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息时间表,源自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人体脏腑器官的运行规律为指引,以周围环境的四季更替为参考,综合上万人的生活习惯;不管您是老人、小孩、社会精英,希望你能从中获得科学作息的启示。 7:00—— 起床 一醒来,就将窗帘或者灯打开,这样帮助身体调整生物钟,从睡眠模式转换成醒来模式。 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身体的缺水状态。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帮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重新活力四射,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7:30―8:30——早饭 在早饭之前刷牙。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 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剧烈运动 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 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但是可以尝试步行上班。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9:00―10:30——用脑的黄金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这个时间段是学习工作的最佳时间,头脑最清醒,思路最清晰,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荒废掉。 10:30——让眼睛休息 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看看窗外,缓解一下神经,身体和大脑都需要休息一会。 11:00——吃点水果 经过一上午,此时体内的血糖可能会有一些下降,让身体无法专心工作,水果是最佳的加餐食物。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午餐加一些豆类蔬菜 丰盛的午餐不仅犒劳上午的疲劳,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 13:00―14:00——午休一小会儿 午休会让人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会更健康。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 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不仅能帮助肠道消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18:00―19:00——晚餐少吃点 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0:30——锻炼身体 晚饭后1或2小时,可以选择温和的快步走,也可以慢跑或游泳,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消耗晚餐热量,也能够轻松瘦身。最关键的不仅是你的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而且需要长期坚持。 21:30——看会电视 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或者一些轻松愉快的书籍,让思维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书或者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2:00——洗个热水澡 不仅帮助身体降温和清洁,也有利于放松和睡眠。 22:30——上床睡觉 保证享受8小时充足的睡眠。 试图颠倒生物钟的作息,会为身体留下抹不掉痕迹,35岁之后你会明白什么叫“病找人”。 晚上9 -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爱健康,健康作息,你好,家人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