泐木腐,修旧补废,又可支数年,不必岁岁復作也。淳在万山中,然往往河分岡断,虽曾不容刀而势难飞越,利有攸往,惟梁之。由今掇其拔来报往衢处者録于篇,小小者不悉数也。志津梁。
太平桥 在县中街,一名状元桥。
青溪桥 在县南,原名青溪渡。 
朱熹诗:
青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雨悠悠。
徐楚清溪古渡诗:
江水新安渡,晴虹百尺浮。乘槎何处客,题柱昔年游。
近市人喧渡,烟空月照楼。临高频望远,鱼鸟思悠悠。
如晓发青溪渡诗:
客棹徐开处,青溪古渡头。林昏残月落,水净晓烟浮。
帆影环沙岸,钟声隔寺楼。曙鸦听渐远,柔橹去悠悠。 
地当孔道,渡者云集,以一叶扁舟荡深溪中,风雨骤至,习坎入坎,禍且莫测也。宋邑令陈公晔创为桥,自澄清门下,横溪列小艇而间以木,比栉如鳞者百丈,因名百丈桥。 
胡南逢百丈桥记:
淳安旧名青溪,以濒溪而名也。源自黟歙,东注浙江,旁连衢、信、瓯、闽诸郡,以趋吴会,往来栉比,朝夕不绝。旧有浮梁,规模狭小,车马之蹂躏,雨之剥蚀,漫不加饬,至布板以渡,渡者凌竞,或垫溺以葬鱼腹。令尹慨然捐俸以先之,邑人皆愉欢乐助,命僧如海总焉。自始庀工,越五月而竣,南北百丈,因以名桥。坚厚平夷,如通衢轨道,行者叹因循之久而作新之速,又念风雨燥湿之不齐,腐朽波荡之不保于后也,市田百亩有奇,岁收其入,使修者有继。较夫粉饰目前而不计异时,以传舍梯荣者相去亿万。乡父老属余为记,乃次第其语,题于桥之础,庶几遒人过之,或摭以上闻也。 
庆元三年,邑令郑公擢新之。淳佑丙午,虞公兟改今名。
王遂青溪桥记:
淳佑六年,淳安县青溪桥成。知县事陵阳虞君求文以志不朽。淳邑山溪,上受歙流,下过钱唐而注之海。比岁邑多水患,屋庐漂荡,津梁之设屡修屡毁。虞公捐俸钱四十万为之倡,官吏士骈首聚财,长桥贯之为节一十有八,浮桥跨之为节二十有七,织联舟,其数一倍。始于秋七月,成于十月,委费尽省而徒杠梁之病不闻,易名青溪。废兴之故,曷可以不记。
国朝顺治十五年邑令张公一魁,康熙三年邑令趙公之鼎,康熙二十四年邑令胡公就臣,康熙四十四年署令米公调元,康熙四十七年署令徐公益哲,康熙四十九年邑令杨公廷傑,雍正二年邑令高公士模,雍正七年邑令王公仕源,雍正十三年邑令查公世柱,乾隆五年邑令宋公武元,相继修葺,俱勒石于南河渡口。
张一魁青溪桥记:
余每喜梁。吴均书,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真视无碍,把玩幽胜,如行富春道上。及有青溪之命,由钱塘溯浙上游,至邑茶园而上,蔚蓝清浅,湍不隐鳞,山山滴翠,皆生寒树,较越中山水又加乎。溪南界澄清,船舫相缀,若星之泻汉,类虹之饮涧,春洲鹦鹉、流水桃花之句,举可相赠。然而片水烟波,万山风雨,遥睇行踪,往往却步,则何也?会春,当邑祭有事山川,则舫巳半沉,栈皆朽断,胥隶前导鱼贯得渡,曷方之舟之乎?奚桥之足云也。既而里老陈牍盛言,青溪为邑孔道,无间奇赢行役输归如织,而邑中薪斯艺斯者,且居强半。方其人稠舫不胜载。至若水,楫不及施。虽衣带水,如航海焉。莅兹土者,悯念斯民,爰有浮梁之建。但在往昔平广周好,如步康荘,迨于踵事木几転坏,频年修葺,几同败笠,则是无故材之良梧,分而董事者之当其人与否也。夫经久之图,不苟完之能就。令长不惜捐俸维新,而董斯役者每循故智,蹈前辙,材必选夫坚贞,必戒夫堕,涤若虑,勤若事,又何古始之不可复。而缀葺之频仍也哉。
王仕源重建浮桥记:
还淳邑治南逼青溪,跨溪而通南道者为百丈桥。自宋始,兴废不胜载,亦名青溪桥,实造舟而为之梁也。岁戊申冬,余理兹土,则向所建之桥,为狂澜败几两匝月矣。桥废而民乃争一苇之渡,其何以堪。爰上陈郡宪张公,可其请并捐俸为属吏倡。余敬广宪仁,削衣贬食以资经始,而诸同志亦各捐清俸之,嗣是邑之绅士与百性询,以事者众矣。工肇于巳酉夏季,不隔月而竣。四舟为维,维有九,联诸旁者铁绠二,长百丈,而竹缆辅之,复用铁猫四沉诸溪,以御漂荡。舟承架,架承板,一一制如旧,而选材则取诸新。桥既成,父老以余之首成劳也,请记颠末。余惟天下事,始可能也,卒为难。自兹以往,诸父老遂谓坦垣施施,竟从枕席过耶?设也岁修,仅具文公田,中饱司桥者。受若直,怠若事,则一苇争渡,前患方始矣。是用立禁入,条勒诸石,竖青溪南岸,以为程序。嗟乎!司教之职,令民厄者安,陂者平,塞者通,劳者逸,如是类复何限!一桥之成,嗛嗛致颂,则父老之责望于司牧,抑何浅也!是为记。 
乾隆九年甲子秋七月,洪水怒号,舟梁铁绠罄遭漂没。邑令刘公希洙上其状。抚军常公亲臨勘验,咨部准入,钦工委员估计动支公项银两,重新造作,悉如旧制。淳人德之。乾隆十四年,邑令周公挺修葺。乾隆十五年,又为水激漂去,惟鐵绠仅存焉。邑令趙公云龙详请公项重建桥以渡。
桐 桥 在县南十五里,即马坡坑,邑令汪公贵建。
马波桥 在县南十五里,港口镇北,邑令汪公贵建。
东濠桥 在县南二十里,云濛山东。
安 桥 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妥桥。
灵佑渡 在县南三十里。
平水桥 在县南五十里,溪流峻急,涉者每有垫溺之患。明成化间,知府朱皚,通判刘永宽始为木桥以济之,名平水桥。
青山桥 在县南七十里,明商辂建,子良臣移桥于此。
白塔桥 在县西半里,旧有白塔,故名。
细 桥 在县西半里。
安溪渡 在县西五里。
西硎桥 在县西三里,上有戈府君廟,一名武安桥,邑人洪本美重修。
召石渡 在县西十里。 
程敏政召石渡诗:
千尺波心得异观,水云中锁碧巑岏。蛟龙近窟蟠根久,鹳鹤危巢堕影寒。
白社可能传弗印,红尘曾不到渔竿。他时浮玉论形胜,拟山灵说二难。
息般渡 在县西三十里酝。
云溪桥 在县西四十里,通嶶大路,在淳为第一长桥。
云溪渡 在县西五十里。
深渡桥 在县西五十里三都,宋梅峰建。
富至渡 在县西六十里。
富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富至源。
蜀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威平寨北。
余坑桥 在县西六十里,宋宾于重建。
虹 桥 在县西七十里。
通济桥 在县西七十里。
万花桥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
鱼梁桥 在县西七十里云仙菴上,宋梅峰建。

练 桥 在县西北八十里。 
周上治记:
由虹桥左十里,近桂林,多峭壁,陡岸难行,逾拆岭始得沙蹊,有桥然跨涧上,一峰纯石端立,松萝蒙缀,间以映山红粲灼,娟幽宜人。其下沉潭二亩,净绿萦洞壑间。远远有一山环之,曰象山。从桥南正望,有山若趋者,蜿蜒截上流,不见来水源,曰鳅山。其上峰矗立秀削,翠匀光浮,若天半神女,袿,刻饰来迎,体复肃,欲弛不敢,因整容伫对久之尔。时四顾寥无猿鸟声,惟溪上一二家,在烟莎冷橹中,与水鹭结邻而巳。噫!何处无山,但赏者少耳。然至此山亦遂少,有情无情,安知山之遇我,不如我之遇山耶。桥名练,为桂林方氏所有。舆人云家君子将结亭桥畔峰石上。
仙人桥 在县西八十里尹山洞,古有汪老僧庵,桥居庵前,北一石儼立若人,乡民因以祷祀。
金堤桥 在县北一里金板,方氏建。
龙涧桥 在县北五里,邑人余趙丝重建。
五龙桥 在县北五里,桥旁有五龙廟,故名。
端口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乡,邑人方子谟建。
进贤渡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沙溪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渡市。
青云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湖。
惠济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吴希哲为一念僧作疏募建
沙溪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里仁桥。
三会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有三会寺,故名。
魁星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以其地有魁星石,故名。方一蘷赠太学生洪有轮诗云:别愁去作星楼梦,长傍河西牛斗边。
回溪桥 在县北五十三里,因溪流廻绕,故名。国朝雍正五年,僧心白募建。
轩驻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
龙溪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
横山桥 在县北六十五里。
小 桥 在县北七十里文昌。
凤山桥 在县东北七十里凤山下,一名潭头桥。
潘坂桥 在县北七十五里,往分邑要津。
缵桥渡 在县北八十里。(鲁予淑捐田八畝以给渡夫。)
端平桥 在县东北八十里。
毓秀桥 在县北八十五里,鲁秀屏建。
梅口渡 在县北九十里,童起凤、童骝等捐田建。
凌云桥 在县北九十五里。
白佛桥 在县北一百一十五里,路通嶶杭。
云溪桥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嶶州、昌化。
星 桥 在县东湖北,方氏建亭于其上。
社 桥 在县东半里。
马踏桥 在县东一里。相传有仙人骑马过此,故名。
东溪渡 在县东三里。
凤凰桥 在县东十里,任昉故址。
赉爵渡 在县东十里。
塔航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府志载陸公渡即塔航渡也。盖明推官始为之。
培风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云峰桥 在县东三十里太平乡云村。明济南太守吴文洄倡建。乾隆十二年吴承谟重建。
吴鸣虞云峰桥记:
淳东三十里,云峰之西有云桥,长以丈计者五,阔二丈,面方平,两堤皆绿,级上如眠笏状,非特云峰一方之水口,实东往来要津也。余祖居于斯,桥之南先茔在焉。丁卯夏初偕侄春官员外郎名联珠者诣祖茔祭扫,诸昆季为一一指点名胜,振策游览,望嵩山,过至德祠,瞻拜始祖及延庆季子公。沿流而下半里许,即凤凰山之大观阁,阁立山崖,翠石玲珑,峭壁,俯临百仞,溪涧清流左右环绕。登斯阁而凭眺者,必由云桥进步。余倦行,席桥坐,见川泳云飞,耕蓑钓笠,与夫樵歌牧笛隐隐从松林而出,令人名利热肠一时冰释。因询云桥颠末,创自前明隆万间济南太守文公,历今一二百年。癸亥春,水冲堤壤桥尽圮,越两月都无整顿意,以其费繁而事杂也。族弟承谟慨然独肩,出金数百两重建,长阔如旧,而高且坚胜之。余谓承谟是役可谓济南有后矣。诸昆季闻余言,为备述近之义举,如修祠以妥先灵,治道以便行旅,煮粥赈饥,运米平粜,费已不下千金,诸当事称其善不怠,非虚语也。一桥之费又多乎哉!联珠闻其言而壮之,因请余书,以为之记。
垆坂桥 在县东三十里,吴希哲为化禅师作疏募建。
惠人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龙山乡,跨合洋溪三十丈,累石为址,架屋其上。宋淳熙二年重建。一名合洋桥。年久圮毁。 国朝康熙年间,里人黄居蔼重建。
陈晔合洋桥记:
合洋有溪当冲衢,问津者憧憧不绝,异时编独木以济,投步惴心。若春夏狂湍坌来,则荡析委波而逝,逾旬阻绝,民病涉久矣。今为桥其上,修三百尺,广十二尺,负干甚隆,布板则密,覆以长廊,掖以朱阑,坚缜杰丽,长虹卧波,若济巨川,毋假舟楫矣。夫履险者曰涉川所以利涉而济险者。桥岂惟桥哉!凡举一事,毋载胥及溺,毋薄人于险。如是桥,岂不砥如坦如,永底荡平哉!是为记。
合洋渡 在县东四十里。
茶园渡 在县东五十里。
仙翁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明建。国朝乾隆二十年,方德炎重修。 
记:
字山去县东南五余里,山足皆溪,曰赋溪。溪之西有庙,翼然临于其上者,仙翁庙也。仙翁谓谁?汉黟国侯方储也。宋庙额曰真应,故又曰真应侯。桥名仙翁者,庙在溪上而桥当其前也。桥于赋溪若僻,建、寿、龙、兰恒必由之,亦要津也。桥之水,发源泓远,中分为二,湖塘者其合也。合而复折,溯流潆回,抱以东大溪者,其合也。志有之方公乘鹤轩至此登舟,故又曰轩驻。溪流不甚湍急,霪雨水涨则浊浪排空,势不可御。询诸里父老,曰:旧有桥,木为之也。水患荐兴,漂弱莫援,可常恃哉?居民之作息,行旅之往返,咸病之。嘉靖庚寅孟春月,方子克新暨侄希和等率其族属里邻,祀仙翁于祠,祀已,乃谋于众曰:险靡桥弗济,桥靡石弗永,厥功维艰,厥费维繁,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众佥曰:慎厥初图,惟厥终俾不坏,敢不敬与?乃卜乃度,爰资爰助,石采于山,基累于渊,墩双峙而中虚以通舟楫,梁高拱而栉比以通舆马,崇以尺者二十有八,纵以尺计者五十有六,衡以尺计者二十有七,翼以石栏而左石相关,护以土堤而东西相向。费出于助者几百计,力出于佣者几千计。始事于是岁三月庚子,比十二月已巳告成矣。厥途既通,厥险斯济,于是居者相与歌于室,曰:出而作,入而息,吾其朝夕无阻矣。行者相与歌于路,曰:往者过,来者续,吾其漂没不患矣。噫!有是哉!仙翁之桥也,弗闻于官,弗厉于民,而成之不日,垂之不朽,方子其殆有功于是矣。予过赋溪,父老携杖而请记。余虽不预其事,亦窃幸焉,于是乎书。
聚星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相传宋时,近桥有邵氏前后五人登第,故名。
厌口桥 在县东六十里。 今查在东北四十里航头,名航头渡。
锦溪桥 在县东六十里。明崇祯年,邑令杨公启声建。
方尚恂锦溪桥记:
沿雉水而下六十里,左腋为锦溪,其地处建淳之会,西通徽歙,行旅负贩、耕夫牧子之属,涉无时,肩相摩也。水源从石门怒而趋与歙江合,不胜驶。每春夏浍潦暴涨,歙江之水且阑抵溪口,助其狂驶益甚,不可飞渡。岁寒冱也,则齿齿而流淙淙,冷刺入骨。涉焉者胫几如剪,往来病之。先是杠梁之议,数矣,迄不见端。岁壬戌,有徽侠汪某者以金数百来,力肩兹役,鸠工伐石,大昌厥施而旋旋圮。盖去山而桥于湖洲,距山约数武,而捷然东西,漭不受,砋砋危而流沙不能束水,其冲啮激荡以至于溃且尽也。后改卜趾于两山之麓,依山为岸,枕岸为梁,视故趾虽迁一牛吼地,然易危而安,有其绪矣。亡何汪没,弗克竟。壬申,杨侯来莅吾淳,下令曰:川无舟梁,王政之阙也。庀费董威,是在令坚瑕完防,其以问圬人而经营攻事,则迩兹桥者,父老子弟无所辞力焉。乃仍呼汪氏孤来励成先绪,益以好施,择镇民之才者董其役邪。许屃赑子来,恐后不浃岁问,虹如练如元圭告矣。驰骤以适,褰裳无嗟,行人踔跃而呼,一朝违险就夷若此,而侯驾偶临亦且酎酒嘉劳,与诸父老落之。是役也,补缺事于前,利攸往于后,可谓甚休。夫侯之福利我淳,非一矣。靡灾弗恤,靡害弗除,产坠弗举,功施在淳,淳人歌舞之。诸如此桥而簿书旁午,且为行道计长久,奠之康庄也。昔苏子瞻咏英州何公桥曰:愿公千岁,与桥寿考,持节复来,以慰父老。今淳之德侯何异英州。锦溪之浒,世世颂杨公桥不忘,谁谓苏吟不可继也。侯名启声,蜀之屏山人,乙卯乡进士。桥以某年月经始,落成于某年月。司督者则余子某某,方子某某,与有劳焉。
国朝乾隆五年, 寺僧
重建。

马嵓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安福乡,制如合洋桥,而其长过之。
沙湖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因湖而名。
横山渡 在县东安福乡。
小溪渡 在县东南七十里。

续纂津梁
召石渡 同治癸亥,邵润清重建。 
教谕竺士彦记:
盖闻徒杠舆梁,王政所重。向于巨浸汇集之区,往往有宜于舟而不宜于梁者。淳邑新安江,其源发自黄山,至小金山而湍急。昔人所以有“与浮王拟一难”之句也。渡当孔道,往来如织,而水势深险,波面弥阔,有非▲梁所能驾者。盖一叶之杭,由来旧矣。沧桑而后旧制就湮,杨柳依依,唤船何处,行者苦之。邑人邵润清乐善好施,汲汲以利济为务,乃捐资造舟,募人操楫,日给工食。癸亥夏,都人士以孤棹往来,行程多滞,复醵全添置一舟,自是而招舟子,鲜有人涉邛否者也。爰书此渡缘起,以为之记。
芹坑桥 在县东七十五里建淳交界,光绪已卯建。 
邵秀亭记:
距小溪五里许,曰芹坑。坑以西有村落数家,盖即以坑命名者也。溯坑之源,以蛇岭为昆仑,墟汇其流,则田桥东直接新安江,第水势汹急,迅驶如江,大不利于徒涉,而斯遂为往来要害之区,且驾桥地界建两邑,上通宣歙豫章,下达杭越苏淞,旁亦暨乎婺州柯城等处。芒竹杖,络释不绝,因利乘便,亦既习而忘之矣。不幸而圮于阳侯之怒。忆同治纪年已来,屡壤屡修,迄无成效。比光绪初元,则桥石荡然,势不能不赋苦叶之句,而载胥及溺不可枚数,有心人恻焉伤之。由是创始者坚其志,旁赞者竭其力,敬终者助其资,鸠工载石,盖兴工于已卯之夏,观成于辛已之春,望若流虹,斜如缺月,凡廿阅蟾兔而斯桥焕然一新。呜呼!人不难于虑始,而难于乐成。此天下事大较也。以斯桥之毁,贻性命之戛,使其始焉卤莽,继焉剥蚀,终焉决裂,则坦途不几为畏途也乎。诸君子存心悱恻,善与人同,或殚心力,或轮资财,皴足茧手,瞬及月,诚所谓真始而敬终者。斯即成毁之,循于无穷,果令后之昔,独不可借物力以增地脉,体天心而全人乎?予甚嘉诸君子之乐于从善也,予尤欲借诸君子以为乐善者劝也,因记其事,而署芳名捐数于左。

水 利
河渠有书,沟洫有志,后世言水利者承权与焉。淳居万山之中,惟一江受纳而千流泒分,霖雨浃旬则沟塍莫辨,暵干累日则桔槔为劳致烦。圣王嗟洞之儆余,效桑林之自责,吾侪小人何以为颜也。惟蓄泄之以时,庶有备而无患。志水利。
古 渠 汉建安时,中郎将贺公齐由县西凿渠一道,引西山泉,横市中而东注焉。后此每遇大比之年濬之,多预荐者,率以为验。宋元丰、淳熙间,邑令何公友直,陈公晔,皆濬之。
方仲谋重新古渠记:
县之西城,旧置暗沟一道,引西山泉通注县渠,直东而流,不二里而会青溪。居民谓为至便。自旧城溃委,日月远,民家贪其利者平沟而为己业,泉既不通,城中古渠亦从而淤。每春夏之交,霉雨暴作,积水无所决泄,冲没街道,居民墙壁往往摧坏,民甚苦之。熙宁丙辰秋,著作佐郎何公友直出宰是邑,下车月余,考图牒,访古迹,遂令兴工,不崇朝,果见故道沟中铁尚存,浃辰而毕工,又谕临渠居民,各居界分,叠石固岸,以图经久,众皆悦从。元丰元年记。 
方有开修古渠记:
还淳,有泉源于北山,注为西池,亘阛阓以东,澄澈绀寒,人爱护之,凿石为渠,冶金为,其来旧矣。熙宁中尝堙塞,著作何公按其旧浚治,阅四十有五载。宣和庚子,邑毁于兵,泥涂瓦砾,弗渫弗治,或蔽以屋,朽坏弥积,人以为病。执事者间岁鸠民,具畚锸,号呼从事,民乐趋之矣。而吏辄裒取其佣,直以自利,卒不溃于成。淳熙五年,令尹陈公为邑,决意开导,必复旧乃已。乃辟乃理,且为三闸,以节其出纳,油然泓,锵然宏放,有琅色,有琴筑声。于是邑人欢欣相告,如胸臆开而耳目明,徊翔渠上,乐公之德不能已。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后之言复性者,亦曰:水本清,沙或沮之,导民之情与水无异。公有导民之术,渠实似之。书为从政者法焉。 
明嘉靖间,邑令海公瑞疏濬渠濠,无淤塞,载惠淳记中。万历甲申,邑令萧公元冈又濬古渠,筑二湖隄。
汪道昆重古渠东西陂记:
淳安,古始新县也。汉建安中,引西郭水渠而东流,绕郭若带,广寻有二。唐仍其旧。迄宋熙宁、淳熙而递濬如故。近罹寇虐城坏,淤湮者什三,没者什七。万历癸未,萧令君下车,诸父老介诸孝廉文学上渠便宜,令君酌时宜,与之更始,渠广仅当畴昔之半,广当渠之半,穷则梁之。又以西郭诸山谷水东注如建瓴,涸可立待也。借令渠复而水不继将焉用?渠乃辟雉潭为西陂,诸山谷水皆来会,即龙山之麓辟东陂,约下流而捍之。就西陂筑堤一,东陂二,修广皆倍西。乃借浮桥田若干亩,坛场田若干亩,易民田为陂,少不足则捐禄入而与之价,鸠工伐石,则市闲田以供,渠修三百寻有奇,为石防者三,梁者五。冬十月农隙首事,明年春正告成。要以勿亟而捷,若有神则悦使之效也。于是诸孝廉文学抵余碑之,以纪成绩。 
国朝以来,附近居民瓦砾填渠,几灭其跡。雍正十三年五月,诏开浙省水利。檄行到县,邑贡生邵弘图,生员余琎、邵廷锡、邵<曾羽>等,遵例籲濬古渠。奉浙闽总督觉罗满公保,巡抚黄公叔琳暨各宪迅饬开濬。始事于甲辰之夏五,鸠工于乙巳之仲春,居民踊跃趋事,仅匝月而告竣,渠道复新,永遵为规,勒石县治中街太平桥。
东 湖 在县东,中有石亭,旧名砥柱亭,一名迓官亭。
徐楚东湖砥柱亭碑记:
淳居浙之上游,实惟青溪旧治,金山麓背,锦水澄鲜,曲折潆纡,远映楼阁,徐从桃花东岸,吸饮西山之泉,汇于海,达于海,穿赭龛,过龙门,万顷风涛,一日千里,茫乎不知纪极,而青溪晏若也。其水口一山,濒江而上,势若游龙。紫阳夫子谓“青溪流过碧山头,隔断红尘三十里”者,是巳。第渠泉环市,表里山河,数十年淤积不治,并与桃花之源失其故道。萧侯莅任,首询民瘼,力当厥任,不浮于费,不羡于征,一惟处措周详,克期永济乃巳。盖公视为己事,寸心独断,益弘咨诹。其为是役,必于襟喉迅泄之处,多方排击,石沉骇浪,根测幽宫,亘巨松,延袤万叠,夺神功而转坤轴,隐然长江一天堑也。随与二三僚伍经营渠上,量工命日,程畚略基,属诸市民而告之曰:吾兹守土莫厥庶民,古渠所经尺寸皆吾官物,尔侵吾界,我正吾疆,纵勿尔罪,可坐视而不为之所哉?得尺还尺,得寸还寸,各祛壅于以完其初不旬月间。而元丰、淳熙之迹斑斑出泥沙而睹天日矣。爰即雉潭夹岸辟西湖以导水之来,龙山之麓障东湖以约水之去。桥梁道路四达盘旋,题曰青溪砥柱堤。凡新旧二百八十丈,渠长一百七十七丈,每渠深广俱八尺,旁余夹道六尺以通,疏汲两湖抵岸价易成渠。东计周围六十四亩,西计周围二十二亩。是役也,肇功万历癸未秋,竣事甲申春仲。侯名元冈,别号昆阳,泰和人。 
萧元冈东湖成诗:
青溪风物改,次第鉴湖开。一水浮渠出,流倒峡来。
月明秋浩渺,风细碧潆回。取适弦歌服,解缨一举杯。 
方学龙东湖长堤诗:
沙堤横比岸,积水平如沼,天空帆影低,市远波声小。
又东湖诗:
莲舟载歌舞,日夜大湖东,挥麈秋河淡,开廉晓日红。
西 湖 在县西,旧有亭,今废。
萧元冈西湖诗:
西山泉万斛,驱石聚为湖。雉水长天接,鱼峰倒影孤。
垂杨新种绿,浴鹭渐将雏。兀坐虚亭上,泠然见一盂。
方学龙诗:
艳色苎萝姬,高韵东坡老。并作湖山观,雨奇晴亦好。
汪汉诗:
松门多积翠,倒影入湖光。时复惊鱼梦,还堪雀翔。
程夔西湖小纪:
西湖与东湖同时开辟。据志,自万历壬子萧令公元冈始。公以县治当有濠。浚濠,遂辟两湖。西湖较东湖为杀,而冈峦回互,出入多高士,最为幽雅。湖蓄鱼可万尾,公令逢掖生掌之。朔风飞霙,集网取鱼,饮酒赋诗,至乐也。旋建文昌阁,面阳就高。公有诗题石,诸生书屋环而抱之,伊吾之声彻晓夜。兴会所至,阁前植高梧一株,大堤植垂柳三四株,夹岸杂植梅桃,人各一株。周丈汝石课其成,久之舒芳跃绿,鸣禽上下,居然小明圣湖也。梅干多欹斜覆湖。康熙丙子,先君与好事者木为桥,累石为基,湖心竖一亭,高山林表,八窗珑,景物都来腕下。周丈与诸老生亦于里湖竖一小亭,水月庵,花朝月夕,风味转佳。盖西湖之盛于斯极矣。极盛而衰,于庚辰之中秋。是年,月色皎如,男女游冶绎络不断,而营卒靓妆高髻,云鬟艳女队中。初夕,殊不觉也。次夕,大哄,闻于官。自是撤尽板桥,游屐不到,砖甓壤漏亦不复缮修。至丁亥竟毁之,小亭亦毁,而堤上桃柳日剪月伐,铲削都尽矣。惟网鱼仍沿故事。然前时诸公借此为诗酒蒿矢,不失萧公风韶。后来者视为利薮,辗转欺负,遂有因里湖淤垦为田者。田上腴,人人垂羡,争端滋开。外湖亦废。至巳未四月二十有三日,阁烬于火,而西糊光景索尽矣。嗟乎!上天之滓,安知将来无萧令风而宰官,又安知少俊中无周丈与先君逸兴飞者?余老矣,犹望后此盛也,因纪之以
鱼袋港 在县南一里,俗名漏港。明万历十年,邑令戴公廷槐捐俸修隄。
戴廷槐漏港议略:
淳治襟带青溪,其源自新安右来,绕治而东之,接东溪水合流而放于江,其抱负环聚,为阴阳冲和之气所凝萃,是以锺为人瑞,元魁卿辅,项背相望。明正德末,南山麓金鱼界,水仅一衣带,细民逐利为舂磨,遂成漏港。水从南奔湍激,覆舟溺弗胜计,且宦兹土者多不得右迁。每大比,淳士不预登选。或水斜流之祟与?余乃从都人士请,鸠工筑堤以护之,溪环水抱,冲气攸钟。自此而名贤踵企,将以媲美前代人文之盛,且安澜委润可以辟耕地,利舟楫,慎毋令蚁穴溃堤也。愿我士民终惠。余以观厥成。
王锡爵重筑青溪堤记:
县界万山中,据全浙上游。水之乘高来者,势若建瓴,而会于新安江之源,出于新都之浙岭,自西北流,绕县治而东,与东溪相合,当其湍激之所,非设堤以障之,则奔溃四溢,罔有定极。青溪之宜有堤也,其议久矣。正德以来,水寝泻而南,县宰黎君尝堤捍之,岁久仍圮。郡守杨侯议行之,而邑令戴君襄其事。将底绩,两君先后各以事去,辍工数载。山水时发,发则毁庐坏舍,邑父老子弟请于新令顾君,顾君具牍白于新守邓侯,既报可。自壬午夏始,涉秋乃成。顾君别计所需,为岁时修筑之用,以图久远。盖贤守令所以养民之意也。前守杨侯,名守仁。今守邓侯,名起宗。前令黎君,名世杰;戴君,名廷槐。今令顾君,名云程。其董役官则典史王学芹、吴希忠也。
官 坝 在鱼袋港口。每岁洪涛骤发,水从南山下,沿冲南岍沙堤,势高迅急,商船经此莫能上,时遭覆没,人以为患。国朝雍正八年,总督李公卫委郡守张公芳,自青溪渡下至香炉台上横溪一带,叠石为坝,并禁借名捕鱼损坏坝岸。自是导南岸之水婉注于北岸下,驱除壅沙,广纳上流,杀其势,俾就范围。予以约束水循故道,人庆安澜,往来客舟遂恃以无恐。
东 井 在县东东湖之侧。
铁 井 在县西,旧名西井。宋绍圣间,进士汪常开,围一丈五尺,水极清冽。政和七年,铸铁栏以护之。
徐楚诗:
古井何年凿,芳香玉藻同。范围成物象,陶铸自天工。
素绠千家汲,清流百尺通。光涵山月冷,明镜入奁中。
天 井 在县北金坂里,水冬温夏凉,取携不竭。
方之垣诗:
湫龙波涌结山灵,清冽芳甘异海经。此味自从仙掌落,色同石髓胜中泠。
石 井 在县西南熙春坊之右。
双眼井 在县儒学前,水晶莹彻,两石圈围如眼。
朱家井 在县治东后街。
任家井 在县儒学后,今废。
仙翁井 在县东,一名冷水亭泉,极甘冷,有时疾者饮之辄愈。
义 井 在县治东城隍庙下,时湧青泉,以给众取。
清心泉 在县东。宋知县陈晔卽其旧而竣之,名曰清心泉。
桂 泉 在县西。
亨 泉 在蜀阜,钱时为记。
洗钵池 在县东五十里密山之巅,其水甚清,旱潦无增减。相传昔有人见一僧洗缽于此,近视之不见,故名。
皎镜池 在县东二十九都,唐睦州刺史卢昭义故里。池水澄澈甘寒,可以祛暑。
社 塘 在县东二十一都以下十九塘并,洪武二十七年遣官修筑。国朝以来,附近居民各行修治以防旱潦。
庙山塘 在县东二十二都。
孝公塘 在县东二十二都。
新 塘 在县东三十五都。
武翼塘 在县东三十五都。
西 塘 在县东。
清 塘 在县东二十九都。
江家塘 在县东二十九都。
卸坞塘 在县东二十九都。
大坞塘 在县东三十九都。
祀先塘 在县东。
荷 塘 在县南三十三都。
响 塘 在县南。
大 塘 在县南三十五都。
<禾务>鸠塘 在县南三十五都。
湖 塘 在县南三十三都。
赤沙塘 在县南。
博嵩塘 在县北二十都。
泉水塘 在县北二十都。
问霖塘 在县东北唐坂
岑 塘 在县北二十五里。
青 塘 在县东三十里云村。
吴廷青塘记:
《易》云:“山下出泉,蒙君子”。《象》之“以果行有德”。蒙者,养也。吾于青塘,得井养之义焉。我祖廉宪公始浚此塘为三叠,水潺潺西流数十里,禄源文浪俱系于此,为后裔至深且远。嗣是稍有缺陷,必修堤使益固。癸卯秋,开渠决水,失弭其隙,遂至防维尽溃,于废者久之。季父梦彩欲倡修治,不果而殁。壬申春,族中佥谋属予劝叔母独输其费。予谓母孀子幼,非慷慨好义时也。乃叔母闻之,欣然许可,曰:汝叔病且笃,尝以不及成此绩为恨。汝其代吾鸠工董治之,毋替厥命。因出箧中赀五十金,伐木凿石,两越月而工竣。族中能诗各撰五七言颂之。叔母谢曰:完夫愿耳,氏有何功!族益钦叔母之好义不伐,为勒石以垂永久,而命予志其颠末,使后人知丰阜庆于斯,文明兆于斯,皆叔母力也。叔母,邵氏,塔航彦葵公之女。)
贡坂堨 在县北九都。以下九堨并洪武七年遣官修筑。国朝以来,附近居民各行修砌以防旱潦。
寺坂堨 在县北九都。
傅沈堨 在县北九都。
新碑坂堨 在县北九都。
万功堨 在县北十二都。
洪村堨 在县北十七都。
厌口堨 在县北十七都。
曹 堨 在县东十九都。
塘坂堨 在县东北十九都。
坛 庙
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坛壝之置,庙貌之祟,所以通幽明之故也。其载在祀典者章矣。即国家祀典所不及,而比闾族党间,香火之情所从来久。尸而祝之,祷或有应。盖荀子所云藏于胸中谓之智,流于天地之间谓之神明,其实一也。故曰自家要有便有。夫祭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从宜从俗,如其旧以书。志坛庙。
社稷坛 在邑之西郭一里,立石为主,周以垣墙。宋淳熙间,邑令陈公晔建,有斋庐三间。淳佑八年,邑令卢公兟修之。(有记,详艺文。) 明洪武八年,邑令李公信重建。后斋庐废。
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上善观前。洪武二年,邑令和公鼎建于南山之麓。成化十二年,邑令汪公贵始移今处。神主三,制同社稷。一曰风云雷雨之神,居中。一曰淳安县境内山川之神,居左。一曰淳安县城隍之神,居右。
先农坛 在县东郊二里。国朝雍正四年,邑令姚公永先奉文建坛宇,并置籍田四亩九分。
邑厉坛 在邑西北半里。明洪武六年建,死无主,后者祀之。洪武二十九年,以济福所议定式颁行天下。每岁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凡三致祭。
里社坛 在各乡共九十三处。
乡厉坛 在各乡共九十三岁。
城隍庙 在邑治东南真应庙后。明正统十三年,县丞沈公宗贤建。弘治元年,邑令刘公箎重修。
许仁重修城隍庙记:
古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制祭祀之礼,以萃人心之诚,敦报本之道,莫要于此。我国家参酌古制,天下郡县皆立庙以祀城隍之神。凡官长莅任伊始,必立誓神前以致戒。遇岁有水旱疾疫,必祈祷焉。此则载诸祀典,为民牧者所当加之意而不可亵也。安县城隍庙,创始修完者非一人,历年既久,不无陵迟者。予掌学政七余年,县之长贰屡经更代,或超迁他职,或谢事归田,不瑕修葺,以故日就倾颓,上雨旁风,几无所盖障。间有祭祷,则汛扫荆榛,随时行礼而巳。今邑宰刘侯始至,商度事宜,谋诸僚佐,遂丛集土木绘画之工,俾各职其职,于栋楹之挠腐者,易之以坚;良墙壁之倾圮者,筑之使联;续阶庭之崩弛者,垒之以修整。门几窗棂,长廊后寝,蔚然可观。丹垩辉煌,青朱绚烂。既乃饰神像,谨香灯,饬工祝善守护之。于是礼制修明,神人胥悦。视世之攫公帑,渔民财,饱暖缁黄之流,而求福田度世者,千万无数矣。然非诚敬足以治民,而徒以是尽心焉,则不务民义,而渎鬼神,圣门所讥。吾无取也。刘侯其不失先后之序而知所轻重哉。是役也,计所费若干,悉侯所措置而民无与焉。经始于成化丁未年十一月,告成于弘治申三月。后之人有同志者,治民余力,继此而修之,则是庙愈久不坏,而斯民岂止蒙福于一时邪?侯名篪,吉之永新人。下车以来,具兴百废,治有能声。此其一耳。
隆庆间邑令郑公应龄,万历间邑令潘公云凤俱修之。
方学龙重建城隍庙记:
考览典则通纪诸书,伏我高皇帝尝大封宇内列邑城隍,曰监察司民显佑伯。洎孝庙时,诏礼官会议祀典,悉罢牟尼三境诸祀,而是神仍祀如故。盖谓上以拥护宗社,下以捍卫万姓,其关系洵非小也。先是故有庙,嗣后亦时修葺。相沿日久,渐致倾圮。自岁丁未后,秉邑事者,或以代疱来,或以左迁去,栋挠梁萎,其不蔽风雨者无几,则神之不妥甚矣。潘侯任,谒庙一见,颦蹙勃然,有更新之意。居无何,飓风异状,倒塌若扫。惟是神像巍然独完。侯旦起趋视,惊讶之,谓神果灵异若是。夫一邑系障,幽则神为政,明则我为政,可忍视其遗像露立天日下哉。顾念频年连,骤兴工役,费将安出。召乡长老策问之,佥谓莫如劝募便。侯遂捐俸若干为率先,爰推择治中廉干若而人者敦其事,而此若而人者仰体侯德意,各矢公,多方醵金,殚心筹画,一石一木悉为坚久不可动之计。前楹竖以石柱,四周垒以砖垣,规模壮丽,法象庄严,益前此所未觏也。经始于岁庚戌十月,迄功于岁辛亥八月。夫侯操励悬鱼,仁流挟纩,固巳真合神明,而又信道笃挚,如黄冠缁流手募簿乞缘者,一切峻绝,而<蜀犬>斤斤于是庙之缔建。倘所谓务民义,敬鬼神而远之者耶?抑又闻之,天以神道为观圣,以神道设教。夫亦以天壤间实有是理,而惟睹幽明之故者知之。自丁未迄今,水旱为厉业已四阅岁。乃庙貌方新,是年遂登大有。此虽侯休养和平致然,而要以有年适会,安知非神力乎?即谓侯以神道致理可矣。侯讳云凤,号仪庭,河南汲县人,起家乡进士。
崇祯间邑令重修。国朝顺治十八年,邑令房公循薙重修。康熙十六年,邑令刘公可仕重修。康熙三十二年,署邑令路公坦重修。康熙四十七年,署邑令徐公益哲重建钟楼。乾隆十八年,邑令赵公云龙修庙,重建钟楼,工未竣。邑令刘公世宁踵成之。
玄坛庙 在县西六十五里永平乡蜀阜。明洪武中建。先是其境多虎,道士钱九五至龙虎山祈请神像,立庙于此。虎患遂息。
东岳庙 在县东湖文昌阁下首。
龙王庙 在县南山之麓。国朝雍正七年,县令王公仕源改米公书院为之,而迁米公主居庙后殿。
王仕源龙神庙记:
龙之为神也,司雨泽,利民生。邑皆祀之。独堙焉,典之阙也。已酉之岁,六月无雨。并走群望,有其星。二十八日辛丑,祷于龙山,从父老请也。果得雨,田野且沾足,岁仍有秋。因议建祠以祀神,而地未得卜。过米公祠,上栋下宇,拉罗欲自坏,为吁嗟者久之。偶稽公旧政,知龙山祷应,公已有前事矣。厥庙之建,公盖有志而未逮者。因与父老议,盍借公之祠基,广其前以祀神,新其后以祀公,其诸公亦有乐于此与?众皆画诺。则遂经营不日而落成,浑然洞朴,无侈观也。是役也,捐俸同建则有学师成君朱君,驻防耳君诸公,捐募绅士则有某某及某某诸子,而捕厅曹率某某等专司监督。其劬也倍焉。余窃喜成前贤之志,补应祀之阙,又以征龙山祷雨之验也。是为记。
火神庙 在南山。康熙四十七年,署令徐公益哲建。
三皇庙 在县西。先是在青溪南,元徒县西一里。今废,遗址犹存。
禹王庙 在县北十五里唐坂是峰下。国朝乾隆甲子,大水,乡人祷于禹,水即平。因建庙焉。
余遴禹王庙记:
禹之明德远矣哉。平地成天,功在万。世故王者,崇德报功,靡弗庙而祀之者。若吾唐坂,僻处之一隅,夫安得有禹王庙耶?虽然,礼报本反始,不忘所自生。吾宗受姓由余,而系出于禹,世代虽辽远,为祖一也,则尊祖之心一也。或者其声灵渐被,亦将于兹式凭乎?虽然,吾宗之为是庙也,则更有说。甲子秋,大水,新安江滮涆,横肆旁击,村外五六里居民缘江而近者,包庐舍决,田亩漂荡,不可胜数也。当是时,吾偕弟渐民急率族之人,祷于祠,告神祖而请命焉。而天吴冯夷播虐于斯土者,较阖邑才什之二三,谓非大禹之佑吾宗者乎?夫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岁巨浸,以偏邑而上宸衷,糜帑金庾米几十万,歌咏勤苦,盖痛定犹思痛也。而吾宗固晏然,庆安澜焉。食其德而忘其报,夫何敢!且吾宗自东郭始迁几四百年矣。不庙于前而庙于今,事诚有所因也。而有其举之,宁云僭与?爰与渐民暨宗老之济等卜址于是峰之,经始己巳十一月,竣于癸酉之八月。凡鸠工庇材,茨丹诸务,悉渐民董其成。遴乃熏沐而为之记。
五灵王庙 在县东城喤庙左。
五显庙 在县治内者,朔望行礼。余各乡村皆有庙。按钮玉樵云:洪武封赠死王事诸臣,后梦阵亡军士曰臣等皆为国家死锋镝,不沐思命。因下诏凡江南北,不论乡市民居,于社左右,立尺一之庙。五人为伍,以享血食。故此庙最多。
江阴侯庙二 一在县东门外。
姚鸣鸾重修东庙记:
嘉靖壬午岁余出牧于,始有治民事神之责。既至莅事阅三日,遍告群神。邑市分东西,古有二庙以祀神。庙之在东者,问其神之所自,则曰敕封灵顺侯叶府君,庙之在西者,则曰敕封山阴侯贺公。夫神一也,封爵一也,而有贺与业之分。余始不能无疑。既而稽旧志及郡志所载,皆未有所谓叶姓者。按三国时,会稽山阴侯郡守贺公讳齐击定山越,以讨贼立功,封威武中郎将加偏将军,是封爵之源始于此。去县治数十里,地名叶乡,有贺将军祠,乃贺公立功之地。又谓叶乡土地,故以贺为叶。盖姓氏之讹始于此。余始慨然叹曰:若贺公之功德可谓大矣至矣。夫法施于民之谓德,以劳定国之谓功。若公之利泽及于民物,休光垂于后世,以护此一方民,是谓法施于民,德之至也。全吴借其辅,境土赖以保全,以树此不世功,是谓以劳定国,功之大也。夫以德及民,民亦以其德祀之。故曰忝稷非馨,明德惟馨。以功及民,民亦以其功祀之。故曰肇敏戎功,用锡尔祉。贺公之功德及民无穷,则吾民之所以崇而报之者,庙祀亦无穷也。是岁甲申,市东之人重修庙宇,凡木值工费皆民乐输,而督工经理之者则阴阳训术郑弘美,耆民方子畿、余世美、方诸人也。去之千百载,神像俨然,是固贺公功德之所致,亦我后人崇报之宜然。功成,居民咸请立石为记。余以公之德如是,功如是,后人之所以崇而报之者又如是,自不容已于言。是用书之以俟于后来者,知兴创之自云。 
一在县西门外里许。
商辂重建西庙记:
淳安邑治之西,附郭之间,立庙祀神,其来久矣。近岁,庙厄于火,居人裒财重建,轮奂之美视旧有加。首事者以予邑人,走书求记。按是邑,东西郭皆有庙,相传神为叶姓,或称叶府君,或称戈天将,竟莫知其所从始。及考旧志,乃谓叶当音歙,以为三国时贺太守庙。贺名齐,会稽山阴人。建安中,以威武中郎将讨平山越,始表歙东之叶乡新定里为始新县,隶新都郡。吴因以贺为太守,加偏将军,封山阴侯。始新即今县治也。县西北六十里之永平镇,有叶乡土地祠,又名贺将军祠,盖贺有功于民,殁而庙祀,人尊之曰叶公。理或然也。则此二庙为贺太守庙无疑,而府君、天将云者,因讹叶为姓,遂为附会臆度之说也。然一神而二庙毋乃渎乎?盖邑市分东西坊,析而祀之,便祈祷耳。虽然,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非此者,谓之淫祀,无福。若贺之辟土置邑,非以劳定国者乎?非法施于民者乎?是宜邑之人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惴惴然若子弟之事父兄,岂徒专以徼福,亦以报德于神云尔。此其正直之气,殆与山川相为悠久哉,故能使人爱而慕之,畏而敬之,千载犹一日,可谓灵也已。若诸葛孔明之于蜀,关云长之于襄,张翼德之于荆,是皆功施一世而庙食百世。若侯者,庶几似之哉!予故辨其伪而归之真,以明庙祀之正,以解时人之惑,使来者有所考焉。庙之建,肇工于成化丁亥之腊月,至明年之仲冬讫工,凡用材力,人皆乐助,是用列其姓名于碑阴。遂书以为记。
庙之在西者,配食汉南部行事南郡守关内侯方公侪,在东者,配食本州岛别驾黟侯方公观之。盖二侯为此土人,而神则守土者也。东西庙今各修饰,为一邑壮丽之观。
戈府君庙 在县西五里。旧传吴越时,府君提兵御寇,战不利,为敌所执,不屈,断其头弃之。府君右手握剑,左手自提其头,行至此,仆焉。既而风雨晦冥,雷电交作,乡人骇异,即所仆处立庙祀之。
英烈项王庙 在县东五十里。盖西楚霸王行祠也。乡多项姓,亦溯厥所自耳。
真寺庙 在县学东南。祀汉尚书令黟侯方储。宋政和七年,邑人方适、方弈与父老状其灵异,列于转运使。转运使为请于朝,赐今额。 事详本传。 茶坡、上方、赋溪俱有真应庙。
方瑞合重修东山黟侯庙记:
吾族之散处者概祀黟侯,其神明之道著也。自吾祖琦公迁茶坡,祀侯东北山下,几二百年。山下水通溪,名轩驻溪。侯乘鹤归来处,故溪桥亦名轩驻桥。桥下水汇可二亩,蒹蒲蔚然,丘壑冷然。由桥陟庙,一望平田广坂,树林蓊翳,隔岸云峦稠叠如绣,一伟观也。但庙制草具,久益倾圮。岁时拜奠,少登望之乐。又旁无余室,可庇缁素,考钟伐鼓有缺焉。时兵革稍息,秋禾用登。余与族人谋而新之。长幼一心,欢然俯首。于是敛资若干,运木移石。倡始于某年月日,讫工于某年月日。共计庙堂若干楹,旁翼室若干楹,而庙以成。檐瓦翼如,阶砥如,心目爽垲,人神感通,则神明之道益。盖降福穰穰有自来矣。于是徘徊上下,更议结亭于桥畔,蓄衍芙渠,布溉竹木,俾往来观者眼界一新,皆踵事增华责也。康熙庚申岁秋九月记。
仙翁庙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鹤迹石之左。宋裔孙方邦基立庙以祀黟侯储,以南部行事侪、忠烈俨配之。明洪武初,裔孙方均甫重整。
忠烈侯庙 在县南一里龟山上,旧名都督庙。相传为方储之弟名俨,后汉时为大都督。原庙在青溪南濒江,改建于南山,因名都督山。宋嘉定丙子,县尉何元寿考神封爵,匾曰忠烈侯。明成化十三年,邑人应颢重新之。今废。
南部行事庙 在县西一里。相传为方储之兄名侪,后汉时封关内侯,补南部行事。
五龙庙 在县东北五里。相传祀方储之子名观之,汉举孝廉,为本州岛别驾,东都秘书郎,袭父黟侯爵。
洪仁广信王庙 在县西六十里永平寨右。神姓柳,东晋时新安内史。庙今属威平镇。
孚惠庙 在县东六十里。成化旧志云,神姓何,名文建,仕陈为吏部侍郎,以谗死,归葬万程里,数显灵异,乡人祠之。一名何侍郎庙。宋淳熙十二年,赐额孚惠。绍定五年,封昭利侯。咸淳二年,加灵顺侯。庙之西,有墓。明洪武三十年,嗣孙知府何敦善重建。
乌龙王庙三 一在县东北七十里,清平乡寻凤里。按章岷所作乌龙山庙记载,邵仁详之先,因石勒之乱渡江,有名敷者尝为东阳太守,敷之孙曰坦,仕为新安令。宋元嘉二年卒,葬青溪之现凤山。时有相其墓者,曰后当王侯之封。宋齐间,使望气者占之,因断其地脉。后有相者云犹当出阴中王。唐贞观三年,仁详以处士为建德令周光敏所害且死。语人曰立庙祀我,当福汝。梁开平元年,封贞应王。宋熙宁八年封仁安灵应王。绍兴十二年,赐额广济。相墓者言果验。本庙在府城北乌龙山。于此庙碑刻,元祐三年,邵宗旺等建。 一在县东五十里太平乡,邵招建。 一在合洋坦村,邵姓立。 按仁详,字安国,清平乡人。
灵惠庙 在县东七十里,神曰王克俭,唐为都押衙。子孙立庙祀之。祈祷輙应。累封忠顺、灵惠侯。宋绍兴中赐今额。
灵王庙 在县北六十五里,王拔文仕唐为江都令。子孙立庙于文屏山。
忠助庙 在县西,一名忠济侯祠。神姓汪,名广,即歙郡英济王之子也。仕唐为飞骑尉,殁封忠济侯。宋绍兴壬子暴水,众请于神,水即退。赐曰忠助。
英烈钱王庙 在县西七十里,神姓钱氏,长名嶨,季名觷,语在武功传中,王有别业在邑西永平乡。宋绍定庚寅,江东部使者列其功,请立祠于严,赐号英烈。绍定癸已,歙民复请赐爵,乃封嶨为惠显侯,觷为惠济侯。庙额则丞相乔行简所书,今尚存。
王押衙庙 在县西北一百里。旧志云神事吴越,以勇力闻,御盗有功。宋绍兴中,张耆叛兵犯境,民祷于神,贼遂奔溃。押衙者,藩镇官名。 疑即灵惠庙神。
灵佑庙 在县东北一百里,神姓范,名稔。宋宣和中,以神兵助辛兴宗讨贼有功。兴宗表闻于朝,诏赐今额。邑人邵拱为记。
洪四相公庙 在县北六十里奎峰。宋宣和间,御寇有功,殁封相公。里人为之立庙。
云蒙庙 在县南二十五里云蒙山麓,神姓陈,陈留人。宋建炎中,官军讨叛,有白衣人为先锋导之。质其姓名,答以居云蒙山,姓陈,卒然不见。遂擒贼,始悟神之助,封镇国王。
三元帅庙 在县西九十里滁黄洲,其神姓一陈一胡一方,隐此学道,累示奇状,为地方所敬信。殁后,为之立庙。水旱祈祷应如响。俗尊为三大元帅云。
华光庙 在县北梅源。
项仙姑庙 在县东南五十里。相传项氏姊妹自其家归宁,觅渡不获,因以帔为梁而过之。后名其地为渡渎。
关帝庙 在县城东郭。国朝雍正七年,县令王公仕源奉旨特建,春秋及圣诞祀以太牢,荣封三代,为光昭公、裕昌公、成忠公,俱春秋致祭,供祠之寝殿。
吴泰伯祠 在县东三十里太平乡云村。
吴贯小嵩山泰伯祠记:
嵩山下旧有泰伯祠,宋咸中,进士吴攀龙所建,匾曰至德。明宣德正统间,吴晋、吴士才整新之,肖以像,岁时祭祀。后佥事吴钦以予姓繁衍,祠隘不能容,乃称廓其规模,轮奂聿新,益以延陵季子札配享焉。
徐偃王祠 在县西八十里黄金里。徐氏由衢州之龙邱湖头徒居于其地,故立祠以祀之。
贺太守祠 在县西北六十里,乡人以其尝立栅于此拒山越,始分叶乡为郡,立庙祀之,曰叶乡土地。 即山阴侯。
战胜将军祠 在县南石峡中。相传山阴侯贺尝战山越于其处,民因立祠。耕者往往于其地获铜镞弩矢云。
方仙翁祠 在县东四十里桃源,即方储。宋乾道中,进士方括建。明正统间,方进重修。
方有开方仙翁祠诗:
真仙祠馆锁晴,下瞰平畴十里宽。谱牒尚遗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
紫芝白兔灵如昨,石丹湖事不刊。千载仍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
灵顺侯祠 在县东南。
广惠行祠 在县南。宋嘉定中,邑令应公与权建。
陈府君祠 在县东北三十里屏风岩。相传神,青州人,唐龙德中为还淳令。黄巢乱,与其二子率邑人避岩上,巢兵图之七日,乃引弓发石击之,巢兵大溃,杀伤无筭,涧流为丹。邑人德之,为立祠焉。
夏相公祠 在县南二十里。相传神禹之后。
朱府君祠 在县西七里西洲上。相传神名同,未详何许人。祠立巳久。经方腊之乱不毁。凡祈祷皆验。今洲民多朱姓云。
宋相公祠 在邑东北五十里伊川。相传南唐宋齐邱尝避地于此终焉。 
按:齐邱,字子嵩,洪州庐陵人,以进士历官宰相,封青阳伯赐,号九华先生,曾为浙西节度使,终于九华。不知此何据且为何神也。 
今伊川宋姓皆其后裔,立祠祀之。且云墓在伊源,石碑犹存。
越国侯洪<喜卩>公祠 在县北武绥。
始新令邵坦祠 在太平乡西山,孚惠王庙后。
融堂先生祠 故在文庙西庑。宋宝佑中,邑令石公孝闻重建。今并入文公祠。
蛟峰先生祠 在县北巩安门外四里石峡书院中。元至大二年,达鲁花赤爱祖丁建。
静乐先生祠 在县东上贵里。先生姓方,讳昊,唐末人。明成化十二年,裔孙文杰重建。
海公祠 在县西察院左,邑民钱德贞、余元恭捐地建。万历间,邑令吴公天洪改建于南山之麓。
徐楚海公祠诗:
垣屋萧萧锦水涯,舟人指点海公祠。风波自不惊三黜,暮夜谁能枉四知。
虎口脱离濒死日,龙颜回顾再生时。百年借天阍远,惟有棠阴系去思。
李高海忠介公祠诗:
嶙峋忠介冠群伦,昭代如公有几人。一疏回天曾格帝,两期勤政尚留春。
当年白简悬霄汉,此日清风彻水滨。遗像仰瞻南麓,凛然袍笏喜相亲。
方士颖谒海忠介公祠诗:
鲁编治谱泽斯民,劲烈风追古大臣。抗疏枫宸还折槛,持纲柏府尚埋轮。
衣冠座凛威仪旧,豆坛昭典制新。一曲空潭寒贮月,澄光永照骨嶙峋。
邑人吴希哲有记。邑令翁恕有记。
萧公祠 在东门外,为邑令萧公元冈立。
杨公祠 在青溪楼下,为邑令杨公廷杰立。
忠义孝弟祠 已见学校志。
节孝祠 在名宦祠左。国朝雍正四年,县令姚公永先奉文建,并树石坊于祠前。
土地祠 在县治者二,在尉治者一,在儒学者一。
续纂坛庙
城隍庙 旧庙毁于匪。同治间,邑人募捐重建。光绪甲申,知县李诗谕邑绅集捐修葺,并建复观音阁、吕祖殿等处。
山阴侯庙 东庙 咸丰庚申毁于髪逆,幸正殿仪门岿然如故。惟时避暑楼尚存。同治丙寅,又被暴风折尽。戊辰,邑人募捐重修正殿及仪门。光绪壬午,知县李诗谕绅士集捐大为修葺,并重建避暑楼及楼前侧屋等处,而旧规顿复,计费数千缗。
西庙 道光庚子重修。 
知县陆之栋记:
自昔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能御大灾捍大患者,皆在礼典。盖祟德报功,人心所系,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淳安山阴侯贺公,辟土开疆,福国佑民。自后汉以来,都人士立庙祀神,东西两峙,而西庙据上游,称古庙。丙申岁,余摄篆是邑,甫下车,亲谒侯祠,灵爽如在。自是每逢朔望亦必敬谒。越丁酉夏,既遭霪雨,复逢旱曦,一心虔祷,如响斯应。何神之相余而福民者如是之深也。后因座前正楹朽蠢,脆弱将不胜任。多士欲易木以石,并座右大而仍易之木。谋于余,余捐俸百金以助修葺,事未果。多士旋扶鸾请神决之,神示以诗而知神之灵固昭昭也。爰议董事,持簿醵金,鸠工庀材,栋云飚起,柱石屹如。行见磐固永安应千载而弥坚。复制寝殿内琉璃屏数扇,以壮观瞻焉。其殿之左右鼎新,而神座暨堂宇门庑,黝垩丹漆,皓壁曜,丹桂歙,炜炜煌煌,美矣至矣。左翼嘉会行厅与奎楼相接,彰施设色,焕然一新。引而进之,易历任泽民长生位于观音阁下,以循行后宫,出入必由是路过位者,肃然敬起也。左侧一椽改贮仪卫什物所。俾世守勿替。步入尊亲殿、孝忠所存焉。前此檐牙逼仄,风雨零乱,潜侵神座。爰易旧规而统缮修,垂以重檐,通以复道,座宇列其崇隆,像颜加以华采,层栌曲,炳焕可观。且也门闼开而清风臻,窗户辟而祥曦蔼,晨光闪照,流景外,洵攸芋攸,跻之佳境也。连而及者,雉山书屋,后壁黎照,文光奕奕,开琢石窗,得窥远迩景色。庭前双桂参天,清气逼人。扩尺水鱼飞故址,地广数武,而回旋者宏且敞矣。雕墙杰耸,池漭沆。时觇楼台倒影游鱼,随波上下,足助文人兴致焉。最后高阁凌云,轩窗四启,绣云楣,丰丽博敞。面门之南,新置石台石盘,左载假山,石骨嶙峋,右栽古柏,虬枝蓊。长廊广庑,错采镂金,罔不精妙。转阁而北,翠峦环绕,额题翠屏如障四字,中壁嵌录陈寿三国志贺公传。闳高敞,<否阝>张,坐榻净几,悉布置得宜。圃外多隙地,拓而广之,祟墉言言计数十丈。园有二小池,一畜文鳞,一植荷蕖。池畔有牡丹,台榭四围植种花木,随时秀发,绿房红药,与山光云影相辉映,令人徘徊久之不忍去。凡此皆以安神灵也。至庙前灵台及两隅亭,皆光明熠,与日月争辉。台后阶下,既勤垣墉,径途曲折,树木荫翳,俾扁舟往来,临江眺望,可倾心动目而仰神威。更以余赀新及舆卫与春秋陈设案几外,又置田产若干以备岁时修理。猗欤盛矣!落成后,诸绅士邮函属余记之。余惟神之福斯土者无尽,而余曩日莅斯土赖神之相佑者尤深。是役也,虽敦事者同心协力,不惮勤劳,而要非神灵默相佑庇,何以克蒇厥事。邑之人宜其春秋永祀,祟奉靡既也。计经始于丁酉之夏,告竣于庚子之秋。阅二十余甲子,由朴斫茨,以迄丹,凡工作材物,约费二千三百缗有奇。因其颠末,与乐输者姓名、银数,并列于左。董事则别置一石,以均垂不朽云。
咸丰庚申,粤匪扰境,虽未被毁而倾折殆甚。光绪已卯,邑人募捐重修。辛巳复修整北轩等处。
冢 墓
兆域之辨,掌自墓大夫。其制古矣。有淳以来,龙山四望间,睪如旷如,半归零落。姑苐勿深考,若名贤之功德,麟麟炳炳,死而有精爽。至于神明衣冠剑履之藏丰碑,要自岿然也。怀古情深,能无文子九原之叹。志冢墓

越王墓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旧传越王兵败至此,问地名,或曰此名角头,因叹曰吾无所之矣,饮恨而卒,其众负土成坟,三陇相连,各高十余丈。 
按:本县仅此一乡至今为越语,妇人必环钗重裙,与比邻言语不同。然三坟不知是何年代,亦莫知为何越王也。

尚书合黟侯方储墓 在县治东南,墓前有灵应庙。唐左台御史张文成有记。
方士颖拜远祖汉黟侯墓诗:
图书象纬学兼精,策冠贤良擢帝廷。锡侯封标汉史,碑崇庙祀勒唐铭。
层峦远抱烟云碧,秃树高悬薜荔青。羽化当年轩控鹤,遗踪印石覆疏亭。

龙骧将军汪文和墓 在小金山左。知县严贞度重竖碑,裔孙左司马汪道昆纪事。
太宰司马晞墓 在县西二里。据新安志云,太宰坟即司马晞徒居于此而薨,遂葬兹地。所立三坟高二丈。后迁柩,余空塜。
尚书洪绍基墓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天乐观。后其子纂为始新令,因合葬焉。
兵部尚书上虞县开国公方操墓 在县东二十九里田里。

吏部侍郎何文建墓 在县东六十里万程。

宰相宋齐邱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伊源宫墓。
始新令邵坦墓 在县东龙山乡,邵仁详之曾祖也。俗名飞沙墓。元和四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为记。
封忠顺英烈侯王克俭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昌期乡。
处士邵仁详墓 在县东南清平乡寻凤里。父文爽葬西山庙上。
后梁
大理评事任盛墓 在县东三十里曹湖上沙。
吴越
处士方昊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上贵寺前。
太子宾客童頵墓 在县南二十五里松林坂。頵尝受钱氏诰命及所给二印,其裔孙收藏,见存。
尚书鲁偆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偆仕吴越,为银青光禄大夫。子孙所藏文穆王手帖及剑笏犹存。

驸马童宏墓 在县山后桐岭高田坞。
汪若浚童附马墓诗: 
孤坟无令节,古木自黄昏。见说金鱼掘,何由宝存。
露寒萧史骨,月吊凤台魂。尚想豪华处,歌钟日夜喧。
义军将军王 在永平乡环水湾。建炎间,鐇击寇有功,吕葵为铭。御史王宾赞之。
杨宇墓 在辽源巧坑。宇,本开封人,宋宁宗杨后大父也,从家淳安,因葬焉。子永阳王杨纪墓祔。
郡马余宗华墓 在县东十五里青嵩坞口。
司谏江公望墓 在县东五十里。
承信郎钱嶨墓 在县西七十里岙坑,夫人墓在蛟池,后封惠显侯。
承信郎钱觷墓 在县西六十里香油坞,封惠济侯。
金紫光禄大夫方訚墓 在茶坡东北。訚卒,命殓以金章葬焉。孙知县渊祔。
秘阁校勘钱时墓 在永平乡。门人吕人龙志墓。
吴暾融堂先生墓表记:
先生既没七十有八年,而托体之藏,芜秽浸没,行道嗟伤。至治元年,少府郑公来治兹邑,属沿府檄过墓下,叹息追慕,亟命汛扫兆域,祭以特牲,以石级,树以双表,然后里俗群然知吾道之可尊,斯文之不坠也。暾虽末学,尝读先生之书以自淑,故不敢让而为之记。先生家邑之蜀阜,墓在故居之侧。至治壬戍十月望日。
方一菱谒融堂墓诗:
安东束帛此招贤,梦吟冬窝又一年。巳自无人守坟墓,空令过客问山川。
时方大用文公学,士亦深排陆子禅。回首蜀天青不尽,临风一酹一凄然。
廉访副使邵源墓 在县西古宪司前。
秘阁校理方恪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
吏部尚书方逢辰墓 在县西八瑞安溪。 
资政学士文及翁方蛟峰墓铭:
猗与先朝,以儒立国。道理最大,继天立极。于穆理皇,道久化成。观乎人文,理学大明。上章茂,如日正中。九宾胪唱,憩首棹公。廷策万言,具在国史。屹立朝端,凛凛奏议。排奸指佞,耆难谓恭。尧仁如天,黯直亦容。麾节所临,仁声义气。经济之才,公辅之器。天步孔艰,跼蹐石峡。著书满家,经传史册。驱旌之招,循墙以避。臣心惟一,帝临无二。我之于公,志合道同。熙明启沃,相勉报忠。公之云亡,孰不流涕。千里而遥,编示状志。不其实,乃系以铭。刻之金石,炳若丹言。 
翰林侍讲学士黄潜为表。
大理卿黄蜕墓 在县东三十里合洋。
御史何梦桂墓 在县东北安乐乡文昌里琅佩山。
谏议胡国珍墓 在静乐寺傍。
刺吏胡元圭墓 在东溪侯家山。
本邑令应与权墓 在城西环翠门内古城墈金盘形。
婺州教授任体仁墓 在县南三十四都金钗形。
真州教授任桂发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株林。
大理评事吴涟墓 在县北二十五里木瓜坞。
官监大使吴党墓 在县东三十五里石村平林。
福建节度使吴骥墓 在县东三十六里控源。
进士洪应高墓 在县北六十里富贤。
永福知县吴诚墓 在石村。礼部侍郎吴语墓在墓前。

三贤墓 在县治西古城,合葬孝子姜兼、翰林吴暾、举人夏溥。暾祖唐进士吴超亦葬墓左。
督学副提举鲁渊墓 在县北九十里庄头罗带形。

布政使宋兴墓 在太平乡桃源。
锦衣卫镇抚王勇墓 在县东二十里夏山蠏形。
吏部侍郎项文曜墓 在县东五十里安福乡。
太傅谥文毅商辂墓 在县南十里仁寿乡。朝廷遣官致祭,命有司如制营葬。尹直为墓志。
工部尚书谥庄懿胡拱辰墓 在县西普慈坊。朝廷赐祭葬。 
徐楚吊胡司空墓诗:
邑郭西偏数里村,司空敕葬此高原。墓田尽巳归新主,狐兔犹如守故
路卧石麟何日起,草深翁仲不能言。百年遗爱存黟士,桂醑还闻酹一樽。
工部尚书谥康懿徐贯墓 在县西永平乡。朝廷遣官营葬。今改迁威坪。
兵部郎中吴福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贵州按察司副使方中墓 在县东。
广东参议徐鉴墓 在县西七十里赤石岭南石坞。
滁州知州方昶墓 在县东七十里鉴湖岭后蛇形。
福建左参议应颢墓 在县南二十里前村紫金林。
福建副使周瑄墓 在县西武安桥里。今改迁溪南金钩形之右。
江西右参议方辅墓 在县东茶园花坟。
南京兵部郎中何礼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文昌郎堨。
河南参政何升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大仆寺卿方汉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朝廷谕祭葬。
云南左布政司使洪弼墓 在县东五十里锦溪水埠。
山东参议程愈墓 在仁寿乡南塘。 
兵部尚书林瀚程参议墓表:
君讳愈,字节之,号味道,治春秋补博士弟子。大学士商文毅公深加器重,为赋味道斋诗。成化辛卯,魁乡省。辛丑,上春官。予时滥与校文,得君卷,知为老成士,置上第,观政于工部。以都水主事出理济宁河道,考最,改礼部精膳员外。又奉命宣谕大同,还,进主客正郎,益声望晔然荐绅中矣。积年著劳,法当内补,而以守正不阿,当道抑之,乃擢参议山东,舆论哗然。君曰吾虑负官,官奚负我哉。兴革利弊,事单厥心。巡抚王公俨雅重君,谓实诸司之翘楚也。会阙里文庙灾,王公以君主其役,而同事贪鄙者欲有所私。君语侵之。同事睚眦焉,竟抑抱疾而逝。鸣呼!君诚一代伟人,严而恕,介而通,毅而不屈,有志于经世,未究其用,不亦重可惜与?
广西按察使吴倬墓 在县东龙山乡金釜山之麓。
湖广右参政王宥墓 在县西七十五里蛟池。
贵州左参议方天雨墓 在县东。
江西参政何绍正墓 在县北六十里堰坂后。
御史吴祚墓 在县东。
湖广按察司佥事吴钦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金阜塘。
四川省参政徐楚墓 在蛟池。
湖广参政徐应簧墓 在县西十里。
陕西廉使徐廷绶墓 在六都木瓜坞。
福建副使方学龙墓 在县东三十里掌坪。
广东副使吴一栻墓 在县东四十里孝公塘金钗形。
湖广按察司副使方尚恂墓 在县东南五十里密山麓。
吏科给事吴希哲墓 在县东四十里洒川。
陈州知府何荣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邦坞。
南安知府何敦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南园墓。
崇明慈利两县知县程烓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凤阳留守经历胡尚彩墓 在县西南五十里杨家蓬。
景泰知县何环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阵头。
大宁知县吴希敏墓 在县南武源黄金坪。
新淦知县吴达和墓 在县东七十里正溪罗带形。
武进知县吴文泮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凰山之麓。
赠大理卿黄渊墓 在县东三十里富占姥山下。
赠大理卿黄嵓墓 在新城县新城港下小皇山。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敬中墓 在县南辽源龙门湾。吏部尚书叶盛撰记。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仲瑄墓 在辽源巧坑之阳。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宗显墓 在县西永平乡岙岭外。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士威墓 在永平乡天堂坞。
赠尚书胡泽墓 在县西梓桐庄竹岭。
赠侍郎项仕显墓 在县东文福乡石门。
赠给事中徐士恭墓 在县西横村。
封御史应惟善墓 在县南向家源螃蟹形。
赠主事周景辉墓 在县东杉柏源下洲坞。
赠尚书胡世良墓 在县西梓桐乡双桂里露塘源。
赠太仆卿方本康墓 在进贤里虎峰。
赠员外郎程敏恭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赠文林郎程文楷墓 在仁寿乡南塘花墙里。 
王守仁墓碑:
吾友程君守夫,以弘治丁巳之春卒于京。今嘉靖甲申二十有八年矣。呜呼!朋友之墓有宿草则勿哭。而吾于君尚不能无然也。君之父味道公,与家君同年进士,相知甚厚。故吾与君有通家之谊。弘治壬子,又同举于乡,巳而又同卒业于北雍,密迩居者四年有余。凡风雪之辰,花月之夕,山水郊园之游,无不与共。盖为时甚久而为迹甚密也,而未尝见君有愤词忤色,情日益笃,礼日益恭。其在家庭雝雝于于,内外无间,交海内之士,无贵贱少长,咸敬而爱之。虽粗鄙暴悍,遇君未有不熏然而心醉者。当是时,予方驰骛于举业辞章之末,以相矜高为事。虽知爱重君,而尚未知其天资之难得也。其后,君既没,予亦入仕,往往以粗浮之气得罪于人,始知创艾,始思君为不可及。寻谪贵阳,独居幽寂穷若之乡,困心衡虑,乃从事于性情之学,方自苦其胜心之难克,而客气之易动也。又见夫世之学者,率多娟嫉险隘,不能去其有我之私,以共明天下之学,成天下之务,皆起于胜心客气之为患耳。于是益思君之美质。盖天然近道者。惜乎当时,莫有以圣贤之学启之者。有启之者,其怡然理顺将如决水之赴壑矣。呜呼惜哉!乃今稍见端绪,有足以启君者,而巳不可作矣。君之子太学生致君临没之言,欲予与林君利赡为之表志。林君既为之表,而君之葬巳久,志巳无所及,则为书其墓之碑,聊以识吾之哀思。夫君者不从交游驰逐之好而巳。君讳文楷,世居严之淳安,其详巳具于表。
赠员外郎徐让墓 在县西永平乡龟山。
赠知府徐晔墓 在县西七都唐田。
赠主事宋仲坚墓 在桃源瓜藤形。
赠河南参政何公郁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封南京刑部主事吴士才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封刑科给事吴一栋 光禄寺署丞吴奎光合墓 在华光楼骆驼山下眠犬形。
赠文林郎童一麟墓 在县北一百里交塘。
县丞李才衣冠墓 在县南山川坛左。
顾婆墓 在县西。
贞烈项氏墓 在龙泉庄。
国朝
新淦知县胡之琳墓 在县西南六十七里宋家坞口。
山东济宁知州徐士讷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
教谕吴肇中 州同吴敏中 父吴人璐墓
在县南十五里黄芝塘。

户部郎中吴贯墓 在县东三十里金鸡石。
赠奉直大夫徐友衡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飞源。
赠文林郎东乡知县吴仁寿墓 在县东张坑胡郎塔。
义 冢 一在县溪南二百步,成化十二年,按察副使应颢舍地为之。 一在云溪方高山,里人宋守学捐地建。
广孝处 共五所,西郭、永平、渡市、港口、茶园各一,邑令张公三让立。
如归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卢溪。乾隆甲子,洪水,棺柩蔽江而下,其泊在卢溪者不下数百余。歙人追认舁归外,里人卢德麟择地瘗埋之,题曰如归墓。
续纂冢墓
丰润知县方楘如墓 在蠏坑蟠龙形。
典史侯兆瑞顾拱熙墓 在桐岭上青石垅石凸头下。 
典史袁镇嵩有记:
侯卒于官,顾有经世才。咸丰间,粤匪窜淳,邑无令,顾时率乡团击贼,旋以病故。邑人哀之,为之合葬。爰醵金为会,春秋祭祀焉。
 
卷之四  方舆志四
故 迹

今一人之身也,俯仰陈迹,见某水某邱,童子所尝钓游,犹低徊留之不忍去。况远者数百年,近者亦百十年,其间高台深池,故蹊新术,以及山巉冢刻,断石残碑,高人逸士里居栖讬之处所,于今或有或无,而古老相传,轶见他说,使人经过想象,临眺踌躇,或叹旧而怀贤,或感时而抚事,笔之于书,亦所谓旧国旧都,望之顿然者也。志故迹。
贺 城 舆地志云:贺齐所筑,讫唐神功,历四百八十九年,常为郡治。其子城周回二里二百二十五步。今县乃其旧址。县西古城,乃其外城也。 旧府志云:建安开设郡县,旧址在淳安雉山对处。
太子城 在县西二十里梓桐乡晋慈山之巅。相传晋太子尝避地筑城于上。其西首有石山、石岩,虎石、虎溪,遗址犹存。
始新县城 在县西六十里永平乡。本汉歙县之叶乡新定里也。新安分丹阳之歙县立始新县,即其地。 
经水注:浙江又左,合绝溪溪水出始新县西,东迳县故城。
方舆纪要:淳安县西六十里威平镇,贺齐置县于此。
雉山县 在县南二里。隋大业初,迁此,改始新曰雉山县,仍为州治。唐神功元年,州移建德,而县始徙今治。
锦溪馆 宋淳熙辛丑夏四月,邑令陈公晔建。 
陈晔锦溪馆记:
县有驿,其来旧矣。始创于大门之右,名曰青溪。逮宣和庚子之后,既坏而复,更曰新安。久且圮。属大门之左,有官舍数楹,因以葺治而其名不立。每簿领至,即以为廨。甫营之,又为酒官乘虚以居。时有上官之戾止与夫宾客之往来,皆无所憩泊。不得巳则之宫焉。或以公事至者,坐讲堂施鞭挞,累桎于殿庑间。士类至今言之犹颦呻也。晔既新学,酒官又去,视民口闲暇可以集事,爰整旧观,扁为锦溪馆。并叙始末以告后来,幸毋使袭昔之迹也。
雉山馆 在县西南。五代时建。
古 渠 在县治南,引西山泉横贯市中。 详水利。
血 湖 在县西永平乡堨村。相传方储兄侪、弟俨为丞相张林所谗,以五月五日自刎,两血相溅,高二丈余,湖水变赤,以此故名。
栅 源 在县东北昌期乡。吴贺齐与山越战,树栅于此。 见明一绕志。
仙 坛 在县西北数里,冈阜隆起,松竹茂密,居然若在尘外。洪氏即其中架屋数楹,以待方外之士。 旧志云见隋书。
时里石门 在县西十里。舆地志云:石门关者,神门也。常为雾塞,无人得见。孙和太子避难至此,逢大雨,平地尽没,即以白牛白马祠祭天地神祇,三日雨歇,见有石门俨然。今迹见存。
留侯坞 在县南六十里武源白云山,有留侯墓,子辟疆祖祔焉。张氏子孙主之。相传留侯辟榖于此,倒屣入坞中,戒土人勿言。汉使追至,见无入坞之迹,遂去。至今石上履迹宛然。 
按:史记留侯并葬黄石冢。括地志云:在沛东六十里。而一统志称墓在咸阳者亦失。吴文忠因沿其讹而见于诗。
宋吴文忠诗:
世为韩相矢捐身,决计归刘在秦。博浪椎飞赢政魄,圯桥策耸沛公神。
赤松已践终南约,黄石何埋渭北尘。马鬣咸阳碑碣在,忽来荒谷卧麒麟。
宋齐邱读书石室 在县东北五十二里蔗山傍。五代时,齐邱尝读书于此焉。 
按:齐邱,字子嵩,洪州庐陵人,考本传未流寓浙东,而一统志广舆记有此。
天 井 在百照前山,江公望所居也。山之绝顶,有一石井,公望尝引丝一轮坠之,莫测其底,疑为龙湫。尝与乡人祷雨于此。
锦沙村 在县西八里,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纹。冠军吴喜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赏,使人忘朱门之志。 见《太平寰宇记》《一统志》。
崔颢锦沙村诗: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巳阑。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溪深地早寒。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宋监税务官廨 在县署西南。
宋酒务官廨 在县署东南。
宋酒务 在县治南。
宋税务 在县治东。
儒学仓 在学宫成德轩西。明宏治二年,邑令刘公篪移置魁星楼后东偏。今废。
祭器库 在戟门左。今废为吏舍。
宋新安驿 在城西,旧名青溪驿,后更名锦溪驿。
匏 居 在魁星阁北。司训卢世恺建。 
卢世恺诗:
四射光风披绛席,一轮皓月伴灯宵。幸分奎壁青藜照,仰问匏星歌且谣。 
今废。
相 庄  宋齐龙高创读书之堂,聚徒讲学。 见万历府志。
方俨宅 在都督山。汉方俨所居,俨尝为大都督,因以名山。 见严陵志。
方昊宅 在县北常乐乡。五代时,昊以节义自高,讲学上贵精舍,以终其身。 见名胜志。
钱时宅 在县西七十里永平乡招贤里。融堂先生所居。其讲学著书之所,为斋者四,曰高斋、冬窝、安素、蜀阜,为堂者三,曰此山、敬止、庆光。登临吟咏之所,为亭者五,曰岿然、岁寒、咏归、山翁、野翁,吟光风霁月。其归自史馆,乃创经史阁,以贮书籍,融堂则慈湖杨简所书赠也。别有沧浪亭、亦亭、可亭,并在时故宅。 见新定续志及府志。
吕人龙新亭记:
淳佑元年,融堂先生归自史馆,尽出蜀阜之奇而揭之亭。明年竣事,某侍先生历登焉。入门,竹萧萧夹道迎人,坡陀而上不数步,便觉清风有掖我尘外意,亦可少驻以自慰,曰亦亭。从亦亭而上,折而东去,又西南跻,以至山椒修篁万,环幽斋数十重,曰敬止。敬止之西,势隆然中起为一山,最高处亭八柱,冠其上曰岿然。先是敬止,诛茅立木,慈湖先生名之,遗墨在壁间。禹曰:安汝止。文王曰:于缉熙敬止。诵慈湖壁间所书,觉禹之为禹,文王之为文王,洋洋乎如在其上也。岿然高旷而洞乎八达。某问所以名,先生曰:先圣答子张之问,明备如此,不可重下注脚。一笑而起,又西去数武,有大栎可数十围,高不知几千尺,势薄霄汉,方茂而未老也。古梅数株,淡然离立,花时而往,犹疏然敬爱。想绿阴覆地,鸣禽上下之时,使人恋恋不忍去,亦可亭矣,曰可亭。出可亭转西,路达山,隐隐然坡翁之旧隐也,有诗五章。先生后名达观堂,对峙名此山堂。蜀阜佳境至此尽矣。登山之履,自此止矣。此山堂后,墙门两柱,见者知其为山境,岐道左辟双扉,则见大舟轩然,势欲飞动。噫!此非傅岩之舟乎?不然凉秋八月,将乘此问银河路,取支机石乎?胡为无人呼渡,尽日自横也。自亦亭至山隐,大抵皆竹木森映,左右蔽。惟此亭浮空外寄,招引别山。西南当空一望楼,十里对面有山凝然,默与主相拱揖。先生自谓尤爱此。吟咏方殷,特号野翁吟亭。而下转山春,历牧庄,抵月池,徘徊咏归亭。晡晚,乃憩广塾,穷日之力,乐而忘归。是时宪使郡侯方交书招先生出。呜呼!有山如此,宜先生之未暇也。今夫世之役一民,试一吏,翩然入仕者,得如亦亭之高出尘外者乎?青衫白发,老死州县下僚者,不可胜数。其有艰难屈折,致身邃密,显志高明,百千万亿而无一二。官高则身危,望重则势逼,得如敬止岿然之乐处其上乎?青冥垂翅,便为蹭蹬,方之可亭,吾未见其可也。而况去天益远,如弗克堪,奚有于达观野翁吟。悬隔万里,愁锁天涯,视咏归之咏,广塾之广,又何如哉。语未竟,先生欣然而笑。虽然,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然。孟子慕孔子周流忧世。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助者垂二十载,而屯难蹇塞,外则强邻虎噬,荡我边疆,内则贼吏蚕食,鱼肉吾赤子。回百川,起九死,将非其人不可。敢招诸亭而历告之,曰未可以,固我先生也。又再拜告于先生,曰未可以,遁我生灵也。先生默然不答。后五日,次第其词为记。
钱时山翁亭诗:
蜀阜山头老顿顽,白云深处小凭栏。头头总是侬家事,可笑游人作景看。
邵晃宅 在县东五十里霖岩洞。邑人邵晃读书于此。其子炳以进士补富阳簿,秩满而归,筑室于洞侧,隐居焉。有白云楼,人因称为白云先生。元佑中,通判杨备访之,名其洞曰霖巗。 见府志。
商瑗宅 在县南辽源芝山。宋嘉佑中,西夏都知兵马瑗入朝奏事,因留家焉。今山麓多商姓所居。
黄蜕宅 在县东龙山乡合洋。宋淳佑间,黄蜕所居。今为柘山书院。
方逢辰宅 在县北灵岩山。逢辰居其下,更号蛟峰。 见严陵志。
方逢嘉宅 在马岩山下。逢嘉累荐皆辞,号曰岩隐。 见名胜志。
卢珏宅 在卢溪双玉里。珏宅产双竹,知州李介叔名其里曰双玉。 见新定续志。
吕人龙宅 在永平乡凤山。人龙居其下,为世名儒。
胡椿龄宅 在东湖藕丝山。宋进士胡椿龄居之。
胡杲宅 在邑之双桂源。杲系宋人,五代义居。 见严陵志。
迎恩楼 在县东二里。明正统十三年,主簿朱恩孝建。
天边风露楼 在县东十里赉爵。宋邑人卢珏建。珏善诗,濒江为楼,以供吟咏。
方逢辰记:
余自馆职言事不合以归,友人卢登父上春宫就坐,嘱予记山楼颠末。余方入林,而登父将发轫,请因匾楼之义,共商之。宇宙间一气耳。掀簸万物莫劲乎风,此天地之至刚。汛濯垓壤莫泽乎露,此天地之至洁。故风露,气之清以任者也。肖翘、惴,洪纤高下,莫不乘是以生,以潜以动,以华以实。故受气之不刚匪洁者,为朝菌,为秋蒲,为蝇,为虱,人亦然。贡、薜、韦、匡,用之,固葩萃阙庭。而熟视诸贤,骈首刀锯,束颈栗股,于刑余之掌握,酿成汉鼎易姓之祸。君子贬其孱,柳宗元、刘禹锡、元微之之辈,非不文采焕烂,而比之匪人,不辨芳臭,万世秽之。信、越、平、布,拔荆棘,立赤帜,而顽钝无耻,似任而不清。西晋之士,鼻富贵,芥视六合,而无能为中原取一块土,似清而不任。三代而下,何寥寥乎?我思伯夷、伊尹,喜之慕之。孟轲氏曰:伯夷圣之清,伊尹圣之任。虽然,轲特区别而言之。夷尹易地,一也。登父屋于溪山境,楼曰天边风露,白云赵汉宗匾也。风乎?露乎?取二气之刚且洁乎?陟而俯之,四望迢乎苍苍而浸寒碧,蛟宅骊窟,楼之伟观也。左册右弦,积床牙缃,钜公名人,走笔龙蛇,楼之贮珍也。笠樵入林,斧烟丁丁,讴渔泊艇,燎月荧荧,楼之朝昏也。柘洲春蓝,菘町夏甲,圃秋桔霜,坡冬梅雪,楼之四时也。其人如玉,人醉我醒,踞吟风涛,已重物轻,楼之主宾也。斯主斯宾,历览四时,徜徉朝暮,挟贮珍,饱伟观,把酒吞英,风拂剑啸,劲气风露,在天乎?在我乎?穷则夷,达则尹,不绰绰乎?汉唐诸子之孱秽,当望避三舍。
卢珏诗二首:
十二栏干俯碧溪,凭高一万山低。晴滩历历轻帆上,烟树重重幽鸟啼。
但觉兴随流水远,不知身与白云齐。年来先寄东君信,多种梅花在屋西。 

百尺书楼足自怡,笔床茶具日相随。开宇宙千年秘,拈出江山一段奇。
花露滴珠间点易,松风入座细论诗。眼前随分从吾好,此意人间几个知。
登云楼 在县东九十里。相传为方逢辰读书之所,蓬莱山人为记。
聚星楼 在马岩山。方逢辰读书之所。
赐书楼 在县南七十里芝山之麓。商辂建,以贮御书。
万卷楼 在县东四十里云坡。吴福建。
褒恩楼 在县西永平乡。徐楚建。
诰勅楼 徐楚建,以贮累朝诰勅。状元杨慎书扁。
五经楼 在县西九十里河溪。徐廷绶建。宋五经先生徐陟,其祖也,故名。
浩然楼 在邑之西隅。汪一淳建。
青溪胜概楼 即青溪胜概亭故址。明宏治五年,邑令刘令箎建,以处昏晓之待渡者。
鹤膝楼 在县东六十里正溪。明布政使洪弼建。
御书楼 在县东正溪。明御使洪堪建。
皆山楼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方尚恂建。 
方尚恂诗十二首:
无钱可买钓鱼矶,收拾烟岚护隐扉。客至不须云缕白,青山几片赠君归。 
一尊携醉茇荷频,笑语还看跃网鳞。只恐黄昏花倒影,横斜半掩月钩新。
竹阁幽岑野径通,拉将怪树伴吟翁。松间鹤梦从教稳,拟学王维扫叶童。
淙淙夜雨声,杖黎闲晋渊明。怜君自带烟霞性,不与幽人寄傲情。 
畦圃高低瘦竹围,药苗菜甲两初肥。道人坐卧花茵久,带得幽香入梦飞。 
云外孤亭亢异,溪声吞互板桥春。雨馀树杪炊烟起,幻作前村四五峰。 
人言深虑只青山,虑得樵童几往还。剥啄不知谈底事,忘机以听鸟音蛮。 
遥看麦浪碧如湖,问雨呼晴噪野燕。为道阴晴还易料,世间苍狗不胜屠。 
问青无计日登台,把盏天边意不回。醉引霞明归鹤翅,认将松影独飞来。 
苍虬膏吼载秋垧,铁骑金戈奋鬣腥。知与寒鸦留日影,点人交袂故青青。 
双桐摇碧映枫丹,暮雨秋声骨欲寒。静对恍然玄思发,犹疑何处泻幽湍。 
不与尘凡玉堆,偏宜香沁读书腮。岩扉不借高寒色,难道孤山尽种梅。
凝辉楼 在城东贺神庙后。康熙十年众建。
八景楼 在县东五十里茶园。邑人方瑞合建。
思 台 临江小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卢溪。元孝子姜兼既终父母丧且葬,时登陟其上,望墓哀号,以致思亲之意。 
徐廷绶过孝子台诗:
溪转卢滩曲,台高孝子名。泪遗寒雨滴,思结片云横。
舟过人频指,山空鸟自鸣。寥寥千载下,青史有余评。
文昌楼 在东湖。明万历中,邑令萧公元冈建。今废。国朝雍正二年,知县高士模倡士民复之。
万寿亭 在邑城之西。宋时建,为祝圣朝元之所,南濒江岸,江鱼不准捕取,志虔也。
昌 亭 在县东十里。地舆志云:梁天监二年,郡守任昉于此送客,故名。今为任氏族居之地。 邑志发昌亭,即通志昌亭。今依通志。
凭远亭 秋风亭 深秀亭 环碧亭 并宋建。
同乐亭 众乐亭 最胜亭 浮香亭 并明建。
虬松亭 知县张一魁建。 俱在县治内,今废。 
赵汉宗凭远亭诗:
莎亭日日报平安,幽处依然绝往还。平野四围天一幅,有人踏雪看南山。
见山亭 哦松亭 并在丞厅内。今废。
南峰亭 在县南溪上。
方仲谋诗:
水色岚光照曲栏,芳春时节称游观。莺花不为少年惜,尊酒莫辞今日欢。
香逐好风来席上,景随佳句落毫端。人间胜事今犹古,谁识相并四者难。
物外亭 在南山,林木阴翳。
泉 亭 在仙翁井,一名冷水亭。
皇华亭 在县东二里,旧名迎恩楼。明邑令汪公贵重建改名。
青溪砥柱亭 在县东。明邑令萧公元冈建,为送迎驻节之所。
鹤迹亭 即点易亭。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狮子山鹤迹石上。明洪武初,方君甫建。
徐应簧记:
汉史称方仙翁大廷策对,凡乱必剪之而后理,引剑断丝,遂擢第一。及阻郊祀,雨雹有验,封侯,事详哉其言之矣。今观其故里,左方有山案如狮状,冈前有怪石寻丈,名马石,鹤址纵横如新,世传为跨鹤飞<羽中>处。通志所载狮山鹤迹是也。山之东,翁子孙聚族居焉。其西则合山当其溪流,泓若带。山之麓,故有点易轩,后渐就圯,而鹤迹亦浸以湮没。余戚心东,释合州事归,望其遗址,低徊久之,遂因旧名而新其亭。亭成,属不佞为记。余惟黄白飞升,神仙渺茫,儒者或不道。乃观青溪诗:洞云深琐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盖赋仙翁化鹤事也。此其说岂无稽,而事亦岂必尽漫。盖储公策纷丝,首廷对,当代侯之,而后人又从而尸祝之,此岂待飞升而后传。鹤迹之说,漫与信,固不足深论。心东再任合州,种种政绩,不愧清白家声。子婿孟傅伯仲竞爽,仙翁贻泽之远可卜也。是为记。
周上治诗:
抱易仙人去不还,只留鹤迹满空山。吾徒亦在空山外,千古云林啸咏间。
皆喜亭 在县南七十五里辽岭之巅,山径峻绝,跋涉者至此皆喜,因以名亭。
青云亭 在东湖。进士胡棨建,邑令林公嶨有记。
寿星亭 在县西。胡拱辰建,学士程敏政记之。
涧松亭 在县西六十里蜀阜。
溪山风月亭 在县南。程以中构。 
宋用张记:
环淳皆山也。青溪之南,有然而五出者,梅花峰也。其下风潭百顷,荡漾倒影,有匡庐彭蠡芙蓉照水之色。时也,月出其下,风行其间,则静体凝碧,微澜摇金,虚明相涵,道体呈露。昔时诸老抱奇负异者,往往有见于此,而有得于此,是故发为文章事业,多高峻明洁,出乎时辈之上。噫!风景不殊,而故老凋谢,其物色分留与人者,叹息无主。今吾程子以中,构亭其间,将奄而有之,名之曰溪山风月。士君子多歌咏之。俾予叙其卷。予闻赤壁清夜,好景无限,而黄州老仙以扁舟斗酒而来,则彼所谓无尽藏者,殆将括囊而去。况以中朝夕临眺,与之主宾相忘于悠久者乎?然则其所得者,未可以吾臆决言之也。虽然,目得之而为色,耳得之而为声,则皆造物之粗迹耳。是以伐木开迳者无得于山,舟居水上者无得于水,披襟以当,停以问者无得于风月。吾知以中其所得者,盖将雍容乎夫子乐寿之地,逍遥乎周子光霁之天,非特为耳目谋也。序非予所敢言,书此以发诸君子歌咏之兴。
报本亭 在县南五里。孝子陈沧庐墓处。临海陈涵辉有记。
憩劳亭 在县南义合里。顺治十年,吴学璘、杨万春等捐基建。
憩露亭 在县十里召石渡。邑令赵公之鼎建。 
闵圻申诗:
踹溪波撼小金山,西望新安去路弯。水势连天舟上,旅人中道倦思还。
新亭突兀迎仙客,古渡迷离忆旧关。憩露芳名应不朽,甘棠遗泽水潺
润生亭 在县北九十里马石潭上。文林郎童一麟建。分邑知州刘一贯有记。
德翠亭 在县北八十里。海公刚峰至其地,题其额曰丰溪佳处。
瑞恩亭 在县北三十里。贤溪人建。
回澜亭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屏人建。
既济亭 在县北六十里。琅琊吴有珠建。 
沈廷桂记:
淳安县北道通宣歙,春夏之交,山溪暴泛,无一苇之杭汔济濡,尾人苦之。一遇严寒酷署,行李往来,渴如夸父,率以为畏途矣。而距治五十里,曰洄溪,为尤甚。吴君有珠悯焉。首创桥以便行者,复作亭于其山之麓,颜曰既济。盖取诸易。然易卦既济而复次之未济。盖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贤者兴而愚者废。为德不卒,济犹未也。故以为戒焉。今嗣君石臣,趾美前人,恐巳事之遄往,或终止而道穷,重踵而增义输田数亩,以资住持,俾息肩者茹赵州之茶,便谢公之屐。登斯亭也,凭阑眺望,见夫诸山来朝,苍翠诡状,绮绾绣错,长虹卧波,水光潋滟,当亦怡然而忘倦矣。近石臣之子曰大成,从余游,为余道其颠末,而北乡之士过余者每述其善事,为记其略,以刻于石云。
济美亭 在县北九十五里吴山。
香华亭 在县东北育村。 
如记:
余展远祖隆公墓,至沙堤,遂拜黟侯祠。憩道左,见有木臃肿而偃者,支节坟起如决疣溃,而视其理则为龟皴,为蛇蜕,为鱼鳞马鬣,大可连抱,叩之其声犁然,苔卧绿沈,空翠欲滴,盖数百年梅木也。余三婆挲之,不能去。旁有山若颓而倚,东阡西陌,往往置田间。时有水声浩荡之余,顾宗人拱北、名卿辈,指曰:此胜地也,诸君子有胜情兼有胜具,曷构数椽揽其胜。拱北名卿前曰:固将请之。盖先世香华亭遗址在是,亭圯巳久而其名不没于人口,意有待而兴耶?量功命日,有成言矣,盍为我记之,且求令名焉。余因语宗人春秋之义,泉台毁则讥之。泉台者即台也。筑之,讥矣。乃毁之复讥。公羊子曰:先为之,巳毁之,如勿居而已矣。兹邱于沙堤为尾,间得亭以翼之,是褒斜之绾。其口也,尾末地气母泄,既非郎台浣之比,而兴废举坠,有志竟成。使故国乔木顿还旧观,如枯杨之生,如起沟中之断而青黄之,则以一类万,凡川梁泽陂,昔有今亡者,诸君子必不忍弃之如遗迹可卜也。传有之:名从主人。香华之名,古矣。春秋大复,古又何求焉。遂次第其语属之。
万善亭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聚秀亭 在县东七十里漠川。
三老亭 在县北。明成化间,琅琊吴氏兄弟三人,伯贡良,年九十七岁,仲贡理,年九十五岁,季贡伦,年九十九岁,同时受冠带。其后理之子潭,良之子光,伦之子津,建此以志寿考。 有吴钦记,入艺文。
联辉阁 在县西六十里文殊庵。宋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先后读书于此,联登进士,故名。 
钱时诗:
拂拂精蓝护翠云,几番雷雨卧龙兴。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
白社风流原有地,青编事业岂依僧。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
镇东阁 在县西八十里。邵猷建。
贤纶阁 在城西。周宗贮诰勅处。邑令潘公云凤题扁。
培风阁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培风桥上。
文昌阁二 一在西湖鹿鸣书院,邑令杨公启声建。一在贤溪合山下。
西爽阁 在城西贺神庙。国朝康熙十二年建,教谕闵圻申题额。雍正七年,应融吉重整。
云空阁 在县北贤溪狮山之傍下,有仙翁鹤迹。
寿亭阁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琅琊。
学爱堂 制锦堂 琢句堂 俱在县治内。宋嘉定元年,邑令郑公湜建。 
琢句堂记:
至淳安,治东有读书林,又东有堂四楹,其北东及南又各挟一室而皆无名。访其创建之始,则曰前二十年令章君子获为之。他日披地志,县初号始新,自吴历晋宋齐梁陈为新安郡治,在隋唐为睦州,后改治建德,改曰新安、曰雉山、曰还淳、曰青溪。宣和间又改今名。方昔之为新安也,溪山之胜闻天下。今县治在半山间,前临溪,其南群山萃然争出,若顾若揖,忻于相遇。其东,虽溪亦可见也。乃即其址而南之。再浃旬而屋成,凡规模短长略皆如旧,前加崇轩,面势群山,高明亢爽,绝出嚣之外。遂为县治环伟绝特之观。取东坡送李陶直赴青溪,有“溪山琢句新”之句,遂以琢句名之。
勤清堂 在县治内。宋嘉定五年,邑令杨公恕建。 
记:
令尹杨公治政之明年,厅事东,安其子,书勤清二字,匾以为名,且谓余曰:吾尝读南北史,见循吏传载傅琰父子作县并著奇绩。时云诸传有理县谱,此谱不传,意有密授。剡子刿为吴令,与孙廉别,廉问其故,答以无他,惟勤而清,则知傅氏能名相望与父子祖孙之间者,要不过此。吾心景焉,揭名其上。庶几,朝夕于斯而不敢忘也。子盍为我记之。夫尽已之谓勤,洁已之谓清。公出入必常戴星,非勤与?每用必出私帑,非清与?抑余有所谓勤与清者,不以一节言。盖南面听百里之民,事端丛集,惟勤者能清,不勤者不能清也。乾坤清彝,一气动而不息也。日月清明,四时运而不已也。万事饬清,百度彰明,一身行而不辍也。公惟勤于听断也,庭无留讼,狱无系囚,于是刑清矣。公惟勤于教化也,善良是崇,回是戢,于是俗清矣。公惟勤于驭吏也,大必惩,细欺不入,于是曹伍肃清矣。公惟勤于抚民也,赋敛以时,科役不兴,于是闾里晏清矣。勉励振发,常有更新之意,故其勤如始至之日,而政事亦常清明。然公天资高,嗜欲薄甚,内无声色之奉,外无燕乐之娱,清明在躬,志气不违,应变酬酢,随寓而决。暇则观书赋诗以自游适,人见其勤也,吾见其逸也。充而上之,虽以之澄清天下可也。公,名恕,字可久,京口进士。
昼帘堂 清白堂 悠然堂 正己堂 亲民堂 清微堂 俱在县治内。
中正堂 攸跻堂 俱在县治内。明嘉靖二年,邑令姚公鸣鸾建。
忠爱堂 在县治内。
不负堂 在丞厅内。 
何梦桂高丞不负堂诗:
闲丞八品一官卑,许赞男邦问便宜。议论是非晴雨异,刑囚出入重轻疑。
案头涉笔余心愧,松下哦诗官事隳。丞得君来真不负,应百姓与天知。
待问堂 在学宫。宋淳熙六年,邑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邑令应公与权改名谨教堂。十三年,邑令赵公崇斌改名崇化堂。淳佑四年,邑令赵公崇嶓改名化成堂。
正心堂 在学宫。明洪武十一年,邑令韩公钝建。
观德堂 在学宫射圃。明成化元年,邑令邓公廷瓒建。
万溪书堂 在县西。方有开建,朱文公题扁。
尊睦堂 在县西二十五年,洪思骞建。
好古堂 在县南云程。州同吴敏中建,毛际可为之记。
敦睦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克彰建,邑令朱公<日豈>书扁。其子玠复振而新之。教谕洪通有记。
存心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王忽>建,太仆卿方汉有记。
紫薇堂 在县西七十里。参政徐鉴建。
世恩堂 在县东。翰林方道壡建。
万花草堂 在蜀阜。徐楚建。 
董其昌诗:
路入江一径斜,绿杨深处有人家。洲前风度千帆影,谷口春藏万树花。
尘榻可能邀孺子,龙泉聊为报张华。游人归兴浓如酒,却负山阴雪夜槎。
张景贤诗:
万花深处小蓬莱,石室山楼次第开。翠岭逶迤高复下,青溪诘曲去还来。
赏心独醉经年酒,览胜时登万台。阶下芝兰应满径,碧桃几树傍云栽。
万虞龙诗:
一鉴池开九曲偏,草堂深处静风烟。苍生何遽东山卧,碧树谁同北海篇。
沙上群鸥应识主,望中双喜登仙。遥知别后心相忆,叠障清秋月几圆。
嘉乐堂 在县东三十里云坡。吴希哲建。
孝纹堂 在县治之西。为孝子陈沧建。
王思任记:
吾观睦之乘,而得友泉先生,事严父惟谨。母有疾,终月不解带,庐墓三载,独建祠以祀之。事母若嫡。友异弟若胞。晚年文在其手,曰全孝,亦有何奇行绝德而至于格天如此其著也。意者有其庸德隐微,中有人不及知而天独鉴之者。曾子出而友来,母臂呼之,曾子即至,云母痛而心动也。孝子之于亲,其神气无息不往来者也。孝为天经。天者精气之主。宜先生之见感于天如此其著也。天欲以先生之孝范人缘,督为经,以诏之。口不言而托之于书。手何以书,而即书于先生之手,更防其未路而至晚年,其终身之慕不替,方以全孝归之。天之事虽巧而天之心亦甚苦矣。先生姓陈,名沧,为淳邑诸生。其孙王政欲征其堂额而袖乘以相示,予不能辞,乃谓之曰:手泽犹存,莫大于是。为题孝纹堂,以归之。
高斋二 一在邑西五里。洪杨祖所居锦溪,洪梦炎有记。 
洪杨祖高斋桂窟诗:
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
前人能种后人传,自有清阴满庭户。高枝凌云低覆,晴光翠色生昼寒。
人家多爱种桃李,几日春风红满地。何如此花开独迟,蟾宫窟外秋香细。
课儿读书书满床,更将幽兴引觞。半酣独卧高斋下,啼鸟数声清昼长。
一在永平乡钱时宅,所为四斋之一也。吕人龙有高斋竹赋。
林荣诗:
高斋先生渺何许,仰止高山隔今古。华表徒闻白鹤归,修竹巳成双凤翥。
朝烟暮霭何萧森,先生去后留徽音。亦有侯芭擅词赋,瞻彼猗猗修竹林。
谦光斋 育德斋 养心斋 致远斋 俱在明伦堂东西。宋淳熙六年,县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县令应公与权改名博文、敏行、思忠、笃信四斋。元至正间,达鲁花赤赤不剌金改名志道、掳德、依仁、游艺四斋。
玉磬斋 在邑东南赋溪。方尚恂建,孙士频重葺,有诗。 
其序略云:斋新于辛亥初夏,名以玉磬,从旧也。阴回古树,秀乎山,依石成台,就泉作沼。方诸别墅,虽无竹洲花坞之奇,譬彼扁舟,不乏茶灶笔床之韵。
景贤斋 在邑西六十里。宋梅峰课子处。 
陈若沂诗:
为爱溪山静,流连云水乡。埙欢迭奏,兰桂待争芳。
架插缥缃润,浮琥珀光。状元峰顶日,返照入虚堂。
仕学轩 正己轩 并在县治。宋建。
梅隐轩 在尉厅内。 见新安续志。
夏溥记:
至治二年冬,署既成,乃复立柱笏轩于西偏便坐之室。予外兄朝阳既为之记。他日造而观焉,视东隙宇疏敞爽,亟言于公,曰:是尝有梅隐轩者,请复之何如。公以为可,即语予曰:朝阳难兄子难弟,盍为我记之。明日复于公,曰:梅子真,非隐者也,盖欲隐其身而不能隐其名者也。使其必可隐也,则南昌可也,吴门亦可也。使其必不可隐也,则南昌不可也,吴门亦不可也。其辟地而非辟世者欤?吾尝怪接舆、沮溺之流,虽欲高举远引而卒不能泯其声。称若晨门者苟焉为禄仕,而邈不可求,其谁氏则视彼为优矣。由汉以来居显仕,立要官,非无其人,然与草木俱澌尽而后已,是则其隐者可多数乎?区区子真,乃托此而称之至今,是则其优也,乃所以为显也。吾与公生于千载之后,未尝识子真也,而犹喜闻而乐道之,使吾之文与公之名,由是而俱传,则未始不与子真神交于千载之上也。或曰:是尝有大梅一本,扶疏偃蹇,瞰于楹槛,乃以是得名,屡更兵毁,遂不能复植云。
拄笏轩 在尉厅西序。乾道中,尉周操建。 
周莘记略:
今吏部尚书周公,岁在巳未,尝尉兹邑,葺一室于官廨西序,为藏修校之地,面势群山,壮耸联峙,名之曰拄笏轩,迨今三十稔。莘适踵后尘至此,则其室巳墟矣。独环翠竞秀,自若也。忽一日,乡老先生葛勉之出示周公拄笏轩二诗,且谓莘曰:贤者之兴而愚者之废,公与尚书公同里,通内谱,兴其废,讵宜后?莘曰:兴不专乎贤,废不必乎愚。以周公而兴之诚贤也。其所以废之者,果皆愚乎?废而复兴者,果贤乎?愿推之于适相值,而泯其贤愚可也。请于邑大夫,得官钱十万以供是役,取故名,书以揭于楣间
兊 轩 授业轩 主善轩 成德轩 俱在学宫。
古桂轩 在明伦堂东。国朝康熙十二年,教谕闵圻申建。四十八年,教谕陈吁书补宋桂三字镌于壁,以庭故有宋时双桂树也。
鸣玉轩 在县东灵瑞院。 
记略:
予与客游乎东山之东轩,闻山间之飞泉,客曰:吁!嘉乎哉!冷然清圆,若熏风之于泛弦,滴泪出谷,若幽鸟之于啄木。予曰:吁!客之言似而非也,胡不曰环佩之琳琅,断而复续,磬声之铿锵,曾未终曲?如其不然,胡为目之曰鸣玉?
写易轩 在石峡。 
记略:
石峡方氏有以抡魁致位礼部尚书者,学者称之曰蛟峰先生。宋亡,坚卧不起,而推其所学以淑诸人,因即其居为书院。尚书之曾孙以愚,实世其家学,且蚤擢世科,仕郡县,入为太史,属当运去。物改之馀,亦复遂其高节而无愧。又去石峡北五里珠佩峰下,结屋居之,去人境益以远。学徒有执业来受教者,弗拒也。此其进退出处,几有合于易道之时中者乎?太史晚益好易,即写易之轩而以写易名之。以契家故属为之记。昔者窃闻之,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四圣人理奥心术之所寓者,何其微也。然而有先天之易焉,有后天之易焉。要其画卦重卦之义,固不同也。是故阴阳奇耦,积成三画而为八卦,此先天之易也,故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画卦者,积阴阳奇耦,三画而始成也。八卦之三画,既以成列,复重以本卦之三画,而有上下二体,既又相错相,而六十四卦互成焉。此后天之易也,故曰兼三才而两之。是重卦者,八卦之上复加八卦,而非三画之上递加一奇一耦,为六卦也。邵子之图,以乾至剥坤,为卦之次第。虽与易经不合,然实自然之序。若其所谓八分而为十六,而为三十二,而为六十四者,斯盖使人触类而伸之,以见易道之无穷,而申卦之义,不在是矣。朱子乃有取焉,则后学之不能无疑者也。虽然,盈宇宙间皆太极之妙,易固我之所自出也。故求易者,在乎内反诸心,精体而实践之,以会夫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固不必惟文字之为泥也。邵子之言曰:先天学心法也,化生万物,生乎心也。此固易之本。而圣贤之所谓学者与?太史之居于斯也,观象玩占,必有得于文字之外者,余何足以知之。姑疏所闻以求质,请遂以为记。
戛玉轩 在县北文昌。何令范课子孙处。
龙亭书舍 在县东龙山之麓,蛟峰先生故宅。邑人郑遂修筑居之。
南峰书舍 在县南。陈本能建,商辂有序。
云林书舍 在县西梓桐乡。卢中仙建,徐尊生有记。
月山书舍 在月山下。任友松建。
齐城书舍 在城西。元夏自然先生故址。汪一通因之,人有宋庾之目焉。
古城书舍 在城西。应颢建。万历间,裔孙詧复新之。
风鸣书舍 在县东十里。任国是建。
重修放生池记并社稷坛记 宋奉议郎罗颂撰。
绍兴御书藉田手诏碑 宋丞相曾怀立。
蠲减经总制钱记 宋奉议郎应镛撰。
栅源院重修殿宇记 知县孙谠撰。
静乐院记 在本院。熙宁四年,进士徐龟蒙撰。
龙泉院记 在本院。宋政和六年,谏议大夫江公望撰。
沙 堤 在县东蛟峰下,为方逢辰筑。 
方浦记略:
蛟峰先生以礼部尚书爵淳安开国男,故居前筑有茅土,约高三五尺,横如一字然为沙堤。循宋室之旧制,昭隆恩于一时也。而遗迹沿至今日,坊已圯,屋已倾,墓木且凋零无有,独沙堤数尺,朝廷之名器昭焉,臣工之体统崇焉。一块之土,若有神灵为之呵护。自宋迄今,俨与河为带,山为砺者,巩固于蛟蜂之门。后人可识遗泽之有自,知斯文之在兹矣。
寺 观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昌黎原道,有慨乎其言之然谭空空于释部,覈元元于道流。虽然,极大儒辞而辟之,卒不能火其书者。盖中亦有精焉,所以圣图广大,修其教,不易其俗。而琳宫梵宇,虽褊小邑如淳,亦所在相望,以福利之说,固驱民于善者机也。志寺观。
转教寺 在县治西。晋升平中建。宋天圣中,诏新之。元至元六年,重建。向为文武官冬至等节习仪之所,名祝圣坊。明太祖军从新安下,曾屯兵于此院者三。后洪武三年,敕都团转教寺,俗因呼为团寺。宏治四年,邑令刘箎重修。乾隆五年,僧会崇慧晣新。
贡师泰诗:
山门东转步廊深,长日禅房占绿阴。松径雨晴添虎迹,竹潭风冷听龙吟。
上林久说相如赋,故里徒夸季子金。独坐匡林看明月,不知凉月湿衣襟。
保安寺 在县西。晋天福八年建。今废。
神景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乾道九年,请东神景尼寺废额建。
钱时记:
古之为民者四而游者禁。虽声跛蹩,羸侏儒,亦各有职以养于上,风俗之所以醇而王道行也。佛来中国,民之游者始托以归焉。侈其宫,衍其徒,非天雨而鬼输,焉攸取?持远走,飞奇钓货,强名曰化。眩惑愚氓。乾没而入,强名曰舍。吁!忍矣哉。神景僧若讷乃不然。先是黄坂有庵,惟清师居,几岁将撤而新之。乾道中,里人方文毅捐地以栖屋,请于郡,得名。若讷继之,殿堂门庑,祠肖输藏,钟楼佛阁,与夫斋宿庖之室,整整咸备,而又买田一夫,饭僧七人。余每过之,未尝不窃硗确之乡,士殚民贫,一遇水旱,抉山而食不自给,又无豪家大族,轻赀易撼可以化而舍者,其规模成就乃如许,讷也,勤生而善殖,力田以供上。凡有所为,悉取诸宫中而用之。呜呼!是天子之良民也,何嫌于佛哉。其徒景恢走名山三十载。去年冬请记于余,许之而未暇也。春二月,远求者踵门,请益急。属邦君行乡饮礼。景恢不惮三百里,裹粮以随。因念学绝道丧,风俗之所以不醇者,实由于礼坏。记之作不作,未足计。使之一观先王之旧典而知王道之所以盛,顾不美与?礼毕,书以授之。
建兴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绍兴三年建。 
吕人龙诗:
路入招提晚更深,万山秋老薄寒生。芙蓉枝上无多雨,自托孤怀滴到明。
徐贯诗:
偶然来古刹,一笑对东风。休讶上方冷,浮云总是空。
法华寺 在县西七十里。宋嘉定八年,僧道冲请在城堄率寺子院废额建。
富岩寺 在进贤乡。晋天福四年建。后废。国朝康熙五年,僧性朗海嗣,里人方时启重建。
华坪寺 在县北一百里。宋绍兴元年建。
主教寺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唐清泰二年建。
狮山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崇祯十年,僧真智建。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僧涵虚重整。
三会寺 在县东北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寺 在县东北五十里。唐武德元年,僧妙云建。 
郑希吕诗:
久抱山林兴,偶来寻翠微。树连幽境外,山与白云飞。
慧月依禅阁,慈云上衲衣。红尘炎似火,谁与悟真机。
圣德寺 在县东北岭。宋绍兴五年,鲁曇素请于州,得桐庐县旧额建。俗名寺岭。今废。
上贵寺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唐贞观元年建。旧志云后改静乐院。今寺犹存。 
方逢振静乐先生祠堂记:
淳安县常乐乡上贵寺祠堂者,唐处士静乐先生方公聚徒授业之所也。先生生于唐末,以节义自高。唐亡,耻非所事,持峻行不屈。五代之吴越,钱氏招之不往。遂于深山读书讲道,以终老焉。晋宋咸淳,明堂诏书求历代忠臣烈士有功于民者,令州县岁时致祠。知县事承议郎应应偶,发钱一千婚下本寺,助造佛庐,就中为先生之祠,从众请也。越数年,车家更代,宇宙且运而往,独前代名人遗迹不许废坠,先生之祠如故。呜呼!先生之道与天地相为久长,岂特若子若孙世守之。邦人士闻先生之风凛凛如生,亦足以为劝。
龙泉寺 在县东五十五里。旧名龙泉院。唐咸通七年建。有泉一泓,能出云雨以苏旱乾。疑有龙在焉。因名。宋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
法照寺 在县东六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宋大中祥符九年赐额。
方士颖诗:
峰擎紫盖影孤圆,半麓高藏梵咀天。峻结虚亭依洞石,横开敞径接溪烟。
僧夸迹自唐朝建,客记名由宋室传。倚眺初收农节雨,禾翻绿野数连。
清泉寺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名清泉浣。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岩寺 在县东南和义乡。宋绍兴甲子,僧善庆请尼寺废额建。
龙华寺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和义乡。旧名永泰寺。《图经》云:寺有宝大二年,都岩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依执押宇。又有宝正三年,睦州请僧住持贴,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则此寺建于五代以前也。宋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额。 
方士颖诗:
危峰乱峙石巑岏,寺隐林阿众木攒。额赐徽宗县古殿,碑遗晋代仆荒峦。
赋徭累后僧全落,兵燹侵余佛半残。忆得游筇曾几历,风烟异旧不胜叹。
青溪寺 在县南岸。旧名青溪胜概楼,今更名青溪古刹。国朝乾隆六年,僧果继重修。临溪有准提阁,阁下为吴公天洪祠,祠阁坏于九年洪水。
普安寺 在县南二十里。宋建隆三年建。明成化十八年,邑人商文毅辂新之。中有文毅公祠。长子侍讲良臣,次子少卿良翰配享焉。隆庆四年,邑令郑公应龄重修。
冰洁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建隆二年建。
石佛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乾道元年建。相传有富常潭,有石佛见,长六尺五寸,迎置于院,因名焉。
安溪寺 在县西南十里。齐升平三年建。明正德间,僧法宏更新之。 
成迁楫宿安溪寺诗:
深夜篝灯礼法主,翠阴瞑色蔼迥廊。鹤闲秋坞松风静,龙卧寒潭水月凉。
宦迹飘零淹苦海,道心仿弗接慈航。幻缘偶得分僧榻,醉墨淋漓染竹房。
青莲庵 在县东一里,濒江。今废。
普济庵 在县东三里。
富山庵 在县东三里开化乡。
龙山庵 在县东五里龙山上。今废。
石山庵 在县东五里。里人余朝鼎建。
朝源庵 在县东七里。今废。
排岭庵 在县东十五里排岭上。
善因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狼踏岭。
青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下庵岭。
登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北峰岭上。
底岭庵 在县东四十里。 一名福田庵。
羡山庵 在羡山之麓。海宁陈相国世倌颜其额曰万德圆明。 
记略:
有岿然于茶园之西北隅者,周环二十余里,群峰攒簇,秀状如嵩,其踞于山腹精舍,即以其山名羡山庵。山蹉而峨,宅幽而阻。遥自其麓,望之殆所为精舍者殊无有。缘鸟道上,稍稍见僧厨烟出。望烟起处步入,则苍松翠柏中,云堂隐隐,别有洞天。寺门有海宁陈相国世倌额,曰万德圆明。盖为卓锡僧若明揭也。
塔岭庵 在县东五十里。
密山庵 在县东五十五里。
吴希哲诗:
远空四纳入高冈,银海澄澄睇欲茫。旭挂峰头先弄晓,烟深镜面半浮光。
衲衣闲却连云卧,茗倾来带露香。最是金鸦相望处,钟声夜夜到虚堂。 
施岭庵 在县东南十五里,往来憩息之所。隆庆五年,邑令郑公应龄建,外有恩峰亭。
如如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
重棠庵 在赋溪。旧为重棠书舍。明嘉靖间,方鼎建,后改为庵。 
方士颖诗:
远叩云庵短移,穿林曲尽水之湄。松边岫拥双扉僻,竹里崖县半阁危。
烟火昼寒僧出早,鼓钟秋静客归迟。重棠署额非无自,却是萧斋旧日遗。
灵山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关山庵 在县东南七十里。
方士颖诗:
隔水遥对,烟光入暮浓。客吟松半阁,鲁课月千峰。
细影低船火,寒声远寺钟。晨兴还理,拟觅旧游踪。
福南庵 在县南仁寿乡十二勘。
永镇庵三 一在县南十五里妥桥,一在县东七十里漠川,一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文昌。
金峰庵 在县南二十里文源。明苏州牧商良佐建。
仙姑庵二 一在县南二十五里云程,一在县北仙姑洞口。
洞灵庵 在县南四十里,由仙居洞而入,祈祷多应。
法云庵 在县西南二十里,僧如凤募建。
姥山庵 在县西南四十里。
乳洞庵 在县西南六十里乳洞口。宋光化二年建。
诗:
喜得浮生半日游,雪花那更散林陬。苍万仞悬珠箔,绿竹千年架玉楼。
洞接海洋龙听法,松干霄汉鹤惊。断蛇走鹿闻前代,挂衲山僧醉不休。
胡子澄诗:
结屋青山下,幽深不计年。泉声秋霁雨,钟晌暮晴天。
入洞寻僧伴,穿云见鹿眠。徘徊不忍去,夜宿佛堂前。
尹山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其佛为新安汪越国公华第八子修真化此。至今佛龛尚存。 
徐贯诗:
梵宇萧萧山外山,欲穷幽讨未能闲。千寻拔地青耸,一道沿碧水湾。
古木雨晴猿正挂,长林烟暝鹤初还。万缘到此都成幻,不在寻常色相间。
何溥诗:
佛殿何年此揭虔,山僧相见但童颜。钵盂晓贮银床露,禅褐时飘宝鼎烟。
影舞风吹宛转,梵音随磬出清圆。他年尘主无知者,好把新诗石上镌。
花果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
水月庵 在西湖上。明天启乙丑建。国朝乾隆七年,僧会果传重整。 
汪若诗:
宝地初开共布金,杨枝甘露群心。西湖涌出青莲界,南海飞来紫竹林。
谷静天香拂岚翠,山空法振潮音。听经不觉云房夕,花木重重返照深。
龟石庵 在县西十里。旧名溪心寺,一名小金山寺。左有石洞,可以纳凉,前有山,横出半江。山上有水陆寺,登临者目为小金山。山下一石卧滩,若龟曳尾,名曰龟石。
知县姚梦鲤,广东东莞人,归里后,邮寄梦游小金山记:
淳安小金山在县治西十里,岩削璧,屹立大溪中,如龙昂首,如虎踞狮蹲,层苍翠,梵宇虬松,列峙如画,与杨子江大金山若伯仲然。盖一邑之奇观也。余莅淳时,以吏事往来,舟绕山上下不啻八九,竟未暇蹑屐登临。俗人乎?俗吏乎?山灵笑我矣。因忆其前人游咏,有“绿水绕门迷客渡,白云终日伴僧闲”之句。噫!僧闲则白云伴之,余非僧,安敢与白云作侣。山之未登,山灵恕我也。今别淳四载,山灵如在,山景依然。吾莞距淳虽四千里外,寐间,时若舟过,徘徊亦不啻八九。饮金山一勺水,任淳安一日劳,山川名胜在在萦怀。况城郭人民,古今物望,更倍于有情山水。在昔贤哲,如方蛟峰、商文毅,届今郁郁彬彬,皆山川精华之气,蕴畜而钟,地以人传,固有不仙而名,不龙而灵者。惹人缱绻则寤寐之游于山水,与寤寐萦怀于山水,所钟之贤哲人民又何如也。夫心怀五岳,身不能至,曰忆游。山经盈案,不出户而可览者,曰卧游。余于小金山目经身至,若游而未尝游,心迩人遐,欲游而未易游。爰就向者望中梗概,今者梦中依稀,作梦游记。寄语山僧,与约游未遂之贤士大夫,留片石以谢山灵,并以资后之公余登眺者。
徐楚诗:
青溪浮翠玉,四望现龙宫。差拟金山小,中流砥柱雄。
炉烟团竹色,岩露绕花丛。时有临江鹤,盘旋下碧空。
徐应簧诗:
十里澄江夕照前,琳宫高插<氵寥>天。听经龙去云移浦,乞食僧归月满船。
问酒忽逢京口渡,烹茶如汲惠山泉。何时投杖岩扉里,重访支公落魄禅。
周宗文诗:
烟淡抹孤屿,林青映碧篁。寺开峰顶上,帆接水中央。
说法潜龙听,鸣钟宿鸟翔。寻僧不觉晓,山月送归航。
灵镇庵 在县西二十里。
天衢庵 在县西三十里。里人童惟明建。
灵峰庵 在县西四十里陌岭上。
东山庵 在县西四十里。
云仙庵 在县西六十里。
湖头庵 在县西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蓬山庵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对方壶岭,故名。倚蓬山,下瞰大江,上有石洞,蝙蝠集其中,见人则飞舞扑面。 
徐楚诗:
足蓬山下,遥遥紫翠团。轩楹县洞口,钟鼓出云端。
瑶草含风细,仙花点雪寒。兴来临钓石,长啸碧江干。
普福庵 在县西八十里。
灵岩庵 在县西八十里河村。
白云庵 在县西八十里横塘。
上西庵 在县西一百里。
山谷庵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常乐乡。
三显庵 在县西北二十里奖峰脚。明正德三年,方余庆建。
是峰庵 在县东北十五里是峰。 
余之振记:
唐坂四面皆山,左一峰南翔而上抱,蜿蜒俯趋,横截涧谷,于众山之中,是更奇秀可喜,名之曰是。跨涧有桥,折而东,仄磴纡盘,老树蓊出石罅间,侧履以登,滴翠欲沾衣领。及巅,乃平夷敞豁,空阔无障碍。先人因依山为址,架屋数椽以为庵焉。余读书其中余二十年。每旭日初升,明霞烂披天表,则燕山之晓望也。爽气横飞,与炊烟相间,则凤冈之晚对也。前临平阪,则雨笠春蓑樵牧声,往往风篁石濑中。至若寻花香坞,寄傲松,举杯邀月而桂萼飘檐,策蹇平桥而梅林点雪。盖一方之胜,四时之景,毕萃于是,而余得专而有之也。庵左为关帝庙,为观音堂,为文昌宫,虽规模窄小,皆雅静可人游息者,故并记之。
朱峰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
仙居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有商文毅祠。
万程庵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昌水口。
涌泉庵 在县北八十里。 
何梦桂诗:
一泓寒碧浸青天,夜静天月在泉。洗耳莫听人世事,自弹流水和潺
东严庵 在县北八十里安乐山下。唐张景修隐居于此。居民称为岩公,建庵祀之,祈祷立应。
福庆庵 在县北八十里槐山上,又名槐云庵。
庆丰庵 在县北八十五里。唐时建。
环珠庵 在县北九十里,因建合浦之下,故名。
云览庵 在县北九十里岐山下,鲁明禋建。
半松庵 在县北九十五里合浦,童炯然建。
千佛庵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明吴君贤建。
金粟庵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审岭。明童光月建。
桐坑庵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交昌化界,成化十七年建。
灵瑞院 在县东四里。旧系灵岩道宫。乾佑二年,改为僧院,易今名。元元统二年,僧如琪重建。西廊旧有余胡祠。明景泰五年,僧普惠新之。俗名东寺。国朝乾隆十三年,僧志三募整。 
胡拱辰灵瑞院碑记:
灵瑞院前代建竖,圣朝定制,万寿节与千秋、正旦、长至先三日,在外文武群臣预择近地佛氏居,习庆贺礼,至期则行之署。淳安县郭外,东则是院,在龙山之阳,去县四里。西则转教寺,在雉山之阴,去县二里。其地皆明敞静幽,可以岁习是礼。亡何而院之殿阁渐圮,住持普慧募众缘修之。山门内外位置并深,像设完美,愿力既竣,树碑于山门,请予记其始末。凡百檀越悉列之碑阴。
聂慎行游东寺诗:
端居远丝竹,聊复全天真。今日陟林木,彷徨移我情。
流水何截截,高山何砰砰。登高攀危松,扪天叩伊人。
伊人何水方,萧萧落苇柽。还期携共酌,结素心盟。
杨鸿寓诗:
听秋轩里听秋雨,定起山僧坐翠微。隐隐烟涛摇夜席,濛濛花雨着人衣。
骤如崖瀑冲云落,婉似湘娥鼓瑟希。六用根尘今巳净,松篁阴下共香扉。
方叔元诗:
九月东林寺,乘闲一再过。窑新雨净,铃铎晚风多。
方鉴澄秋水,层台老碧柯。旧时游息处,竹影尚婆娑。
灵耀院 在县东二十里富康。旧系女冠灵耀宫。后唐长兴四年,改为僧院。明代僧海溢重整,吴希哲为疏募建。
回向院 在县东太平乡。宋庆历中建。今改寺。
灵源院 在太平乡。晋天福八年建。
永初院 在县东龙山乡。唐大中时建,名兴福新会院。宋康定中赐今名。
汉峰院 在县东八十里天堂山。国朝康熙二年,僧行铉建。
清化院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
富兴院 在县东南四十里。宋乾德元年建。
富洪院 在县东南五十里。唐大中六年建。今改寺。
临池院 在县东南七十里。五代周广顺四年建。今改寺。
弥陀院 在县南二里。唐广明二年建。
惠明院 在县南仁寿乡云蒙山,旧名云蒙庵。宋绍兴元年,僧楚月诸行在请得临安府废额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邑人方闻所题石刻。
广明院 在县西二里。唐广明间建,俗名后寺。
无碍院 在县西二里。宋治平三年建。后改寺。今废。 
方土颖诗:
古刹何年废,披榛结重。钟声分别寺,塔影借遥峰。
屋少新莳竹,茔多旧植松。山迥湖不远,向晓碧云封。
灵岩院 在县北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周恪过灵岩寺观泉诗:
为访灵岩胜,因观瀑布泉。珠从天上泻,练向谷中悬。
古木含空翠,琳宫拥野烟。自知尘外相,对此即顾然。
桐山院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后唐长兴间建。
桐峰院 在县东比五十五里。里人刘霖肄建。
桐源院 在县东北昌期乡。《图经》云: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泊象,教复兴。吴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
豊源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五代贞明二年建。
砂硎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
新定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宋建隆二年建。
神景宫 在县东南,即旧真应庙。宋开禧间,道士闻若讷请县西废额名之。
碧霞宫 在灵顼院后龙山之巅。明隆庆三年,邑令郑公应龄建,题曰龙山第一宫。今废。
灵岩宫 在县北四里。
灵耀宫 在县东北进贤乡,今废。
洞灵宫 在县东安福乡,系遂安县废额。宋绍兴八年,道士高大有请于州,即灵岩山建。
上善观 在县南二里。宋嘉定六年,道士唐师直建。其地,宋宪使赵崇夫人詹氏偕 南梦诜所舍。旧有墓祠在观左。吴希哲有疏。
明诗:
金璧楼台倚半空,松花不扫白云封。紫绡制氅烟霞色,斑竹裁冠玳瑁容。
龙角卷来天上雨,鹤羽梳破树头风。世人若问长生诀,洞里桃花几遍红。
徐尊生诗:
波绿新安江,草青贺齐城。出城偕逸侣,涉江早春行。
舟维古岸回,径转深谷晴。琳宫昔玄讨,怅别流年惊。
黄冠旧有期,仙游荐无成。今晨兴良遂,从容振尘缨。
花砌霭微馥,松房飒幽声。惨淡画图展,悠扬烟蒙荥。
偶什答翁,手擎溪螺盈。饷因观主厚,味许验人并。
以兹雅趣,弥使吾情清。杯觞竟绸缪,诗笔亦纵横。
浮生此暂聚,忽散如烟轻。远送何依依,顾惜方外情。
天乐观 在县东北四十里。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重和元年赐今名。又名常乐观。相传昔有徐叶二道士尸解而去。事见严陵仙释志。
宋方闻记:
淳安县宫观有四,皆废无有,惟天乐观独存。耆旧相传,观本常乐乡文高里。昔因洪水,飘泛,圣像至昌期乡湖山之下,止焉,从而建立于此。村指旧乡名之,云常乐观。创始于五季乾,增修于国朝乾兴。殿庑幽深,不侈不陋,溪湖回环,岭岫巍境。徽宗皇帝钦崇天道,向意真风,诏天下宫观三十间以上者赐额。郡守许尧夫以闻,得旨以天乐观为额,实重和元年九月。未几毁。道士胡知章募缘重建,所赐额摹刻于石,因叙始末于其下,以彰不泯。
张庭雷诗:
十里长松锁碧烟,翠流深处绝尘牵。山中日月残棋老,洞口风花几醉眠。
五夜云坠茶灶湿,九天露滴羽裳鲜。何时解带芝园内,倦鹤相随澹洒然。
戴庭槐诗:
客来村落尘缘少,吏到禅关淑景迟。瑶草早传骥是鹤,天坛今见木如芝。
庚申道士犹悭守,甲子人间总暗移。匹马又冲烟迳去,远心更与白云期。
崇真观 在县东一百里常乐乡。
戴庭槐诗:
路入长松曲径间,萍踪一夜寄禅关。玉箫吹彻鸾烟冷,金磬敲残鹤梦闲。
斗极今朝添紫气,洞门尽日锁青山。共夸茂宰寻真处,时有双鹿日往还。
新塔 在县西转教寺前。明邑令汪公贵暨邑人应颢建。今废。
云塔 在县西威平镇东云头峰。宋方有开建。
凌云塔 在县东五里。明邑令吴公天洪建。今废。
培风塔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如如庵北。明副使方尚恂倡建。
方尚恂记:
立乎富滨,以环参卦位,则诸峰秀,独艮阙焉。沙自六素巅而下,水自向口而下,势迢迢北不返顾。虽截有外关,而荡然者在堂以内,病不独水尾也。嘉隆万历间,父老浮图之议凡三矣。最后者,邑侯新安吴公实诏之址,卜于今所,云乌嘴者。然三举三报罢。何哉?或曰:接岭趾作,部娄五七点,珠联而西便。或曰:迤逦堤之,而揣形胜,又莫塔宜。议孔多,卒用不集。盖方里而井,非常之原,无逾是宜。众人之莫可领也。予惟旷事为志者二十年。戊辰林暇,然仔肩乎斯举。爰拉有众,首以痕上之田捐为基焉。畚锸初营,雨霏霏不绝。稍竣,又水自下迸涌。藉绠搏力,与之争,且汲且锹。两旬,凿深丈又六尺,而鳖背始露。始克垒垒之日,则五月十有一日也。石鳖应期而出,若神相我,奇已。伐石千二百丈,才足一址。予殆戛戛乎难之也。为塔于村墟,千一耳。人情难与虑始,劳怨固也。奈费何?又旁哆者,谓是必恢无湫也,必螺旋而上无枵也。漫试从之,再阅岁而成骑虎,益戛戛乎难之也。家厥资,人爱厥力,灿然簿书者半纸桑也。且泽门之,实繁有口,曰:夫子欲之,吾侪小人否否。苏子云: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不言而同然之心。今同然奚如者?抑此悭俗何足怪。彼青青者,福利所专,亦望望掉头莫之问。似予为选事,且筑愁也。喙三尺而手五金,信哉!层而四,乃庚而枵,其中盖以补地轴,非缘娱眺,诚不必不枵也。五载奏成事,而向之阙者矗然霞表,卦位皆得,堂气以凝倒影,中流犹堪砥柱。是役也,吉乃大叶,大赐于后之人无量,乃当事者心与舌而俱碎矣。后之君子无轻言鸠也哉。塔凡八门,周八丈有八尺,径三一之,高十有六丈,砖三十八万三千五百有奇。肇戊辰四月,竣壬申九月。乙亥重葺其巅,又费瓴二千许。先后糜金钱千四百伍十两,而予各捐助设助差半焉,几斗谷氏之毁乘。半出同井共鄙,敝唇吻以鸠之者也。氏名存诸其籍。初谘襄事者林若董一二辈,与为终始。余难言焉。工人则歙汪君实、丘、如远,皆哲匠也。落成请名于神,曰培风,神许可。
王蛟诗:
岧峣千尺孤峰,四面青畴一望同。稻陇午炊瓴雨,麦畦春试铎铃风。
培成卦位山趋艮,护作金堤水自东。绝顶喜攒云外树,苍烟迥罩夕阳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