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霸主之齐桓公九合诸侯传说

 金色年华554 2016-09-24

春秋霸主之齐桓公九合诸侯传说

731年,齐前庄公吕购去世,齐僖公吕禄甫继位。

(齐僖公子女:卫宣姜、齐襄公诸儿、齐桓公小白、公子纠、公子彭生、鲁桓公夫人文姜)

720年冬,齐僖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为诸侯间互相结盟的开始。齐僖公生两女,绝色倾城,长女嫁于卫,即卫宣姜;次女文姜,嫁鲁桓公,生鲁庄公。

717年夏,齐僖公又与鲁隐公结盟于艾。其后十数年间齐公先后主持多国会盟。平宋、卫之争,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伐宋。以不听从周天子之命令不而伐。平定许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吕郑为许君是为许叔。平宋华督之乱,与郑败狄戎,伐鲁及伐郑,成为一个小霸之局面。

711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而自立为君。

699年,齐僖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

698年,齐僖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齐襄公。

694年,齐襄公指使公子彭生拉杀鲁桓公。齐襄公诸儿和文姜旧情复燃,留宿文姜于齐宫彻夜不回鲁候居住的驿馆,鲁桓公为此大为恼火并斥责了妻子。不想文姜转而向兄长齐襄公告状,为和妹妹长相厮守诸儿起了杀心。齐襄公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兄弟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事件。

694年,郑国大臣高渠弥叛乱,杀死了曾拒绝迎娶齐国公女文姜的郑昭公忽另立其弟子为君。齐襄公于是假意示好,邀请子和高渠弥入齐。高渠弥自以为能够得到强大齐国的支持,不料一到齐国,齐襄公就命令手下杀了子并且将叛臣高渠弥五马分尸,帮助平定郑国内乱。

693年,齐师伐纪,攻取纪国三邑。

692年,文姜会齐侯于禚(zhuó);前690年,享齐侯于祝丘;前689年,如齐师;

690年,齐国灭纪国,今临朐、青州、寿光、昌乐等地大部归齐。

689年,卫国内乱,齐襄公姐姐卫宣姜(被聘给卫宣公世子子为妻,卫宣公夺为己有之子卫惠公朔被卫国左右公子赶出国境,求救于齐襄公。齐襄公遂联合宋、鲁、陈、蔡四国共同伐卫诛杀卫国左右公子,卫惠公朔得以复辟(齐襄公竟然提出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建议:既然卫宣公和急子都已死了,那就让你妈改嫁急子同母弟弟公子顽,卫惠公眼看兄长公子顽和生母宣姜比翼双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卫宣姜又与公子顽生三男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卫宣公放荡不羁,为公子时诱奸其父卫庄公之妾夷姜,生下一子,名,俗称急子,寄养民间)。

卫宣姜子女:与卫宣公-公子寿、卫惠公朔;与昭伯-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687年春,文姜会齐侯于防,冬,会齐侯于谷。鲁庄公同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并继续为舅舅齐襄公诸儿和周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

686年,齐国大臣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起因是685年齐襄公命连、管二人率兵守葵丘(沂源璞丘,旧属临朐),允诺甜瓜再熟时换防,一年后到期却仍不换防.连称又有妹为齐襄公妾,因文姜故无宠,公孙无知许诺若为国君当以连妹为夫人,故作乱。

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

685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鲁国兵送子纠,迟到一步,酿成败局。鲁兵临境,齐国相拒。同年秋,齐鲁战于乾时,鲁师败绩。后子纠被杀,召忽殉死,管仲请囚,桓公保住君位,齐国由此开始复兴。

685年,齐桓公率军击败助公子纠争夺君位的鲁军于乾时(山东桓台南),稳固了统治地位。纳大夫鲍叔牙之谏,释怨于政敌管仲,以其贤能重用为主政大夫。

“桓管五杰”:“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

政事方面: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684年,长勺之战,齐桓公不听管仲之劝,过高估计齐国军事实力,发兵攻鲁,被鲁军击败于长勺(曲阜北,另说在莱芜东北)。继又联合宋国攻鲁,亦无功而还。遂采纳管仲提出的先内后外,富国强兵,以实力求霸的方略,推行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增强战争潜力。同时,出兵攻灭近邻小国,多次与诸侯会盟,用“轻其币而重其礼”的外交手段控制诸侯。

684年,鲁败宋于乘丘(山东巨野),擒宋大夫南宫长万。

682年,宋大夫南宫长万杀宋闵公子捷(宋庄公之子)于蒙泽,立公子子游(宋闵公堂弟)为君,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御说生有七子:兹甫、目夷、三种、四鱼、五荡、六鳞、七

681年,齐、宋、陈、蔡、邾等五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提高。会盟前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

680年,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威望,遂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冬天,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国君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679年,齐桓公霸业始成。鉴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形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678年,齐国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676年,虢公、晋献公、郑厉公派原庄公到陈国迎接王后陈妫到京师,即惠后。

674年,齐桓公出兵伐戎狄,没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却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赢得了齐桓公“保卫华夏、攘除夷狄”的好名声。

673年夏,郑、虢二国联军攻洛阳,送周惠王阆复位,杀王子颓及五大夫。

673年,文姜善终,死于鲁国祝邱。

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齐桓公想任命他为卿,陈完不接受,桓公任命为工正。

671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扈会盟。

668年,齐国帮助鲁庄公伐徐。

667年,齐桓公在幽地会盟各国诸侯,齐桓公一直是以盟主的身份主持会盟。这就是历史上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壮举。

664年,山戎人大规模进攻北方燕国,燕庄公向与燕国接壤的齐国求援。

663年,齐桓公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进击令支、孤竹,获胜而还

(齐桓公在管仲陪同下,亲率大军讨伐山戎、拯救燕国。山戎闻齐师大队人马将至,掳掠大量财物撤围而去。齐军一鼓作气,兵围孤竹国,孤竹国国君死于乱军之中。这样,齐桓公凭借人强马壮、军力强大,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征战,把山戎人打败,灭令支、孤竹两国,将新征辟的五百里土地全部交给燕庄公管理。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662年,鲁庄公去世.嗣子未定。庄公弟叔牙建议立长弟庆父,公子季友拥立般即位,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死,公子般旋即为庆父阴谋杀死,随后逃往齐国。国人乃立公子启方为鲁国国君,是为鲁闵公。

660年,"狄入卫"。喜欢养鹤的卫懿公,不关心政事,不爱护官民,临战时百姓让他派宠物鹤去同狄人打仗。卫懿公只得亲自披挂出阵,结果战死。狄人攻破卫国都朝歌城,大肆杀掠。

660年,齐桓公侄女哀姜(齐襄公之女,鲁闵公继母)和公子庆父(鲁庄公弟)淫乱。庆父弑鲁闵公(哀姜一直未能生子,故以陪嫁媵女叔姜(齐女)所生之公子启方为己子),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鲁僖公。庆父出奔莒国,哀姜出奔邾国。季友在国人支持下,立鲁闵公之弟姬申为国君,即鲁僖公。

659年,齐桓公责令邾国将哀姜引渡回齐国,在路上将其杀死,以尸归鲁。。齐国出兵击败狄人,救邢于危难,助卫复国,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659年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聊城西南)。

658年春,狄人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要重新建国,便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657年秋,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约集各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伐楚救郑。

657年,齐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齐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齐桓公发怒,兴兵讨伐。

656年,齐桓公率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八国之师击破蔡军,进而伐楚,因见楚抵抗决心甚坚,乃于召陵(河南郾城东)之会中,按兵修礼,假周王之命责楚,与楚妥协。后与诸侯平定王室内乱,多次抗击戎人扰周。

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迫使楚国认错,答应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于是齐桓公和中原八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要求楚国向周天子称臣、每年都要向周天子贡献苞茅,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655年,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便欲废郑立带。周惠王死后,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河南兰考)会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孟子·告子下》记载了齐桓公“葵丘会盟”盟辞的“五禁”条款:“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籴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这“五禁”条款分明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651年秋,齐桓公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651年,宋桓公将崩,招二公子目夷(字子鱼)、兹甫于榻前。兹甫本为嫡子,当继宋公之位,却以目夷贤能,竟欲让位于目夷。目夷坚决推辞。

650年,宋襄公兹甫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

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

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桓公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

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其时,齐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齐桓公收敛。

643年十月七日,齐桓公去世,齐国爆发了易牙之乱。其乱始于太子之争。齐桓公有六个儿子,而且都是庶妾所生,地位平等,所以齐桓公怕自己死后诸子争位,就与管仲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是为太子。等到齐桓公去世后,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易牙与寺人貂杀死群吏,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国。此时宋襄公见齐国有乱,正好齐桓公身前又将公子昭托付给自己,宋襄公是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人,同时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宋国实力不是很强大,但宋襄公认为公子昭来投奔他,这是个可利用的机会,于是便想乘机夺取齐国的盟主地位,就收留了公子昭。

642年,宋襄公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小有名气(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次睢之社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宋襄公自以为功高德昭诸侯,企图仿效齐桓公称霸,子鱼及公孙固认为宋国国力还未足够强大,不能威慑诸侯;信义也未远播,不能联络诸侯)。

639年,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开始时,楚成王接信后轻蔑地直想笑,讥笑世上竟有宋襄公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说:“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我们正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639年春,宋襄公好高骛远,不听子鱼等人之言,铤而走险,会盟诸侯(宋、齐、楚三国国君)于鹿地,竟以霸主之身份自居,遭到齐孝公与楚成王的不满。

639年秋,楚成王背盟,在盟会之上劫持宋襄公,使襄公威严扫地,图霸之计划彻底破产。宋襄公回国后,意欲报仇,扩大宋国的军队编制,设立左、右二师,其中宋襄公自将右师,子鱼将左师。

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河南柘城西北),当时楚兵强大,大司马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结果宋师大败而回,宋襄公亦受箭伤。

637年,宋襄公因伤去世。不久,子鱼亦告老致仕,其子公孙友继立为左师。子鱼之后称鱼氏,代代为卿且世袭左师之位,是构建桓族(宋桓公之族)重要的政治力量。

576年,华元驱除桓族,鱼氏退出宋国政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