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辨证方法的系统回顾与研究展望

 太赫兹 2016-09-27
当代中医辨证方法的系统回顾与研究展望
如何辨证一直是中医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得到了广泛应用。1949年以来的医家在继承经典辨证方法与辨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专科专病的特点,创新了许多新辨证方法。

本文对辨证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未来辨证方法更好发展及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方向性建议。

1. 当代辨证方法概况
通过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医学界提出的内涵较为明确的41种辨证方法,归纳其提出时间、代表医家、名称、辨证要点/内容等内容。
 
时间跨度长
既包括建国初秦伯未提出的“十四纲要辨证”,也囊括近年来学者总结的“标本辨证”。
 
继承与创新兼顾
既纳入继承发挥既往辨证思想提出来的“方剂辨证” “五行辨证”等辨证方法,也搜罗了证素辨证、证素、病机辨证等辨证体系规范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辨证方法与辨证策略同时涵盖
既包含针对特定疾病提出的“肝郁辨证”“糖尿病三型辨证”等辨证方法,也总结“主症辨证”“时相辨证”“特征辨证”等辨证策略。

2. 当代辨证方法特点
 
凸显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重视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随着西医学的不断渗透以及临床实践的深入,当代中医辨证面对的疾病往往是慢性内伤杂病,且病多合并存在,更由于环境、药物、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疾病和证的演变更细微、更漫长、变异性更大。因此,当代辨证方法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细致,基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志病等临床实践而提出的辨证方法也日益得到重视。临床特征是指对于该类疾病或证的诊断来说,能够鲜明扼要地反映其典型特征的临床表现,它与传变规律一起,在辨证方法的创新中地位日益凸显,但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重视辨证规范化
既往辨证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规范和辨证标准,辨证依据主观因素多,客观指标少,难于对比,不易重复。证候要素、证素、病机证素等概念的提出及其深入研究,将复杂的辨证从病位、病性、病势、病因、病机等角度进行进一步分解,使辨证更细化、更具体、更具临床操作性。并且在抓住证的复杂性、灵活性、个体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完整、规范、统一的辨证方法体系,成为辨证规范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开始关注辨证策略
辨证方法的实质是辨识证的方法或策略,我们将“辨证策略”看成是个体医者在辨证方法一般原则指导下临床中具体的“技巧”,这种技巧逐渐固化、成熟,从而成为不同的辨证方法。当代提出的一些辨证方法实际上是辨证策略,这些辨证策略主要包括如何收集辨证信息、如何处理和加工辨证信息、从治疗反推辨证、注重辨证的时空变化等方面,深入挖掘这些辨证策略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无疑对指导临床辨证意义重大。

3. 未来辨证方法的研究方向

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形成新辨证方法的重要途径。研究对象上,要聚焦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志病、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病证关系研究上,复杂或复合证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新突破点。研究内容上,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精细观察症状/体征等原创优势,重点关注特异证候临床表征识别及其测量、辨证标准及其应用,融合中西医优势,深刻反映中西医病证研究进展,促进基于个体临床表征的精准医学的发展。


关于如何解决辨证标准指导中医学个体化临床实践的问题,我们将证的诊断标准与个体化的诊疗实践归结为共性规范与个性化应用的关系问题,认为证有其共性实质内涵,辨证标准一定是共性的、针对于群体特征的,而个体化治疗则是个性化的实践过程,二者并不矛盾。研究方法上,坚持多种形式的病证结合,应特别强调应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对辨证方法研究与创新具有的重要借鉴意义。


可以预期,随着证及辨证方法的深入研究,统一、规范的辨证方法体系是未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原文(点击文献可直接跳转至原文页面哦)
许伟明,胡镜清,厉将斌,方锐,王传池.  当代中医辨证方法的系统回顾与研究展望. 中医杂志, 2016, 57(18): 1531-1539. 
 
中医杂志
微信小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